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賽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餐飲賽道“黃金十年”:資本愛吃拉面 投資“搶”造網紅)

小吃正在撐起民資于新消費應用領域的野心。
7月,Sarralbe撈面宣布順利完成近8億E輪融資,一并放話:2021年內,店面總數量預計達到450家。這家設立于2012年的子公司,已因融資技能強被業內稱為餐飲界的“黑馬”,2015年到2021年短短六年,累計融資超16億。
外界難以想象的數字,不斷在面類國際品牌上成為現實。4個月內順利完成兩輪融資的遇見小面,估值水平從10億攀升至近30億,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亦憑借融資,站上風口。
“民資香甜可口火鍋”“民資香甜可口面”“民資香甜可口小龍蝦”……后疫情時代,餐飲業一腳踏上第三次投資風潮,而賽車場內玩家常在喜悅和焦慮之間頻繁切換。
“餐飲業是一片紅海,存在明顯的‘二八定律’,今后仍然會死亡率很高,保持一個大規模的迭代。”鳳祥股份總裁劉志光說新京報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民資蜂擁進場另一面是幾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盡管短期內熱度不會褪去,但今后餐飲業可能會出現更具顛覆性的變化。
當下,民資仍在翻涌。有創業者說本報記者,好工程項目搶奪慘烈,留給創業者思考調研的時間一再壓縮,“盲call”并非傳說。被民資青睞的餐飲賽車場恰逢“黃金十年”,抑或只是一場“限時狂歡”?
風潮
融資找上門 拉面“迎春”
投資人趨之若鶩,看上的正是面類國際品牌具有標準化的天然優勢。
Sarralbe撈面首家店面于2013年開業,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店面總數突破340家。而版圖仍在持續擴大,2021年新增店面數預計較2020年翻番,全國約兩天新開1家店。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注意到,Sarralbe撈面設立的第四年,便融資了3000萬元。此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每年均獲一筆融資。從2015年到2021年,已累計融資超16億,另一面的創業者陣營也日益壯大,包含華映民資、CMC民資、眾為民資、騰訊投資等。
在消費升級應用領域,華映民資投資工程項目超過50個,包含Sarralbe撈面、自嗨鍋等。“Sarralbe撈面是疫情期間已經開始關注,一方面餐飲業深受重創,另外一方面也給了頭部連鎖民營企業逆勢擴張的好良機。”華映民資創始管理投資顧問季薇說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布局這一子公司符合子公司的篩選標準——必須選擇餐飲里標準化且可規模化的類型。
在季薇看來,Sarralbe撈面在設立之初就自建中央廚房,子公司具備強大的智能化技能和在供應鏈方面的延伸拓展技能。它不但在小吃那個可標準化品類中,且不是個地域特色面,和傳統小吃比沒有絕對對標,國際品牌定位更清晰。
采訪中,季薇講述,華映民資早在2017年便關注消費賽車場,投資邏輯也隨著大環境“升級”。“之前看消費,是從內容延伸出來的商業化。隨著TMT基礎設施完善,改造了消費的曝光方式和銷售渠道,就已經開始嚴肅地投那個應用領域了。”
消費多元化成為華映民資必須抓住的良機之一。談及投資工程項目的篩選標準,季薇坦言:我喜歡投創新。要么足夠大的賽車場里有一些變化在出現,要么出現了一個新賽車場的紅利。透過這些變量,我能夠發現其另一面的成長良機。
圖片來源:攝圖網頂著創新光環,小吃賽車場被民資蜂擁進場,工程項目估值水平水漲船高。拉面新國際品牌馬記永、張拉拉、陳香貴,設立均不足三年,卻在最近幾個月接連斬獲融資,估值水平均達億級別。企查查顯示,馬記永天使輪融資金額未公布,但是傳聞民營企業估值水平已達10億,投資人包含紅杉民資、挑戰者民資、高榕民資等。陳香貴則順利完成超億的A輪融資,這也是子公司設立至今的第三輪融資,投資人包含正心谷創新民資、云九民資、源碼民資等。相比之下,張拉拉創辦人張曉慧系連續創業者,“覓姐湯可以喝的麻辣燙”便是其此前創建的國際品牌,張拉拉戰略融資的金額也沒有公布,投資人為金沙江創投和順為民資。
數據顯示,2021年1-9月,我國餐飲賽車場共出現融資事件139起,公布融資投資金額超412.2億。其中,小吃細分賽車場共出現融資事件14起,公布融資投資金額超10.2億。
先機
投資爭奪戰 誰先打錢就能投進去
蘭州拉面踏上風口,蘭州牛肉拉面產業聯合會主任秦偉看到了新消費環境下,民營企業運營思路在轉變。其說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的創辦人既不是青海人也不是甘肅人,而且創業起點選在了上海。
