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問:東來順的羊肉為啥不好吃了?陳云的一番話,揭開了真相

1956年,中央召開了第六次最高國務院會議。在會議上,毛主席突然問了陳云一個問題:東來順的羊肉為啥不好吃了?
按理說,國務會議討論的應該都是國家大政方針,為什么這一次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卻主動談起了涮羊肉口味的問題?而在毛主席提出這個問題之后,陳云又給出了什么答案?之后,毛主席又做了什么指示?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私營工商業者,提出了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申請。所謂“公私合營”,其實指的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所采取的一種形式。
1954年,政務院 通過《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到了1956年年初,全國范圍內出現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因此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往“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方向走。
在北京市的私營工商業者,提出了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意見之后,到1月10日,只用了10天的時間,全市的私營工商業,便宣告已經全部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
同年1月15日,在天安門廣場,北京舉行了慶祝改造勝利的大會。北京市動作之迅速,無疑刺激到了其他各大省市中小城市。
隨后,全國各大中城市,一個接一個地完成了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如果我們能夠回到當時,就可以發現一個奇觀:在天津,盛大的游行慶祝隊伍的第一排,全都是由一群資本家的太太們組成的;其他城市的富太太們,也都放棄優渥的生活,努力學習,爭取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原本,我國計劃是在1967年,基本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但是現在卻比原計劃,足足提前了12年!這樣的一個速度,不僅超出了當時人民群眾的意料,甚至也超出了毛主席本人的預料。
在第六次最高國務會議上,毛主席便提到了這一點,他表示,公私合營走得那么快,沒有人能夠預料到,現在沒有孔明,意料不到那么快。不過,我相信就算孔明在世,他也無法預料。
事實上,在中國變化趕不上計劃,變化比計劃快,是經常會發生的事。不過,事情速度快起來之后,也會發生預料之外的狀況。
也正是在這次國務會議上,毛主席向當時主持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陳云,提了這么一個看起來與會議內容不符的問題:東來順的羊肉為啥不好吃了?
東來順,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它以涮羊肉出名,其羊肉“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投入湯中一涮即熟,吃起來又香又嫩,不膻不膩。
因為口感好,味道美,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追捧。天氣轉冷的時候,三朋四友到“東來順”來占一個座,擺上一只熱氣騰騰的火鍋,調上辣椒油、蝦油、芝麻醬和腐鹵等各味作料,隨意叫幾盤羊肉,慢慢吃來,很有味道。
但在1955年,“東來順”換了個名字“民族飯莊”,搞公私合營后,似乎也把原來的味道“換”沒了,它的羊肉再也涮不出原來的鮮美味道了。
當年,人民日報還專門寫了一篇幾千字的長篇報道,來講“東來順”涮羊肉的變化,它是這樣寫的:
“可是,最近一個時期,東來順的涮羊肉竟不好吃了。肉盤子端上來,肉片一團一團的,放到鍋里不是一條條的,是一塊塊的,送進嘴里嚼不爛,咽不下……顧客們意見紛紛,有經驗的老主顧進門來不是先占座,而是先打聽:‘今兒肉好不好。’”
所謂“民以食為天”,更別說我國還是一個美食大國了,對吃的要求更高,東西不好吃了,大家自然也就有意見了,北京人可是什么都敢說的,于是就有人調侃了:“這資本主義的羊肉來到社會主義后不好吃了呀。”
這話講得刺耳,流傳得卻很廣,很快也傳到毛主席耳朵里了,這立即就引起了中央領導人的重視。如今的人們可能很難去想象,一家飯館的東西不好吃,竟然會引起中央的關注,成為了一個大事件,可在當時確實如此。
因為,“東來順”涮羊肉不好吃的現象,出現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這是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關系到社會民生,因沒有經驗而出現的缺點和偏差的情況,一旦發現,就必須要立刻改正。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會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向主持全國經濟財政工作的陳云,問出了一個看似“格格不入”的問題。
