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愿意吃德克士?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編輯 | 包校千
覬覦一線城市的德克士,卻在市場中屢戰屢敗,存在感越來越低。
2019年,德克士針對一線城市推出了 “精選店”,并在北京開出首店。與常規店型相比,精選店所售更多是經典款菜品和新品推薦,以及部分套餐類餐品。就此動作,當時德克士方面解釋稱,“德克士精選店在產品品項上比一般店少,主要以販售德克士英雄產品為主,即以單品爆款、銷量排名靠前的產品為主。
但是眼下,德克士挺進一線城市的希望又一次破滅了。位于北京老國展熊貓星廚內的首家德克士精選店已于11月中旬關閉。盡管德克士方面以受疫情影響,并強調只是個別門店做了一些調整回應稱,但事實上,通過在大眾點評搜索發現,北京地區目前營業中的德克士門店僅有20家,與官網給出的36家門店相差甚遠。
在洋快餐品牌中,德克士一直處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遇。論產品,德克士與肯德基和麥當勞相似;論價格,華萊士等本土洋快餐品牌在下沉市場更具優勢。產品SKU層面,脆皮炸雞依舊是“金字招牌”、辣椒調料仍是“必殺技”,不僅缺乏再生爆品,產品上新品的速度也乏善可陳。
今年9月12日,隨著山西五臺山綠標店開幕,德克士迎來了第3000家門店。這與肯德基最新的7609家門店、麥當勞4000家的門店數,以及14000家門店的華萊士仍有不少懸殊。
過去,德克士易守難攻。現在,作為主要陣地的下沉市場,以平價定位著稱的德克士不僅要面對擴張兇猛的老對手華萊士,還要應對麥當勞、肯德基的降維打擊,可謂是腹背受敵。
多次敗北一線城市
德克士進入一線城市發展,并非首次。
1994年,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炸雞品牌“德客士”在成都開出了第一家店。但此后兩年發展中,一直不溫不火。后在1996年,這一品牌被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頂新集團收購更名為“德克士”,并與知名的康師傅成為了同門同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肯德基、麥當勞為代表的洋快餐在中國的消費革命中承擔著重要角色。整個90年代,肯德基和麥當勞每進入一個新城市,都會引發排隊效應。“快餐熱”是當時中國消費領域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肯德基和麥當勞帶來了一種打破常規的餐廳模式,這讓國人眼界大開。展示柜臺區域,菜單畫面以溫和的背光烘托,配以誘人的食物圖片,給對外國食物一無所知的消費者直觀的視覺感受。廚房加工區,則處在展示柜臺背后,開放、干凈,擺放著各種先進的食品加工機器,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漢堡與炸雞是如何制作的。
而德克士也正是看中了快餐領域這一高速發展的趨勢,開始模仿肯德基、麥當勞,并進入這一市場。但此時肯麥兩家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在德克士推出脆皮炸雞,并建立起市場知名度的1996年,肯德基門店就已經超過100家,而德克士當時依然堅定的選擇正面抗衡,并與肯德基、麥當勞貼身競爭,其更想在西式快餐風靡的市場之下,找到市場缺口。當時,德克士甚至專門拿出5000萬美元,用于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發展。
競爭策略上,德克士選擇了跟隨,即肯基德、麥當勞在哪開店,德克士就跟到哪,而且店面面積更大。然而這一策略發展到1997年,伴隨北京、上海、廣州一線城市房租成本的上漲,疊加金融危機,德克士僅用一年時間就虧光了5000萬美元。原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開發本部副總裁谷尚武曾對媒體回憶反思到,“當時一味貪大求快,單店面積多為600至800平方米,廚房大得可以踢足球,但是業態并未真正融入商圈和人流。”
最終,在高企的成本壓力下,德克士逐漸開始從一線城市撤離。當時媒體報道稱,關店剩下的大批生產設備,堆滿了位于廣州的倉庫。截至1997年當年,收縮后的德克士在全國僅余9家子公司、43家直營門店。
1997年之后,德克士進入蟄伏階段,退而求其次,選擇避免與兩大巨頭正面抗衡,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錯位競爭,主動下沉到攀枝花等三四線城市。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德克士就此放棄了對一線城市的執念。
圖源:德克士官微
2005年,德克士卷土重來,聚焦北京和上海重點發展。在北京東三環富力城首店,德克士第四代餐廳引用了當時正風行歐美的休閑簡約裝修風格,每種餐品更是精選了各國知名菜式,如照燒雞肉飯、雞排大亨和奶酪等。
德克士官方規劃與設想中,預計到2008年,北京和上海各自有60—70家門店。當時,麥當勞在北京有93家店,肯德基則有130家。以二者當時的開店速度,德克士2008年的市場份額在15%以上。
可后來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歷經三年發展到2007年5月,德克士再次因為租金壓力和盈利問題,關閉了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再一次從一線城市撤離。
