蔡嘉Linda:從兩城布局到自建工廠,突破甜品賞味期限| 向新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一頓精致的下午茶成為都市男女閑暇時刻的打卡專場。為了握住“人流”,高端甜品店紛紛從不同維度“用力卷”:
有些主打“顏值”,從店鋪裝修到蛋糕擺盤,或復古或禪意,極力突出某一細分領域的造型專業性;有些緊跟“熱點”,從季節性食材選取到中西式甜品雜糅,用柿子、桃子、山楂等,挑動用戶味蕾;也有些主打沉浸式體驗,歐洲淘來的古董、法國巴拉卡的水晶杯、印著Wedgwood的茶匙,將吃甜品的儀式感拉到滿格。
不可否認,在移動互聯網紅利和資本加持之下,誕生了不少“流量明星”,紅極一時。但正如沒有人會把一塊相同的蛋糕發兩次朋友圈,不少起勢于此的甜品品牌仍舊無法擺脫“一次性打卡地”的魔咒,門店從頂峰時的百家收縮至個位數,甚至直接退出中國市場。
在高浪迭起的高端甜品領域,蔡嘉成為其中的“異類”:成立13年來,門店數10余家,沒有“瘋狂擴張”,也沒有“縮步不前”,甚至在全國線下門店集體失聲的2020年,自建3000平米工廠,提升品牌輻射能級。
近日,36氪對話蔡嘉法式甜品創始人Linda Wang(王嘉彤),試圖從蔡嘉的發展路徑之中,解答高端甜品的長續生存之秘。
圖/Linda Wang法式甜品的初代啟蒙
2009年,蔡嘉在上海日月光開下第一家門店。
彼時,即使是“魔都”上海,法式甜品也幾乎只存在于各大五星級酒店,數量少且基本為經典款式。
“我自己本身就喜歡吃甜品,但上海能夠選擇的實在有限,就動了開甜品店的念頭。”
一開始,店鋪主打“日式法甜”,專門從日本請來專業甜品師坐鎮。雖然都為東亞文化圈,但中日之間對甜品的理解和喜好度仍舊有不小差距。“打個簡單的比方,中國人對甜品的最高贊揚是‘不甜’,但在日本以及西方國家,甜品的含糖量卻是極高的。”
與其將甜品制作的主導權放在日本甜品師手中,Linda更希望能加入自己對甜品的理解。為此,她多次奔赴海外藍帶學院學習,并拿下澳大利亞藍帶學院西餐西點大文憑。蔡嘉的每一款甜品皆由Linda帶領團隊研發設計而成,只有口味和造型獲得創始人認可后,才會正式對外推出。
繁華商圈核心位置,藍白相間的氣質環境,擺放在玻璃柜臺中的拿坡侖、歌劇院、白流蘇等,以及舉手投足間透著“精致”的都市男女,讓“不知名”的蔡嘉一躍成為成為當時的“新晉頂流”。
對于不少還處于矇昧期的80、90后而言,蔡嘉成為其法式甜品的啟蒙。
某初代用戶曾如此評價:“以前想不通,消費人均百元的蔡嘉怎么每次路過,每次都坐滿人還都排隊,大家都這么有錢嗎?后面試了以后,一把愛住。蔡嘉是真的不便宜,也是真的好吃。”
2016年,蔡嘉開啟雙城模式,在杭州嘉里中心開下異地首店。門店一經開業,就獲得了杭州本地,甚至從外地趕來的潮人的打卡。
“其實蔡嘉的知名度并非我們原先估計的只在‘江浙’有輻射,也有人出差到上海、杭州時,會人肉帶一份蔡嘉回去,給自己的親友驚喜。”
在復盤影響力來源時,Linda將其歸結為名人和美食達人的“自來水效應”。比如沈宏非、孫儷曾在微博中發過蔡嘉的蛋糕,這樣的無心之舉,一下子就引起了粉絲的興趣;還有美食達人的測評和分享,同樣也不容小覷。
“簡單”的堅持與“認真”的緩慢
桃花扇中,一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成為諸多網紅品牌的現實寫照。
為什么蔡嘉能堅持13年,并且穩步向好?
