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批評“東來順”不好吃了,陳云調查后匯報:老字號有了新問題

『1』主席指令:調查“東來順”為何不好吃了
作為老字號,“東來順”涮羊肉,蜚聲全國。
然而在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正在進行的時候,“東來順不好吃了”的說法,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甚至驚動了毛主席。
那一天,負責“三大改造”的十人領導小組組長的陳云,接到了主席的專門指令。在指令中,主席請陳云同志調查并研究分析,為什么“東來順”的涮羊肉不好吃了。
而且還請陳云同志,拿出處理意見和對策。
這在當時,并不是小題大做。因為當時的“東來順”,剛剛完成了公私合營的改造。
所以,不好吃的背后,會不會隱藏著什么問題?或許能給接下來的改造以借鑒。
而且,不只是“東來順”,自從公私合營之后,一些“老字號”的質量就走了下坡路。社會上議論紛紛,有些人開始傳播“合營了之后,就不好了”的傳言。
對于這些議論,自然也要給予應有的重視。
于是,陳云決定自己要親自出馬,務必調查個水落石出。
涮羊肉
其實,說到做經濟調查,陳云很有經驗。
據《陳云珍聞》一書記載,自從主持了中央財經委的工作之后,陳云每過十天,都會去三個地方調研:北京百貨大樓、北京東單菜市場,以及天橋農貿市場。
在陳云看來,在這三個地方,他能看到日用百貨、蔬菜和農副產品的經營狀況。
所以,調查“東來順”涮羊肉為什么不好吃了,對他來說,并不難。
『2』調查結果:老字號的“新”問題
很快,陳云就將調查結果,向上面進行了匯報。
在匯報內容中,陳云從兩方面總結了,“東來順”涮羊肉不好的原因。
第一點是,羊肉的選材變了。以前“東來順”只用35斤到42斤的小尾巴羊;可現在,給飯店分配的有山羊,有綿羊,甚至還有凍羊肉。
不僅如此,以前羊肉價格是一塊兩毛八;合營之后,為了讓“東來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要求他降價到一塊零八分,降了足足有兩毛錢。所以,以前不能涮的肉,也拿來涮了。
如此一來,怎能好吃?
還有第二點。合營之后,為了體現優越性,飯店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一個人一天,只切30斤羊肉,可現在要讓他切50斤。
怎么辦?他只好把肉切得厚一點,羊肉厚了,當然就不好吃了。
陳云進而總結道:我們改變了“老字號”的規矩。
不得不說,陳云的調查相當的細致入微,而且很有邏輯。
那么,該怎么解決呢?
陳云同志
陳云又繼續匯報: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有了問題是好事,我們要克服合營過程中,工作的失誤之處。把好事辦好。
怎么辦好,他提出了幾點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公私合營之后,原有的生產方法、經營理念,一定時期內,要保持下去,不要輕易地改變。
而且,在老字號產品的原材料供應方便,他也表示,一定要滿足他們的特殊要求。
『3』“東來順”事件 給陳云的啟示
對于陳云來說,只解決“老字號”問題,還不夠。
他還想到了那些小賣店、夫妻店。他認為這些小店,其實不必納入到合營范圍之內。
他還講到了自己的故事。他說:“我家對面就有一個小鋪子,鋪面不大,但是什么都有。他們的經營理念是,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就賣什么。有時候,半夜十二點他都給你開門。”
他想表達的是,如果市面上只有“東來順”和“全聚德”,那么老百姓就不方便了。
“少了這些店,老百姓是會不滿意的。”
當然,陳云的想法真正得以實現,是在1978年后了。
陳云同志
讀陳云的事跡,有個很大的感受,陳云對于經濟的策略是:順勢而為、尊重規律。
1961年,他回到老家上海青浦縣調研,發現老百姓把已經碾過的麥穗,拿回家繼續碾,而且還能捻出好多麥粒。
他很快便猜出了原因:這是農民們故意在打麥場上不碾干凈,然后再把麥稈拿回到家里,私下留了一點口糧。
陳云感嘆地說:“我們不能多拿農民的東西,你要拿,他們總是有辦法應付的。”
回到北京后,陳云寫了三個調研報告,其中兩個叫做:《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飼養》、《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等。
其實,這和“東來順”事件,本質上是一樣的,總結起來就是,我們不要輕易的,改變它的規矩,也就是尊重規律。
這樣的人,心中懷念且感佩!
參考:《陳云珍聞》中央文獻出版社;《細說商業史》吳曉波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