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海洋食品預制菜多地同臺競速,日照緣何能夠先“上菜”?

時間:2023-03-02 13:00:34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記者 黃壽賡 安臻 劉濤

開袋即食的甜蝦、稍稍加熱就能食用的烤星鰻、與醬料包搭配出售切塊魷魚……在2月24日舉辦的2023中國(日照)海洋食品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上,1000余種涵蓋海洋食品預制菜領域“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等多類型的產品被擺上了展臺。

產品背后,來自全國各地150余家參展商集體亮相,這其中既有日照當地的企業,也有來自廣東、浙江等食品加工強省的預制菜企業,“串企成鏈”、產業鏈帶動產業集群的機遇在此生發。記者注意到,本次大會是多地競速預制菜背景下,海洋食品預制菜行業內首個全國性大會,這也意味著在當下各地“爭食”預制菜的背景下,日照下出“先手棋”。

150余家展商集體亮相

行業首個全國性大會落戶日照

2月24日上午10點,海洋食品預制菜博覽會剛剛正式開展,展廳內就擠滿了各類的觀展者,有當地市民,有業內同行,還有餐飲采購商。參展企業則將自己的主打產品擺放到了顯眼位置并提供了試吃,一時間,展館內飄滿了各式海鮮菜肴的香味。

展會現場,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榮信水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照雙威海洋等日照當地規模較大的海洋食品預制菜企業集體亮相,他們有著種類眾多的各式產品,涵蓋預制菜“即食”“即熱”“即烹”“即配”多類型。美佳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稱,本次展會帶來的產品都是公司預制菜產品體系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以求通過展會跟下游客戶建立起聯系,拓展自己的銷售范圍。

除了日照本地預制菜企業,本次大會還吸引到了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產品預制菜企業參會。

廣東仙泉湖水產連鎖有限公司是來自廣東珠海的一家企業,公司采取“新型基地+專業養殖戶+品牌連鎖”的產業鏈管理模式,主營各類脆魚片。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目前正在開拓北方市場,主要面向餐飲B端,本次參加展會能夠給企業提升曝光度,并能在現場集中接觸到各種類型的客戶,拓展自己的客戶群。”據介紹,僅博覽會首日上午,他們就接觸了八九十個客戶,未來將作進一步洽談。

主營鰱魚和鳙魚產品的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次也亮相參會,同樣帶來的是主要面向餐飲B端的產品,工作人員介紹,“對于水產品來說,餐廳養魚與殺魚會產生大量人工成本,我們企業的產品通過技術上的提升,最大限度降低產品與活魚之間的口感差距,從而降低餐廳水產環節中的成本。”

記者注意到,現場觀展人群中,除了附近來體驗新興事物的居民,餐飲企業占據絕大多數,他們多是來現場嘗試完善自己的供應鏈體系。日照嘉豪書香里養老社區郭經理對記者稱,“我們單位食堂主要提供園區內部人員用餐,此前都是人工配菜,現在預制菜可以省去不少加工環節,能夠迅速滿足用餐需求,提升了食堂運行效率。”

多地競速“海洋預制菜”

日照產業基礎優勢幾何

作為當下食品領域內的知名風口,預制菜在定義上是指以農產、畜禽、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經過洗、切及配制加工等處理后可直接進行烹飪的預制菜品。我國預制菜始于上世紀9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餐飲巨頭進入中國大陸,一些工廠開始為其配送半成品菜,成為最早的預制菜雛形。

2000年以后,國內半成品菜開始大量出現,但發展較緩慢。直到2020年左右,預制菜才開始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艾媒咨詢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預制菜市場將延續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26年我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日前印發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又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這是預制菜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為產業發展再添政策利好。

在預制菜行業的構成中,海洋食品占據重要地位,《中國水產預制菜研究報告2023》顯示, 2022年中國水產預制菜行業規模達1047億元,同比增長16.8%,預計未來中國水產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水產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2576億元。但同時,基于海鮮難儲存等自身特點,海洋食品成為預制菜行業內門檻較高的一類。

