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瘦肉精羊”流入多地,曝光十年仍未禁絕,這條黑產鏈是怎么逃過監管的?

來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葉碧華
實習生:胡惠
編輯:李欣夷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時隔十年,瘦肉精再現江湖!這次的主角不是豬,而是羊。
據央視2021年“3·15”晚會報道,河北省重要養羊基地——青縣部分養殖戶,添加瘦肉精飼喂肉羊。相關視頻顯示,“顏色深”、“瘦肉多”的含瘦肉精羊肉已流入河南、江蘇、天津等地市場,調查記者在鄭州多處農產品批發市場購買的疑似青縣羊肉,均檢測出有瘦肉精殘留。
據新華社,“瘦肉精”問題羊肉曝光后,河北青縣縣委、縣政府于當晚9點半開始,連夜開展封控排查處置工作。公安等部門對曝光的涉事企業河北天一肉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代洪茹、負責人代峰以及養殖戶回成杰進行控制,連夜追查“瘦肉精”來源和問題羊肉流出情況。就地封存河北天一肉業屠宰場羊肉,對僅存的9個羊腔抽樣,抽取2個混合肉樣,“瘦肉精”檢測結果待出。封控排查養殖戶回成杰養殖場,對存欄羊和飼料抽樣,在飼料中“瘦肉精”檢測出陽性。同時,按照3%比例正在對新興鎮4個村養殖場、21.9萬只存欄羊抽樣,部分抽樣已送檢,1例為疑似陽性。
對于消費者而言,“瘦肉精”一詞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的“3·15”特別行動中,央視就曾曝光養豬戶在飼料中添加白色粉末“瘦肉精”,引起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07—2014年這七年間,我國瘦肉精食物中毒廣泛發生在湖南、廣東、浙江等9個省(直轄市)22個市縣,涉及52起893人中毒[1]。由此可見,瘦肉精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覷。今年“3·15”,瘦肉精被再次曝光,相隔十年,從豬肉到羊肉,瘦肉精依舊威脅著我國國民食品安全。
01.瘦肉精是什么?
事實上,瘦肉精并非專指某一種具體的藥物,而是一類能夠促進動物瘦肉生長的物質的統稱,主要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我國通常所說的瘦肉精是指鹽酸克倫特羅,它曾作為藥物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后因副作用太大而被安全系數較高的吸入制劑所取代。
由于高脂肪食物被認為是引發心臟病的元兇之一,在此背景下,瘦肉精的使用開始泛濫。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部分消費者拒絕消費富含脂肪的肉類,為避免肉類脂肪含量過高帶來經濟損失風險,以鹽酸克倫特羅為代表的“瘦肉精”便被開發了出來。
20世紀80年代,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逐漸將鹽酸克倫特羅應用于畜禽生產。1980年代后期,我國部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也開始向飼料企業和養殖戶推廣使用。瘦肉精能顯著提高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易于動物增重,因此,曾是禁用藥物的“克倫特羅”們,被用在了肉豬、肉羊等家禽上,以獲取更高的經濟價值。
在央視報道中,據養殖戶透露,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克侖特羅后,可使豬等畜禽的生長速率、飼料轉化率、胴體瘦肉率提高10%以上。販羊的經紀人稱,加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賣五六十元”,高利潤是養殖戶們添加違禁添加劑的主要驅動力。
但這種經濟價值的提高,是以危害人體健康為代價的。動物食用“加料”飼料后,瘦肉精會在組織內殘留,其中,肝、肺、腎、脾等內臟器官中殘留量較高。而消費者食用含瘦肉精殘留的動物產品后,常造成急性或慢性食肉中毒,出現心悸、心慌、惡心、嘔吐、肌肉顫抖等臨床癥狀;過量食入則容易產生心血管毒性,表現為惡心、頭暈、心率過快、肌肉震顫、高血糖、低血鉀等癥狀,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危害更大[2]。
02.瘦肉精為何被禁?
