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旮旯旯光影錄老菜場旁 匠心裁制得體衣

編者按:
總有一群身懷絕技的人,他們散布在貴陽街頭巷尾,或是挑著扁擔走街串巷招攬生意,或是在某個安靜角落等著顧客光臨。
2023年起,跟隨我們一起,探尋那些藏匿在貴陽街角的老手藝人。
貴陽市白云區同心西路合力超市旁,順著樓梯下行有一條小巷,巷子的一頭連接繁華的十字路口,另一頭連接一個老菜市場。老菜場附近總會給人驚喜,小巷內的商鋪滿足周圍居民的生活所需,可以修補衣服、補鞋底、換鎖、配鑰匙。
老菜場旁的經典成衣鋪經典成衣鋪是一家15年的老店。店內的裁縫是一對夫妻,來自四川省廣安市的張宇和高莉。
工作臺前的高莉裁縫手藝是祖傳下來的。張宇從6歲開始到現在,見證了爺爺從手工縫制衣服到手搖式縫紉機再到腳踏式縫紉機的改變,機器越來越先進,技藝也越來越嫻熟。后來張宇的父親也繼承家業,成為一名裁縫。
張宇檢查衣服的破損情況張宇的父親成為裁縫時,“三轉一響”是小康生活的證明。“三轉一響”即縫紉機、自行車和手表三個會轉的和會響的收音機。張宇家作為裁縫世家,他家的縫紉機是當時暢銷全國的蝴蝶牌。
如今,張宇子承父業成為一名裁縫,縫紉機也更迭為電腦縫紉機。
成衣鋪內衣服種類很多經典成衣店的衣服種類很多。從旗袍到呢子外套,這里都有成品。有時顧客來店內沒有挑到合適的尺碼,也可以量體裁衣,重新定制一件。
高莉會幫丈夫穿好針線再遞給他成衣店內,張宇的工作臺前是一臺電腦縫紉機,身后是一臺碼邊機,兩臺機器間僅容納一個座椅。在這個小天地里,張宇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高莉的工作臺張宇的工作臺對角處放著另一臺縫紉機,那是妻子高莉的縫紉臺。高莉在入口處,看著過往客人,一邊招呼顧客進店,一邊為張宇準備需要裁剪修補的衣物。
高莉為衣服修改大小夫妻二人搭配十分默契。高莉做好裁剪工作,老張只需要進行縫制,一件衣服就能完工。
“我印象中最難做的是一件婚紗。”張宇回憶,那件婚紗耗費他近三天的時間,最難的是要縫上千顆水鉆上去,婚紗做完,老張的眼睛也發紅了。
熨斗臺前忙碌的高莉“他年輕時,一天可以做10來件中山裝呢。”對于張宇的手藝,妻子高莉給予點贊。網購還未興起時,成衣鋪會接批量的貨單,夫妻倆經常工作到凌晨2點,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工。
張宇用電腦縫紉機走線因為成衣鋪藏在小巷內,更多都是慕名而來的顧客。老顧客到訪,有的直接選購做好的成衣,看上就帶走;有的是拿著衣服過來裁剪,等待的時候會坐在一旁和夫妻倆聊天。
夫妻倆都覺得當裁縫很辛苦。嘴上雖然抱怨,眼睛依舊專注于手里的衣服,空閑下來又在購物軟件上選購縫紉機的零件。
成衣鋪的價格實惠本網記者:楊昌鼎
實習生:羅倩瑩
一審:曹 軼
二審:黃桂花 林 萌
三審:李 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