從產品研發來看,蔡嘉并不是“跟風者”,甚至帶有“原教旨主義”的味道。這不是指蔡嘉在口味把控上完全照搬“法國”,而是基于中國人的口味,作一定改良后,盡可能忠實于“原版”。配方會調整,但不是完全顛覆。比如時下大火的柿子、芋泥等食材,并未加入到蔡嘉的產品之中。這與營銷為王的行業趨勢,相左而行。
“蔡嘉主打的一直是‘簡單’的好吃。簡單可以理解為沒有那么繁復的外形,也是指用料上的干凈和天然,避免特殊食材冷藏后食用對于健康的隱患。這勢必在產品研發上比單純‘跟風’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
Linda解釋,2020年,蔡嘉在上海松江建設了工廠,進一步保證了蔡嘉上海、杭州門店的產品品質。但工廠的建立,也提高了對原材料的要求。比如芋泥,市面上幾乎找不到符合蔡嘉用料要求的成品芋泥,但從芋頭到芋泥自主加工則又涉及過多程序。單清理芋頭外皮一條,就可能造成產品線的源頭污染。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十足的處理能力前,我還是希望能夠先緩一緩。”
目前,蔡嘉單店的SKU基本保持在40個上下,根據季節會有一定的時令更新。僅僅從名字上看,好像蔡嘉的產品沒有很大的變化,但事實上,如栗子蒙布朗已經迭代了4次,包括外形和配方;還有熱門產品金牌拿坡侖,更新不下十余次。
圖/金牌拿坡侖“推新節奏上,基本可以保證每月都有1款新品。”Linda說道。
如果說產品研發的關鍵詞是“簡單的堅持”,那么放在商業上,則是“認真的緩慢”。
按照正常的資本邏輯,蔡嘉在初次爆紅之后,理應在5年之內就實現國內各重大城市的攻城拔寨,開出百家門店,這樣的故事才夠性感。但現實是,蔡嘉沒有。
事實上,2022年以前,蔡嘉一直處于“無資本”狀態。并不是沒有資本來叩門,而是基本被“拒之門外”。“我們也曾考慮過讓合適的資本進入,但一想到蔡嘉的發展可能不能按照我們的預期前進,也就作罷了。”
Linda坦言,蔡嘉的每家門店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處于盈利狀態,這讓他們有了“拒絕”資本的底氣。更重要的是,在沒有建立好生產線、供應鏈等一系列體系之前,盲目擴張,于蔡嘉而言,百害而無一利。
“經歷過疫情之后,我會覺得人其實很脆弱,明天究竟是在公司還是方艙這都很難說,我們沒有必要將目標放得那么遠。回到最初的起點,我只想做件開心的事,那么究竟是開10家店或者是20家,也就沒那么重要了。我只知道,這個品牌我們會一直做下去。”
好吃的東西,永遠有市場
當然,這不代表蔡嘉沒有野心。
2019年12月,蔡嘉簽下工廠建立的合同,開始籌謀供應鏈體系。2020年7月,工廠正式投產,最大可滿足30家4小時車程圈內的門店產品提供;同時,這一廠房也是蔡嘉線上產品的生產基地。業務占比來看,蔡嘉線下線上銷售額基本是四六分成。
在線下擴店上,蔡嘉更注重的是“品牌效應”,重點不在賣貨,而是影響力的提升。Linda介紹,僅僅去年6個月的時間,蔡嘉就在上海、杭州兩地開了7家門店,幾乎家家處于繁華商圈的重要節點;以及疫情前,中標浦東國際機場國際出發廳內200平米門店,主營甜品與咸食。
圖/蔡嘉門店“有趣的是,浦東機場店營業了半年左右就疫情了。”
高昂的房租以及長期的閉店未盈利狀態,并沒有讓Linda有過放棄浦東機場店的念頭。她相信疫情終究會過去,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守住這塊未來通向世界的“大型廣告牌”。
眼下,她也有去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市場。從杭州異地開店之后,蔡嘉已經驗證了自身城市店的復制能力。
“考慮到供應鏈的問題,遠距離城市店的產品豐富度,肯定不如上海杭州,應該會有10多個SKU,比如耐長途冷鏈運輸的拿坡侖(酥皮)、餅干等。”Linda補充道。
至于錨定的用戶圈層,Linda認為,但凡崇尚健康、熱愛生活的人都是目標用戶。
她幾乎每天都會到蔡嘉的門店里喝咖啡、吃甜品,查看品質的同時,了解店內顧客情況。她發現,蔡嘉不再局限于年輕人這一圈層,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家庭將其選擇為約會之地。
“或是因為年輕人曾經買過蛋糕給家人吃,或是自己看到商場里開了店隨機過來嘗嘗,店內確實肉眼可見的老人和家庭顧客增多了。比如有些老年人來聚會,平時節儉、注重養生的他們會點一份咖啡和蛋糕,相互分享。”
相較于這樣的“自然流量”,蔡嘉也在主動出擊,通過新的玩法,鏈接新的人群:
與人頭馬聯名合作,開發白蘭地無花果夾心餅干;發布限量數字藏品,玩起來時下最火的元宇宙;與“GoMars不是居·火星”聯合打造火星加油站,提供沉浸式火星生態場景與主題甜品.....
圖/白蘭地無花果夾心餅干“高端甜品是蔡嘉發展的主線,不過站在更廣尺度,蔡嘉最終的形態將是一家復合型的食品公司。這不僅包括線上產品線的搭建、線下甜品門店的開設,也將會有咸食餐廳、小酒館等不同業態模型。”Linda說道。
某種角度來看,高端甜品通過文化消費拉近了人與“優雅美好”之間的距離,一舉從生活的點綴轉變為一種耀眼的存在。那么對于與生活更為密切的一日三餐、休閑零食而言,這樣的機會只多不少。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