目前,在國內海洋食品預制菜版圖之上,廣東湛江、浙江普陀、遼寧大連等多地正在憑借自身特色產業基礎與政策拉動,競速“中國海鮮預制菜之都”。在這場搶占先機的競爭中,日照率先亮出了自己在產業基礎上的“家底”。

作為一座海濱城市,日照漁業資源豐富,貽貝產量全國第一,中國對蝦、兩城蝦皮、霸王鞭刺參、西施舌、大竹蟶等水產品具有較高知名度。

基于資源稟賦,日照海洋產品加工行業歷史悠久,技術、口碑積累和經驗優勢明顯。在美佳集團、榮信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日照市海洋食品產業吸納從業人員2萬多人,形成了養殖、捕撈、倉儲、生產加工、包裝標識、銷售出口一、二、三產業融合,養殖捕撈——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為日照市發展海洋食品預制菜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據統計,日照市從事海洋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達200多家,水產品總產量超過50萬噸,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制菜企業數量已達百余家,其中水產品預制菜相關企業約占40%。

“水產品是日照預制菜的主力和特色,品牌化是助力日照預制菜彎道超車的戰略手段。”農本咨詢創始人賈梟指出,對相關地區而言,率先打造“海洋預制菜之都”,搶占制高點,對推動產業升級,構建其在中國預制菜版圖中的地位意義重大。

美佳等多家龍頭企業領跑

它們的“打法”對業內有何啟示?

在日照海洋食品預制菜發展過程中,此前主要經營海產品加工出口的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榮信水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企業憑借多年在行業內的積累,成為當下新風口中的領跑者。

2月24日下午,在美佳集團紅蝦生產線上,近200名工人全部在圍繞紅蝦這一產品勞作。一只紅蝦,從進口到公司,到成為可以“即食”的海洋預制菜產品,還需要經歷解凍、剝殼、開片、裝盤、消毒、檢測、凍結等多環節,受限于各工序精細要求較高,目前均尚需人工完成。

美佳集團旗下日照佳天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光爵告訴記者,美佳集團此前一直專注于出口業務,2016年以來,海水產品出口連續6年第一。從2021年春天,美佳集團啟動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市場化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海洋食品預制菜成為重要的“抓手”。

目前,從海洋到陸地,從魚鮮到果蔬,美佳集團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蟹柳系列產品為頭雁,涵蓋煙熏、燒烤、調理、油炸、麻辣等多個系列,擁有600多個單品的預制菜雁陣產品體系。

與美佳集團類似,榮信集團此前也是一家專注于出口的企業,每年出口量能夠達到3萬噸,從2019年開始,公司逐漸面向國內市場發力預制菜產業。山東榮信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孫偉介紹稱,“目前出口市場基本穩定,想要實現大規模增長難度較大,而參考國外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國內的預制菜產業尚處起步階段,所以公司將國內預制菜作為了新的機遇。”

正如孫偉所言,海洋食品預制菜成為當地不少原本主營加工出口的食品企業實現“雙循環”的重要途徑。日照佳食食品有限公司主營大馬哈魚、鱈魚類產品,原料與成品均100%出口,從2021年開始,公司嘗試通過預制菜涉足國內市場,公司總經理董濤表示,“國外市場一條腿走路畢竟不穩,所以國內市場也要做,但同時,相較于美佳、榮信,我們企業規模較小,對于預制菜業不能全面鋪開,只能通過先研發幾個主打產品試水。”

統觀上述三家企業,均是做海產品加工出口出身,他們此前的精力主要集中于保證產品質量、維護現有國外客戶群體,對于國內市場開拓經驗相對缺乏,尤其是想在當下各類品牌廝殺中脫穎而出難度不小。無法在國內市場打出品牌知名度,幾乎成了所有出口轉內貿企業的通病。

對此,作為規模較大的美佳集團,他們的選擇是充分參與產品品類競爭,孫光爵坦言,“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成功,但是我們得有,這也隨之帶來了成本的增長,想要降低成本就看企業在各環節的控制水平了。”