對于毛主席的問題,陳云當即給出了答案:“我們輕易地改變了它(老字號)的規矩。”
實際上,對這一現象,陳云也早就察覺到了。自從進行公私合營的改造之后,很多百年老字號的質量出現了下滑,除了東來順的羊肉,還有全聚德的烤鴨,這家烤鴨店的烤鴨也變得“烤不脆,咬不動,不好吃了”。
為了查明原因,陳云特地去走訪了這些老字號。經過實地調查,陳云終于搞清楚了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
一是羊肉品質出現了變化。原先“東來順”的涮羊肉只用35斤到42斤的小尾羊,這種羊的肉相當嫩,涮起來才好吃,民眾才愛吃。
但是合營之后,原先的標準被拋棄了,老山羊、老綿羊、凍羊肉都拿來用,這樣的羊肉,煮著吃都嫌老,別說涮了。
二是制作過程也出現了問題。“東來順”的涮羊肉,講的就是一個薄字,因此十分講究刀工,多少肉切多少片,羊肉片多寬多薄,都是有嚴格的規矩的。
原本規定,一天一個切工最多切30斤羊肉,要切得很薄。合營后要求提高勞動效率,規定每天切50斤,結果只好切得厚一些。
而影響“東來順”肉質差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原材料的進價非常不合理。
原本,做涮羊肉的羊肉價格是一元二角八一斤,合營以后統一了進價,必須和其它飯店的羊肉進價持平,因此,涮羊肉的進價便按照一元零八分的最高限價購進,價格因素導致涮羊肉肉質急劇下降。
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致使羊肉老了厚了,當然就不如原來的好吃了。而其他的老字號,比如全聚德的烤鴨,也是同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可不就是一句話:輕易改變了它們原來的“規矩”嘛。
所以,當毛主席向陳云提問時,他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而在說完那句話后,陳云又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告訴給了毛主席。
聽完陳云的話,毛主席很重視,主席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陳云坦言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私營工商業在公私合營以后,應該在一個時期內,維持原有的、合理的生產方法和經營辦法。
再有,對“統購統銷”也要采取一定的改進措施。比如說對有些商品,像是百貨中的一部分,國家不再統購統銷,而是用“將你一軍”的辦法,好的要,不好的不要;好的價高,不好的價低。這樣一來,也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同時,對一些商品的設計人員,如服裝設計師,要給予獎金,這樣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設計出人民群眾喜歡的產品。另外,每個產品要有專門的責任人,要由內行來管理生產……
聽了陳云的建議,毛主席深以為然,他作出指示:在社會主義的改造過程中,必須要讓羊肉繼續好吃,烤鴨子也要更加好吃。
此后,毛主席又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強調。1956年3月,毛主席在聽取匯報時說:“永遠保持和發揚東來順等老字號的品質和特色。”接著還說道:“在社會主義里,羊肉、鴨子應該更加好吃、更加進步。”
而從“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羊肉、鴨子應該更好吃、更進步”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建設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初心,那就是為人民謀幸福。
為了讓“社會主義的羊肉更好吃”,很快北京的相關部門便行動起來,做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保證特殊原料供應,并且這些原料品質甚至比以前更好。
像當時的北京市零售公司東單第六店,便堅持供應部位規格的肥大的羊;天義順和天源醬園負責供應優等醬油和韭菜花等等。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堅持優質優價的政策、補充切肉工人,以及改革工資制度等辦法,以保證“東來順”涮羊肉的優良品質,可以說,他們將“東來順”生產技術和管理辦法,作為了民族遺產加以積極的保護。
在各部門的努力之下,“東來順”涮羊肉等老字號,迅速恢復了原有的特點,不僅如此,甚至比以前的質量更好了,人民群眾又可以三三兩兩聚坐在“東來順”店里,享受到那更加鮮美、更加可口的涮羊肉了。
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涮羊肉的一段往事,也成了京城餐飲史上的一段佳話。而這段佳話的背后,其實正包含了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并為之世代努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