此后,門店突破2000家的2013年,德克士第三次重返一線。同期,麥當勞出于戰略發展,開始尋求買家出售國內特許經營權。德克士或看中這一點,試圖趁機布局一線城市,取代發展陷入劣勢的麥當勞。
此番嘗試中,德克士將更多門店布局在了鐵路、長途客運站、機場等地點。之后,德克士更是加大力度。2016年,推出第五代餐廳“舒食店”;2017年,在上海試水了無人智慧餐廳“未來店”;2019年,德克士放棄了門店堂食,直接以外賣檔口的形式奇襲北京市場。
如今進進退退,發展到第七年,德克士在北京的門店仍然不到30家。曾經寄予一定厚望的精選店也再一次閉店告終。眼下,德克士在北京的門店總數,仍然不及肯麥的十分之一。這顯然難言成功。
斷裂的推新和營銷
德克士在近幾年來,一直在向年輕化方向嘗試和努力。無論是簽約賈玲進行代言,還是開設“新舒食概念店”、“無人智慧餐廳”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抓住年輕群體的心。但在很多人眼中,這些僅是一種表面升級。
大多數人對德克士的吐槽都是“無創新”“老三樣”“沒變化”,其最突出的產品一直都是手槍腿,甚至部分消費者認為德克士能點的也就那幾樣,有麥當勞和肯德基,就不會買德克士。
德克士官方信息顯示,目前德克士的“經典餐食”主要為炸雞、米飯、卷、漢堡、小食、甜品、飲料等系列。大眾點評額“網友推薦菜”,除了脆皮手槍腿、脆皮炸雞等菜品評價數量較多之外,其它品類少有點評內容。很大程度上,這與德克士的客群比較固定,對新品的要求并不強烈有關。
德克士首席市場營銷官曾公開對外表示,德克士不會盲目加菜單,打造已有的核心產品、加強記憶是重點。
與肯德基每年更新上百款新品相比,德克士推新品速度較慢。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肯德基上市過的新品能有150多種,涉及油條、豆漿、小龍蝦以及麻辣串串等,平均每月推出2款新品。
在供應鏈以及產品推新等環節上,德克士也飽受業內質疑。市場中亦有說法稱,“德克士的員工培訓存在問題,這導致推新速度有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肯德基甚至還打出健康牌。在杭州,肯德基還專門開了家針對白領的輕食店K-Pro,草木綠、工業風的裝修,配上健康的沙拉和帕尼尼……這背后,更多是肯德基與時俱進的本土化運營能力。
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當下中國市場對快餐品牌的重要性已經超過美國。1998年,肯德基“測試廚房”在上海的成立,大規模的產品本土化也隨之啟動。肯德基的菜單不斷進軍八大菜系,并開始提供在全球都沒有先例的肯德基早餐。一系列中國風新品,逐漸出現在肯德基的菜單上。
除產品的本土化外,肯德基的品牌形象也是不斷改變、趨時更新,越來越接地氣,中國傳統的大紅色唐裝、頭戴瓜皮小帽,真正讓品牌形象本土化。
低價和加盟引發負效應?
德克士在下沉市場以加盟模式迅速鋪開,準入條件并不苛刻。入駐的城市一般為非農業人口15萬以上、居民年收入在4500元以上的地級市和年均收入6000元以上的縣級市。
麥當勞也放開加盟,費用在200萬元左右,德克士只需要20萬元左右,這也刺激了德克士在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開拓。目前,德克士門店數量已超過3000家,其中加盟店數量占比約為80%。
加盟模式幫助企業迅速占領市場,但負面效應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以前,德克士的競爭對手更多是肯德基、麥當勞,現如今又多了一個更直接的競爭對手華萊士,截至2020年年底最新數據,華萊士門店總數已經達到1.4萬家。
二三線城市甚至市場更下沉的消費者對肯德基、麥當勞喜愛有加。為此,華萊士方面就借著肯德基、麥當勞還未向二三線城市擴張的時間差,模仿它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搶占地、縣級市場。同時,為降低下沉市場人群的價格敏感度,華萊士甚至推出了“特價123”大促銷。簡單來講,就是可樂1元,雞腿2元和漢堡3元。
這一低價策略以及“門店眾籌、員工合伙、直營管理”的“福建模式”使得華萊士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勢如破竹。這也對德克士的發展形成一定威脅。而德克士在三四線城市發展的多年,由于參差不齊的加盟店門店質量,讓不少消費者對其品牌印象不佳,導致德克士陷入增長停滯。
如今,華萊士門店總數已是德克士門店數的4倍多。此外,本土品牌貝克漢堡、派樂漢堡等也不斷興起,就連“叫了只炸雞”和“叫了個炸雞”的門店數合計也已達到5000家左右。這給德克士在下沉市場的發展造成較大壓力,所以德克士于近年再次提出重返一線城市的計劃。
與華萊士等新興品牌相比,德克士相對中端的價格已不再具備十足的吸引力。在今年第3000家門店開業時,德克士還提出了“消費者為核心”的3.0理念。德克士母公司頂巧餐飲集團執行長邵信謀指出,隨著供應鏈的快速發展,品牌商要更負責任地去利用多種手段整合上游供應鏈,把產品以一個更具性價比的價格給到消費者。
顯然,德克士意識到,在麥當勞、肯德基以及華萊士等品牌夾縫生存的情況,短期內并不會改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