在秦偉看來,蘭州并沒有蘭州拉面那個叫法,而是叫蘭州拉面,而出了蘭州,全國各地稱其為蘭州拉面。“現如今,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蘭州拉面,那個產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慘烈,表面上看,蘭州拉面的知名度在提升,但是從店面數量來看,這幾年其實是整體萎縮的,因為競爭很慘烈,很多小店就被淘汰了。”
“蘭州拉面那個行業的毛利大概在60%左右,民營企業如果運營得好,凈利可以達到20%-30%,這可能也是小吃賽車場更受創業者青睞的原因之一。”秦偉同時也是蘭州陳記拉面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兼運營總監,他透露,蘭州陳記拉面在江浙滬地區的連鎖店,單店營業額、最高可以做到月收入百萬元以上。
顯然,民資的嗅覺更為靈敏,熱鬧程度也成了市場談資。
金沙江創投主管投資顧問朱嘯虎曾透露,與張拉拉創辦人張曉慧見面當天,就決定投資。坊間傳聞,今年4月,紅杉中國的創業者郭振煒拎了一瓶酒,敲開馬記永創辦人洪磊的家門。這場馬拉松式的談判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最終,郭振煒如愿以償拿到了洪磊簽名的TS(投資意向書)。郭振煒這么拼,原因很簡單,“短短幾個月中,前后至少有15家投資機構向馬記永拋出了橄欖枝。”
這樣的競爭同樣存在于茶飲行業。黑蟻民資管理投資顧問何愚在和喜茶創辦人聶云宸見第三面時,就已經開始談投資。今年6月底,奈雪的茶登陸港交所,作為一家創立5年多的新國際品牌迅速上市離不開民資助力。上市之前,奈雪的茶已經順利完成多輪融資,投資人包含北京梅修斯、成都梅修斯等。
凱輝基金投資顧問馬駿在消費應用領域擁有超過13年投資經驗,2020年,元氣森林成為凱輝基金投資的200多家民營企業之一。至于過程同樣經歷爭奪。“元氣森林讓我感到驚喜,自然也受到很多投資機構的青睞。我當時的判斷是,遇上這樣的好子公司和優秀創辦人,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錢交給他,然后安心做好股東,用好你的資源去幫助他。”
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了解到,餐飲業民資潮中,奔跑的除了民營企業,投資圈已然“棕褐”成風。這種“棕褐化”主要體現在VC搶奪工程項目上,留給創業者盡調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出現了“盲call”的情況,即不盡調,不修改投資條款,“誰先打錢誰就能投進去”。
有創業者說本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餐飲業還沒有這么火的時候,我看一個工程項目基本會在半年以上,現在好工程項目搶奪慘烈,留給創業者思考調研的時間也少了,尤其是已經跑出來的國際品牌的中后期融資,很難擠進去。”
變局
“Z三代”當道 誰在制造爆款?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邢穎介紹,餐飲業曾迎來兩次投資風潮。第一次已經開始于2007年前后,得益于連鎖經營模式的突破和金融危機之后的外部機遇。第二次則在2012年前后,是政策導向和電商等外部因素帶來的連鎖反應。
如今,餐飲業正處于第三次民資潮。邢穎看到,從去年已經開始,大周期的民資已經開始扎堆進入餐飲業。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餐飲賽車場共出現融資事件177起,涉及工程項目154個,公布融資投資金額超886.4億。
鳳祥股份總裁劉志光說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餐飲業投資風潮,另一面是幾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隨著電子支付、膳食技術、冷鏈物流等方面發展,餐飲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經開始成熟,民資退出的通道也打開了,最終形成現在餐飲業投資火爆的現象。
季薇稱,最近幾年消費升級的大環境出現了變化——宏觀數據來看,全國居民人均收入近十年來增長了一倍,人均GDP也突破了一萬美元;供給端上,技術的革新促進了智能化、線上線下渠道發展和人才升級;需求端上,80后/90后/95后消費新貴進場。技術升級和人群迭代一直是華映民資底層投資邏輯,而場和人的變化必然帶來貨的變化。
