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得數字化食材供應鏈者得天下

如果說前些年,餐飲行業是靠食材供應鏈撐起的王國,那么在如今這個時代,行業的競爭早已升級重構。
這些年,數據變得越來越重要。
沒有數據化,不談供應鏈;沒有數據化,不談人效。數據成為了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資源、新要素、新引擎。
借力數字化重構業務模式、產業生態,獲得競爭優勢,也成為了企業的必須選擇和時代命題。
對于食材行業來說,誰能率先掌握數字化食材供應鏈,誰就能夠擁有核心競爭優勢。
特別是疫情后,高效、安全的數字化轉型不再是食材企業的一項選擇,而是勢在必行!所以,2021年食材行業的核心優勢將悉數轉至數字化食材供應鏈身上!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各大頭部食材供應鏈品牌就已經深知傳統食材供應鏈存在產業環節各自為戰,供應鏈缺乏整合的弊端。
在這種情況下,采購端價格由行情決定,導致波動大,產品可提供信息少;工廠端根據不準確的銷量預判制定生產計劃,庫存風險被放大。
運輸端運力則按需求被動調配,無法保證高效的運輸且會出現大量閑置運力;經銷高度依賴經驗制定進貨數量與營銷計劃,資金流脆弱。
終端上,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固定規格的產品,無法實現個性化消費。
由此,數字化加強供應鏈整合成為了各大食材供應鏈企業的一個重要突破方向。
在2017年,“Sysco”就開始借助大數據的支持,建立了數字化ERP、自動化設備、智能倉儲等智能信息系統。
其中,通過采用標簽定位、聲音路線引導等方案,Sysco使揀貨失誤率大幅度降低90%。
而作為國內食材供應鏈的老前輩,“蜀海”也深知數字化服務的重要性。
已經在不斷搭建“智能”系統,智能化交付中心、無紙化分揀中心、智能化車輛調度……讓數字化技術賦能客戶規模化擴張。
此外,數字化食材供應鏈平臺也備受資本青睞。不久前,國內標準食材F2B智能供應鏈平臺“食秀才”宣告完成了2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目前,食秀才自主研發的全數字化智能供應鏈SCS系統,為餐飲終端提供了相當高效、優質的食材采購體驗。
還有,“嘩啦啦”作為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為客戶提供餐飲SaaS系統數據服務。
該服務商目前已在全國設立了多座現代化大型食品加工研發中心和冷鏈物流配送中心,能夠提供從原材料加工、研發到冷鏈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數字化餐飲供應鏈服務。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數字化時代,食材供應鏈數字化升級已經是各大品牌在走的道路了。那么,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機遇呢?
大多數人對餐飲市場的直觀認知是線下餐廳和外賣,而讓人很難想象的是,中國4萬多億的餐飲市場規模里,供應鏈成本就占了40%。
而供應鏈作為餐飲行業的基礎應用,是以提供餐飲店所需的各類原料,經過食材采購、研發生產、配送、銷售到回收處理等環節,以信息技術來協調和聯結鏈條上各節點有關主體,整合所有節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組織形態。
所以說,做好數字化食材供應鏈,是前端決定存亡,后端決定強弱。
在食材品牌觀察看來,具體優勢體現為以下三點:
首先,數字化驅動供應鏈降本。這一塊,主要表現在通過數據化建設才能實現全盤分析與綜合分析。通過開放數據,可以打通客戶端,為上下游提供決策幫助。
拿Sysco來說,用科技賦能倉儲物流,可以實現最優配送路線,簡化倉儲流程,提高揀貨效率,改善運送效率。
目前,數字化運營下的Sysco,每年可節約成本1000——2000萬美元。
其次,數字化是標準化的基礎。即數據化建設才能打造高效的產品流對接,實現OMS/TMS與門店的對接。
例如,在倉儲應用方面,此前分散經營狀態下,分銷體系節點中的企業均擁有各自的單點倉,經營數據非常有限。
但通過建發食品供應鏈整合后,所有倉庫的大數據均與市場數據打通,產品流向更加清晰,實現了更精準的庫存調配。
最后,數字化才能實現全產業鏈溯源。
去年對于供應鏈行業而言,是個比較特殊的年份,行業出現了很多變化。
特別是凍品行業在疫情之后,如果品牌方們能倒追一個商品來自哪個經銷商,從哪里進入,屬于哪個批次,最后賣給誰,也不至于出現那么多投毒事件。
不過,即使沒有疫情,食品追溯仍是餐飲行業的天然需求。只有產業鏈智能化,才能真正完整、準確實現產品追溯鏈條,讓企業與消費者放心。
所以,商品流通領域的供應鏈體系正在重構。
不過食材品牌觀察早就在《群雄逐鹿食材供應鏈市場?看外婆家、麥當勞、正大卜蜂......如何出招!》一文中說過:專業事仍需專業人來做。
雖說,如今是數字化食材供應鏈的天下,但不是誰都是Sysco,也不是誰都是蜀海。如果沒有那個金剛鉆,千萬別攬瓷器活!
關于自建or與第三方合作,不僅是餐飲品牌該思考的,食材人同樣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