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發力食安建設:麥當勞、鍋圈食匯等餐企助力行業回暖

“十四五”規劃指出,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加大重點領域食品安全問題聯合整治力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抽檢和監管執法等。與此同時,2023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指出要加大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作為餐飲企業的發展之本,從長遠來看,更是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麥當勞、鍋圈食匯等餐企紛紛將食品安全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中。
餐企食安建設:完善體系管理+強化監督
據南周CSR中心此前數據顯示,在消費者責任相關ESG風險事件中,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占比最高,主要分布于汽車、商超、家電和食品藥品行業。
關于餐企的產品質量問題,資深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認為,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與餐飲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有很大關系。雖然餐飲企業針對品牌的食品安全都制定了多項嚴格的規章制度,但在執行、監管、考核等方面仍舊存在漏洞,而且部分企業擴張迅速,管理體系的完善進度跟不上擴張節奏,更加容易出現此類問題,從而制約了中國餐飲業進一步升級和發展。
文志宏指出,對于暴露出問題的餐飲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斷復盤反省,思考如何完善整個食品安全體系的管理,避免后續出現類似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大眾與有關部門等也要加強對企業進行監督,幫助餐飲企業在理念認知、管理機制、監管手段等方面進行提升。
面對普遍存在的產品質量控制問題,餐企積極尋求各種方法,通過數據化、中央廚房、內部檢查等運營方式推動產品質量控制的高標準執行。
數據化方面,根據安信證券研報,全球餐飲連鎖巨頭麥當勞要求門店50秒內制作一份牛肉餅、一份炸薯條以及一杯飲料;可樂統一規定保持在4攝氏度,面包均厚17厘米,面包的氣泡均為0.5毫米;牛肉餅出爐后10分鐘、炸薯條7分鐘內賣不出去就必須扔掉等。通過數據化管理和嚴格監督落實,將產品生產最大化做到標準化和安全化。
中央廚房及冷鏈運輸也是保證食品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以炸薯條為例,中央廚房的做法是集中采購,通過機械化設備集中加工食材,門店直接通過冷鏈物流收到半成品,只需要人工復炸便可以出售。前端門店的儲存成本和人力成本,還有品控和衛生管理的問題都會有效減少。作為社區餐飲品牌的鍋圈食匯,也通過采取中央廚房以及冷鏈配送模式,最大程度實現產品質量標準化。
在內部檢查方面,蜜雪冰城設有全國線下督導隊伍。信息顯示,蜜雪冰城在一個區域的3至5家門店配備一個督導,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通過突擊或者暗訪的方式監督,對不符合標準的門店進行規范以及處罰。同樣,鍋圈食匯也設有督察部門,主要負責門店的合規檢查。公司為每家門店都安排了運營督導,進行一對一跟蹤指導,督導人員不定期、不定時對門店進行監督與巡查。此舉一方面確保門店標準化運營,提升店鋪競爭力,另一方面監督門店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守住食品安全,餐企才能進一步在產品發展、服務體驗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擁有更深層次的豐富與提升空間,從而促進產品的可持續消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MSCI的ESG評價體系里,產品安全與質量是消費者日常必需品這一細分行業中社會(Social)領域權重最高的指標。食安問題對餐企而言需慎之又慎。
預制菜:食安問題亦是關鍵!
預制菜大火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爭議。信息顯示,其存在加工中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口味不佳等問題,引來消費者不少“吐槽”。在消費者調研中,預制菜消費者認為預制菜行業需要改進的問題,前三位分別是:預制菜的口味復原程度(61.8%),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問題(47.8%),預制菜向種類多樣化發展(47.2%)。食安問題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預制菜行為的關鍵因素。
關于預制菜食品生產方面,業內人士指出,快速成長的預制菜市場,需要監管部門、平臺、商家等攜手加強管理。相關部門應及時發布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違規銷售情況,建立風險評估等級,加強對預制菜市場的監管。平臺也應通過建立評價機制、跟蹤用戶投訴、重視市場反饋等方式,加強對平臺商家的管理,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全面保障。
對鍋圈食匯而言,其始終將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公司通過中央廚房、全程冷鏈配送、數字化運營、對合作工廠的高標準挑選、門店監察等多種運營方式,提升產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放心安全、高品質的餐飲產品。
在供應商選取方面,鍋圈食匯優選供貨商,嚴格審查資質。簽訂合作協議前,鍋圈食匯對擬合作工廠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貨查驗、人員衛生、生產過程控制等多個方面進行現場審核,并進行綜合審核評估;對于部分合作工廠,鍋圈食匯設立駐廠品控制度,從源頭進行產品把關。駐廠品控人員對于牛羊肉、毛肚、蝦滑、底料等高貨值高風險產品的車間生產進行全程跟蹤,包括生產環境的安全性、工藝配比、成品半成品的檢驗檢測等,助力合作工廠將問題前置化處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嚴格倉庫驗收,確保出入倉安全。為保障食材的出入庫安全,鍋圈食匯品控部設置了一套嚴格的審查流程:索證索票、入庫抽檢、倉庫檢查、出庫物流、門店巡查等,確保食材到達消費者手中時,是安全、健康、可放心食用的。
此次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中,臺盟中央關于加強預制菜行業管理,守護“舌尖安全”的提案中指出,要加快出臺預制菜食品生產規范與安全標準,推動預制菜行業標準化建設,健全預制菜食品行業質量追溯體系,加大預制菜市場監管力度。
餐飲行業復蘇,更需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當下,消費市場回暖向好。首創證券分析指出,餐飲消費場景陸續恢復,后續消費意愿及能力的回升將進一步拉動需求,餐飲產業鏈復蘇仍是今年的確定性趨勢。
與此同時,餐飲板塊走勢愈發強勁。此前海底撈發布2022年預計盈利超13億元業績預告后首個交易日,海底撈股價大漲,盤中漲逾20%,2月28日,海底撈早盤高開漲超3%,截至午間收盤,沖高回落。受此消息影響,2月27日早盤,港股火鍋餐飲股大幅拉升,海底撈一度漲超19%,最終收漲13.71%,呷哺呷哺、九毛九、海倫司等均跟漲。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7日,共有70家A股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披露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其中有32家上市公司業績好轉明顯。
值此背景,餐企發展更需求穩求好,將品控做到實處,對得住消費者的期待與喜愛。在業內人士看來,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基石所在,助力餐飲行業復蘇的同時,更需保障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朱丹蓬指出,2023年,食品飲料產業端創新升級、企業產品加速迭代的趨勢明確,高質量發展將是食品飲料行業的主題。食品企業只有更多地研究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者偏好,才能保持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原文轉自: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