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樓”前說歷史

—— 攝影家陳輝林作品欣賞
南昌“杏花樓”位于南昌城中湖的中心。
古城南昌,襟江帶湖,2200多年歷史。漢朝初期設郡建縣以來,即享有“水城”之譽,城中東、西、南、北四湖,澄碧如玉。起初并無東南西北湖之分,統名為東大湖,簡稱“東湖”。南朝雷次宗《豫章記》中記載:“州城東有大湖,北與城齊,隨城回曲至南塘,水通章江,增減與江水同”。
此湖以其自然之風,人文之景,引無數墨客騷人臨觀駐足,吟詠盤桓,留下諸多美聞逸事。漢代高士徐稚(字孺子)曾隱居于此。唐朝張九齡、杜牧、顧況、李紳等人常攜友泛湖,臨風浩歌。歐陽修、曾鞏、黃庭堅、朱熹、辛棄疾等多有留題。
杏花樓在唐時稱“湖心觀音亭”,東望佑民寺,南眺百花洲,西臨滕王閣,北連建德觀。四面環水,鳴禽游魚,石橋相通,粉墻黛瓦,境幽木茂,美不勝收,是古城南昌文化古跡之一。
“杏花樓”歷史淵源
唐代以來,經宋、元兩朝,杏花樓一直是高士修隱、文人墨客聚會之風景名勝地。
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朱元璋六世孫寧王朱宸濠曾在這里修建“婁妃”梳妝臺。一代風流畫家唐伯虎也曾在此逗留作畫。
明神宗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內閣大學士張位(南昌新建縣人)曾在此建別墅,始稱“杏花樓”,成為文人墨客聚首之地。
張位與其門生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以及劉應秋、吳應賓等文人,在此吟詩唱曲,著書立說。
清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居民在“杏花樓”西側募建“因是庵”。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時改稱“觀音亭”,南昌市民俗稱“水觀音亭”。
民國五年(1916年),以張嘉猷、包發鸞為首的南昌同德善堂,為公共祈禱及辦理各項善舉之用,開始籌劃募捐重修湖心觀音亭,次年由鐘元贊撰寫了《重建湖心觀音亭碑銘》。
著名畫家徐悲鴻、傅抱石都曾在觀音亭、杏花樓居住,并雕刻 、作畫、著書。
文 / 攝影 陳輝林
知青下放,1971年招工進廠當工人,1972年參軍入伍。在部隊主要從事宣傳文化工作。曾任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南昌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96年轉業地方工作,曾任中共南昌市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南昌市
陳輝林
編輯 / 一凡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百年老字號杏花樓又又又創新,這次他們把整本菜單都換了
下一篇:你最喜歡哪個牌子的烤腸?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