榮信集團與佳食食品的選擇更加現實主義,選擇聚焦幾個大單品,目的是為了企業能夠率先切入賽道,拿下市場份額。記者注意到,“做減法”也是目前預制菜行業的一股風潮。業內上市公司國聯水產董事、副總經理吳麗青近期曾對外表示,接下來國聯水產在產品上會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公司會聚焦烤魚、酸菜魚、南美白對蝦、調味小龍蝦等主要品類,專注提升產品力,提高整個供應鏈管理效率。

破局C端市場教育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預制菜在B端,尤其是餐飲渠道被廣泛推廣開來的同時,在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的C端,仍舊要有很長的市場教育的路要走。山西證券研報曾指出,C端預制菜正在處于快速發展初期,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尚未跑出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頭部企業。至于海洋食品預制菜,由于銷售半徑受到運輸半徑的影響,跨區域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低,烹飪方法掌握程度差。同時,不同地域對海洋食品的口味偏好也不同,這就更增添了C端市場教育的“壁壘”。要想擴大市場,企業必須要通過產品升級和對標的渠道開發,使產品最大限度接近用戶和消費者,并且促進品牌發展,才能被市場廣泛認知。

基于自身體量,美佳集團選擇在各地建設城市分銷中心承擔市場開拓任務,孫光爵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已經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成都等10個城市建立分銷中心,3月份還要再布局3個,預計2023年城市分銷中心數量將達到20個,全面布局國內市場。”

對于榮信等企業來說,企業直接下場做市場意味著高額投入,社區團購、電商直播成為他們觸及C端消費者的重要渠道。孫偉表示,“社區團購目前比快遞行業要好一些,因為現在普遍是配送到小區周邊超市的冰柜里邊,這樣就能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客訴率會比快遞少很多。但同時,社區團購有一個共性,就是產品的定位是低端的,中端偏高一點就搞不動。”

“我們后臺數據分析,海鮮品類屬于復購品類較高的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方式,可以實現從海邊直接對接消費者廚房。”大會期間,青島星火社群的創始人鄭子亮在題為《海產品在零售領域的機會及實戰策略》的報告中介紹稱,社區團購為產品終端銷售增添了復購率和信任感,當天下單、當天配送到的短鏈物流讓顧客拿到預制海鮮品時還處于冷凍狀態,小包裝、預制品越來越受歡迎。

與此同時,餐廳也正在成為預制菜C端推廣的“橋頭堡”。日照雙威海洋是一家主營海參、海鮮預制菜的企業,公司董事長王義最早從事的是餐飲行業,為了解決母親春節準備年夜飯過于操勞的問題,他主導完成了公司首款預制菜產品海鮮鍋,那是2009年,彼時,預制菜這一概念還尚未在國內興起。此后,雙威海洋又開發出小米貢參、海鮮疙瘩湯等多款產品,而從餐飲的角度出發使得雙威的產品更加貼近大眾印象中的“菜”。如今,雙威仍擁有自己的餐廳,這一渠道成為他們產品推廣的窗口。

榮信集團目前也在日照、煙臺分別開出一家餐廳,并有意將其打造成“樣板”店,孫偉表示,“如果能做成餐飲連鎖,那么餐飲連鎖又會帶出一條餐飲供應鏈。”

回歸本次舉辦的中國(日照)海洋食品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除了參展的150余家企業,還吸引了海鮮委的50余家采購商、40余家社區聯盟、海產品行業的自媒體大V30余人到場參與,他們也成為C端市場教育的中流砥柱。據統計,本次展會累計入場5.7萬余人次,展出1000余種美味的海洋食品預制菜,現場海洋食品上下游企業累計達成合作協議63項。

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在武表示,日照未來將聚焦養殖捕撈、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市場交易、標準制定、消費場景創新等全產業鏈,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讓“好品山東”有更多的“日照味道”,讓“日照味道”成為更多人的青睞之選,攜手打造日照海產品預制菜品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重慶市發布預制菜產業相關地方標準

下一篇:聚焦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發布預制菜產業地方標準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