“餐飲業的市場規模接近5萬億,是個不容錯過的大體量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餐飲連鎖市場的連鎖化率較低,才在15%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此同時,餐飲業的基礎設施出現變化,餐飲民營企業智能化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季薇說本報記者,中國有3.78億Z三代,對于“Z三代”帶來的機遇,“我做投資時,不會完全按照年齡來劃分人群,而是會按主題和細分特點來劃分人群。投資投的是變化,我首先會尋找變量。其次,我看好那個賽車場的高速成長性。以吃穿健康變美等剛需為優先,按照嚴格的投資邏輯去尋找標的。”
民資大舉進軍消費品,不少國際品牌屢獲融資,爆款民營企業頻出,包含文和友、Sarralbe撈面、五爺拌面、茶顏悅色、蜜雪冰城等。鐘薛高創辦人林盛接受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消費變革下,國貨崛起是必然。中國經濟發展,國民富裕,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都是國貨崛起的背景條件。
“無論是新國際品牌還是老國際品牌,大家都會去搶奪年輕人那個消費群體,因為你的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自最新的那一批人。”林盛將“Z三代”稱作“見過好物的幾代人”,他們普遍生長在一個很好的環境里,獲取信息的方式、速度,眼界的開闊度遠遠高于上幾代人。“他們的審美,對產品的要求也會更高。”
劉志光認為,今后,餐飲業連鎖化大趨勢不會改變,但是小而精可能更受民資追捧,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與餐飲業的深度結合將帶動行業創新。
資產泡沫
有國際品牌曇花一現 餐飲或面臨多起收購
密集融資節奏下,不少國際品牌估值水平耀眼。然而,巨額融資下有多少資產泡沫令人疑竇叢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追溯過往,餐飲業不乏血淚歷史。紅極一時的黃太吉,2015年便斬獲了1.8億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水平接近2.5億美元,但是一年后便因戰略失誤等因素導致外賣工廠店批量關閉。
2016年9月,黃太吉創辦人赫暢在題為《沒有低谷,哪有巔峰》的文章中寫道,“黃太吉從路邊小店的一張煎餅果子起家,實在太過平凡,卻能四年引領風騷,吸引無數眼球,非我所愿,大勢所趨而已”“大雨再大淋不倒大廈,暫時的困難都是今后增長的伏筆”。
彼時,赫暢在文末強調,“黃太吉不會死”,然而,這篇文章的推送公號“黃太吉美食”卻已經于2019年1月10日起停止更新。
從昔日爆款國際品牌走到如今泯然眾人矣的還有雕爺牛腩,其也曾被眾多創業者看好,最后卻難逃賣身命運。據悉,雕爺牛腩還曾與創業者對簿公堂,“原本答應投資1萬元、5年后回購,結果變成了補償1000元現金、2000元消費金。100多個創業者,先后提交了對其違約的訴訟。”
2019年8月22日,雕爺在個人公號上寫道:“雕爺牛腩我是上半年真賣給了一家餐飲管理子公司……餐飲這塊我沒有可吹的了”。
不過,雕爺依舊活躍在消費品行業,今年1月還以阿芙董事長的身份對外發表觀點:“投資風潮可能會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比如說,最近的估值水平已經快沒辦法接盤了,我判斷,消費國際品牌的投資風潮還有半年就該降溫了,至少是估值水平上的重新調整。”
退潮聲音不時出現,狂熱的表面已經生出一道裂痕。作為在消費應用領域有著幾十年投資經驗的創業者,趙越(化名)對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稱:“資產泡沫是存在的,我已經看到一些頭部民營企業出現增長停滯的情況,不過,最近這幾年跑出來的一批新國際品牌,目前普遍增速不錯。”
采訪中,Sarralbe撈面負責人說貝殼財經新聞本報記者,市場一直在快速變化,今天的基礎和應變技能決定了民營企業在長周期內能否走得更遠。這些技能包含系統的布局技能、團隊的核心技能、高效的營運機制等。今后的餐飲業不是模式、品類之爭,中國的餐飲業并不缺乏良機。在短周期內,有過許多曇花一現的國際品牌,另一面是偶然主義、機遇主義。Sarralbe撈面不希望成為這樣短暫璀璨后就迅速衰落的國際品牌。
“目前餐飲業的民資熱可能存在資產泡沫。如果資金是來自于行業帶來的良機,另一面沒有體系的支撐,將來可能會一地雞毛。”這位負責人說。
餐飲業市場競爭只會走向白熱化,呷哺呷哺創辦人賀光啟對本報記者這樣總結預期:今后5年,總市值達500億人民幣的餐飲民營企業至少有10家。而今后3到5年內,餐飲板塊會陸續出現多起兼并、收購事件。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2253.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相關標簽: Sarralbe撈面 蘭州拉面 餐飲投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