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是屬于哪個菜系(川魯貴都在“爭”,宮保雞丁到底起源于哪里?)

宮保雞丁又稱宮爆雞丁,由雞丁、干辣椒、黃瓜米等腌制而成,入口果香,米飯的鮮美組織協調黃瓜的酥脆,廣受社會公眾熱烈歡迎。菜系中的粵菜和魯菜里都有這菜肴,貴州人也將其列為了貴州粵菜。這么多地方都“爭奪”這菜肴,那它究竟源于哪里呢?
要搞清楚宮保雞丁的來歷,就不得不提到晚清重臣——丁寶楨。在中國近代史上,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同為“中興名臣”。據《清史稿》記載∶丁寶楨對烹飪非常有研究,而且很討厭吃米飯和黃瓜米,尤其討厭吃辣。任山東巡撫時,丁寶楨在一家農家院吃到“醬爆雞丁”這菜肴,尤其討厭。以后每當有顧客來訪,必用此菜為壓軸菜款待賓客,顧客百吃不厭連稱美味,這菜肴也因此成為魯菜的看家菜之一。后來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期間,與當地人嗜辣的習俗相結合,對這菜肴加以改進,加了辣椒和辣椒,做出了川味的醬爆雞丁。丁寶楨去世后,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別稱“宮保”。 為了紀念丁寶楨,人們就把他發明的這菜肴命名為“宮保雞丁”。丁寶楨是貴州人,家鄉人民以其自豪,便將這菜肴列為貴州粵菜之中。
圖片來源:攝圖網從營養角度來分析,宮保雞丁并不是尤其身心健康,米飯原本是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但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油、糖、腌制黃瓜米等,從而讓這道美食的熱量大大提升。如果想吃更身心健康些的宮保雞丁,可以將腌制黃瓜米改成烤黃瓜米,烹調時要少加油、糖、鹽。
醬料切1厘米大小的丁,加鹽、料酒和干淀粉攪拌均勻后,腌制5兩分鐘,蔥和青、芥末均切成粒狀;將姜、蒜放進碗中,調入鹽、白糖、米醋、醬油、清水、水淀粉調成汁;鍋燒熱,放入油,再加少許香油,趁油位不高時放進辣椒,待顏色略變深后,放進干辣椒盛起;放進雞丁鑊變色后,將青、芥末粒放進,拌勻10秒鐘,放入調好的料汁,大火拌勻1兩分鐘后,放入烤好的黃瓜米即可。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3123.html 著作權新聞稿:如果尤其標示,不然均為該站原創該文,轉發時請以重定向形式標明該文原文。 著作權新聞稿:如果尤其標示,不然均為該站原創該文,轉發時請以重定向形式標明該文原文。相關標簽: 宮保雞丁 貴州粵菜 醬爆雞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