據公開資料,瘦肉精的非法使用和中毒事件在全球范圍內都有發生,時間上可追溯至上世紀。
1990年,西班牙43個家庭的135名成員在一次吃了牛肝后,發生集體食物中毒,經查系瘦肉精代表物質之一——鹽酸克倫特羅殘留所導致的。這是瘦肉精在世界上引發的首起食物中毒事件[3]。而我國第一起“瘦肉精”中毒案例發生在1997年,17名香港居民因食用有瘦肉精殘留的豬內臟,出現手指震顫、頭暈、心悸、口干、失眠等癥狀。
但直到2011年,瘦肉精在我國才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當年,央視播出的“3·15”特別節目《“健美豬”的真相》中,曝光了河南省孟州市等地養豬場采用瘦肉精飼養生豬,以及有毒豬肉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一事。值得注意的是,添加了瘦肉精喂養的肉豬,在養殖、販運、屠宰和銷售等幾大環節均成功逃避監管,在市場上流通。
事實上早在2002年,我國農業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曾發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鹽酸克侖特羅和萊克多巴胺等7種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規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對使用瘦肉精養殖生豬,以及宰殺、銷售此類豬肉的,將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雖然以往的瘦肉精案例以豬肉為主,但在肉羊飼養中添加瘦肉精的現象也并非今年才出現。在今年“3·15”晚會中,河北青縣的一名飼料推銷員稱,加瘦肉精這種事“差不多有十年了”。相當諷刺的是,早在瘦肉精風波伊始的2011年,因“健美豬”曝光后引起的嚴查之下,山東東營市鹽窩鎮肉羊養殖中添加瘦肉精一事,就已經被曝光過。
這是否意味著,十年來瘦肉精的使用從未間斷?每次曝光后收斂一下,事后又死灰復燃?瘦肉精為何屢禁不絕?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瘦肉精屢禁不止的關鍵在于處罰力度不足,同時也暴露出瘦肉精違法成本不夠高、缺乏有力監管等問題,他建議有關部門可以采取更嚴厲的監管和處罰措施,對類似情況應該從重處罰,“罰到傾家蕩產”。
21新健康發現,2017年“3·15”中晚會中,也曾曝光一種新型“瘦肉精”喹乙醇。據了解,喹乙醇具有抗菌的作用,《中國獸藥典》(2005版)規定,可以用來防治仔豬黃痢、白痢、豬沙門氏菌的感染,但是體重超過35斤的豬禁止服用,其他動物、魚類也不能使用。
同時,喹乙醇是一種促進生長劑,可促進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飼料轉化率,效果與鹽酸克倫特羅相似。喹乙醇具有致畸性,會影響細胞染色體從而致癌、致畸,此外還會造成耐藥性。長期使用,會在動物體內蓄積,對動物和食用其肉類的人類都會產生危害。
農業部印發的《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方案》中就有“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行動以打擊違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質為重點,突出肉牛肉羊養殖重點地區和外調活畜問題多發地區、生豬養殖大縣、屠宰場,進一步強化飼料、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各環節瘦肉精監管工作。
然而,時至今日,喂養瘦肉精的各類肉品仍能從地下渠道生產銷售,出現在國民餐桌上,消費者的放心肉該從何處尋?又該如何分辨肉品是否添加瘦肉精呢?
03.如何辨別?
相關研究指出,瘦肉精進入人體內后具有分布快、消除慢的特點,其化學性質穩定,烹調時難以破壞它的毒性。瘦肉精完全能耐受100℃高溫,要經126℃油煎5min才能破壞減半。因此,常規烹調對肉食品殘留的瘦肉精起不到破壞作用[4]。
面對餐桌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肉,普通消費者只能用肉眼作一個簡單的辨別。
首先,是對肉品的外觀辨別。經飼喂瘦肉精的瘦肉顏色深紅,皮下脂肪層較薄。如果肥肉與瘦肉有明顯分離,而且瘦肉與脂肪間有黃色液體流出,則可能含有瘦肉精。以本次曝光的羊肉為例,正常羊肉呈鮮紅色,瘦肉精羊肉則呈深紅色。
有瘦肉精的肉一般不帶或很少肥肉,肥肉呈暗黃色。另外,羊肉的肉壁厚度一般在4-5厘米,而瘦肉精羊肉肉壁一般只有2厘米左右。
其次,購買肉類時一定看清是否蓋有檢疫印章和檢疫合格證明。
然而,單純靠消費者學會辨別并非解決辦法,在另一端,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此次“3·15”晚會中披露,青縣當地養殖戶在肉羊運輸過程中,一般會在運羊車上裝載幾只沒喂過瘦肉精的羊以應付檢查。還有養殖戶表示,自己有各種渠道得知檢查消息,提前應對。
圖源:央視新聞
只有填補上從屠宰到檢測等環節存在的漏洞,讓問題肉品無處遁形,才能根治“瘦肉精”頑疾。
業內認為,應對產地檢疫工作、規范免疫耳標、開具檢疫合格證等基本保障環節進行間隔監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流通的各項制度,將持有違禁藥物(如瘦肉精)的檢測證明納入市場流通要求中。
“讓‘無法通過檢測的羊肉’無法在市場流通,更重要的是,通過‘嚴格執法,監管到位,誠信為本’,避免肉產業因個人的違法違規而造成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對21新健康稱。
參考資料:
[1]朱少暉,方月琴,嚴丹紅.我國2007年~2014年鹽酸克倫特羅食物中毒案例分析[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6,36(04):82-84.
[2]張改平,王選年,肖肖.瘦肉精的毒害作用及其試紙快速檢測技術[J].中國動物檢疫,2011,28(05):1-6.
[3]Martinez-Navarro JF.Food poisoning related to consump-tionof illicit β-agonist in liver[J].Lance,1990,336(8726):1311
[4]鄧蓉蓉.瘦肉精的來源及辨別[J].湖北畜牧獸醫,2012(11):30-31.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