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00+年西餐廳,細數老廣“威水史”!

原標題:打卡100+年西餐廳,細數老廣“威水史”!
淘寶撿漏群
0-1元薅淘寶好物
加入群聊
印象中的老廣,喜歡踢拖鞋去大排檔、菜市場,但其實細數起來,老廣的威水史有很多,到老牌西餐廳里頭看看便知道了!
帶金勞、穿皮鞋,阿爺阿嬤當年“撐臺腳”的圣地在這里, 拿到A+才能吃到的雪糕船,也只有這里才有。
漸漸被遺忘的老牌西餐廳
見證著一代人的「光輝歲月」
在舊時的廣州,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吃西餐,到太平館。”
作為廣州第一家西餐廳,在這里“撐臺腳”的年輕人,都已白發蒼蒼。 它不只是一家西餐廳,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創始人徐叔曾在沙面洋行當廚師,各種西餐菜式信手拈來,后來在街市推車仔煎牛排,攢夠錢后,在1885年開了中國第一家西餐廳“太平館”。
太平館的門面不算大,走進其中恍如隔世,裝潢保持舊時的格調,五彩斑斕的琉璃頂、深褐色的卡座、典雅的扶手…
1925年 周恩來和鄧穎超兩人在太平館舉辦婚宴,讓它成為當時的網紅店,魯迅、郭沫若、星爺等名人也來打卡過。
INGUANGZHOU
除了太平館,還有愛群、東亞、華盛頓等西餐廳在珠江兩岸鋪展開來,遍地開花。 當時的上流社會將西餐廳視為時髦和身份的象征。
如今新式西餐廳林立,不需要預定也有位置,許多老牌西餐廳被大家遺忘。
可能懷念當年的味道吧,午后的太平館,還是有許多老人家前來嘆下午茶、吃雪糕。
“以前經濟拮據,可能一年才來吃一次,現在有退休金,兒女也成家了,我和老伴可以每周都來好幾次啦。”
|阿爺阿嬤的約會圣地
去太平館吃完飯,就去附近看電影、逛百貨大樓,太平館及其周邊一帶,可以說是當年后生仔女心中無可替代的約會圣地了。
在電影《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和張曼玉在卡座里“撐臺腳”吃牛排,兩人身著西裝、旗袍,典雅體面。
要說當年最威水的約會打扮,少不了金勞、西褲、皮鞋。以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一身打扮去吃西餐,可以稱得上滿分答卷了。
而現在,穿個涼鞋、白汗衫去,也不是大問題!
|童年“奢侈品”,雪糕船
“小時候爸媽請朋友吃飯,點了一份香蕉雪糕船,當時覺得這就是上流人士的世界啊。”
以前在老牌西餐廳才有的“雪糕船”,是小時候吃不起的“奢侈品”。
一球球雪糕堆成小山,巧克力、哈密瓜、牛奶…各式口味都有,可以說是童年數一數二的人氣甜品了。
標志性的小油傘,每次吃完都得帶回家!
///
|音譯的餐品
在粵港澳地區,很多西餐廳的菜品都是外語直接音譯過來的,喜歡看TVB的朋友,肯定都不陌生,例如下面這兩樣。
ONE
舒芙蕾 Soufflé
舒芙蕾是由法語Soufflé(蓬松)直譯過來的,比拳頭還大的舒芙蕾又叫蛋奶酥,打發后的蛋白口感輕盈, 奶香四溢。
TWO
免治牛肉飯 Minced beef irch
免治其實是英語mince(攪碎),有干濕兩式,下面這盤濕免治牛肉飯,用濃郁的茄汁和牛肉碎一起炒制而成,和溏心蛋攪拌在一起吃,非常香口!
INGUANGZHOU
|豉油西餐
以前收入不高,又想讓西餐平民化,于是師傅們就用粵菜中常見的豉油、糖等調料制作出了“豉油西餐”。
例如瑞士雞翼,“瑞士”其實是sweet的音譯,咸甜口的雞翼由冰糖和醬油一起制作而成,現在去茶餐廳也是必點菜之一。
|帶著混血基因的西餐
為了迎合本土食客的口味,西餐來到廣東后,廚師融入了中式烹飪手法,以至于許多西餐都帶著混血基因,例如叉燒酥、菠蘿油等,都是經過廣東人改良而來的。
還有下面這道經過澳門人改良的葡國雞,中西合璧也很贊!
加入椰奶、咖喱熬制的醬汁濃郁piu香,雞肉煎過后很嫩滑,拌上醬汁一起吃非常下飯。
100多年前便落戶廣州的老牌西餐廳,吃過的人都當爺爺奶奶了。
當年心心念念,只有在西餐廳才能吃上的雪糕船,現在隨便找一家冰室、茶餐廳也能吃上,但那段屬于老廣的威水史,卻是獨一無二的。
哈嘍!我是SOHO妹!
「SOHO廣州」名片
進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 【小店】
可跟著我們繼續 逛吃逛吃哦
▼▼▼
最新廣州資訊,請點擊卡片關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