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國內冷鏈物流的市場、趨勢和痛點

一、冷鏈物流市場有多大
一大批冷鏈物流企業在千億市場規模背后迅速崛起。隨著冷鏈+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冷鏈效率不斷提高,冷鏈行業也在加快升級,冷鏈行業的劣幣驅除將不斷改善。由于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硬件的應用,在數據的驅動下,冷鏈物流系統思維、感知、學習、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能力,實現物流場景數字化,整個供應鏈元素相互連接,供應鏈相關決策將更加獨立和智能。
在城市化、食品安全和消費升級的總體趨勢下,以水產品、畜產品、水果、蔬菜和花卉為代表的冷鏈需求市場逐漸成熟。此外,一帶一路建設也為冷鏈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新鮮和冷鏈市場發展迅速。在此背后,是中國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供應鏈服務的不斷改進和改進。
二、冷鏈物流企業有哪些類型?
1.按溫度控制分類。
冷鏈物流企業的不同,冷鏈物流企業大致可分為四類:
常溫物流企業。產品運輸過程中不需要控制產品溫度,大部分物流包裝只需要常溫運輸。
恒溫物流企業。在產品運輸過程中,周圍環境的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例如,化妝品運輸過程是保證零20℃恒溫,巧克力運輸保證零14℃恒溫,葡萄酒運輸保持零14℃或18℃恒溫恒濕。
高溫冷鏈物流企業。產品運輸過程中周圍環境的溫度控制在高溫冷鏈范圍內。例如,在運輸蔬菜、水果、冷鮮肉、新鮮牛奶等新鮮產品時,運輸溫度必須保持在0℃~4℃或6℃。
低溫冷鏈物流企業。在產品運輸過程中,周圍環境的溫度控制在高溫冷鏈范圍內。例如,在冷凍肉類、速凍食品(速凍餃子、糕點)、冰淇淋等產品的運輸過程中,運輸溫度必須保持在-18℃或-20℃。
三、近期冷鏈物流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冷鏈物流的快速崛起,以下趨勢將成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方向:
(1)冷鏈物流的溫區會越來越精細化。
為了保證新鮮電子商務的產品配送質量,我們必須確保新鮮產品供應鏈上下游的每個環節都能保持新鮮產品的新鮮。從原產地預冷、自動冷庫儲存、冷鏈運輸到冷鏈配送的整個過程,每個過程都應通過不同的溫度區域保存新鮮產品,需要區別對待不同的溫度區域,管理變得越來越精細。
此外,溫區的增加并不是簡單的設備增加,需要整個供應鏈的溫層擴展,以確保從采購到配送的每個環節都在相應的溫層下運行。
(2)冷鏈物流走向智能化。
為了更好地降低冷鏈物流配送的成本,我們必須使用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倉庫管理、運輸管理、溫度控制監督、定位管理等每個過程都需要使用更先進的信息技術,幫助新電子商務實現安全可追溯性、質量監控、訂單信息跟蹤等。特別是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幫助下,實現冷鏈物流的智能化,將大大提高冷鏈物流配送的效率,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整個冷鏈物流配送。
(3)從自營走向平臺化。
隨著冷鏈物流生鮮電商企業在冷鏈配送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他們將在滿足自身業務的基礎上,為第三方平臺提供服務。
就像今天的京東物流一樣,它不僅服務于京東購物中心,而且服務于更多的企業物流配送需求;新鮮水果背后的冷鏈配送,同時為新鮮水果提供新鮮產品配送,也承擔了整個天貓超市的新鮮配送任務,多年積累的冷鏈物流優勢,必將為更多的第三方平臺提供物流配送服務。
隨著新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冷鏈物流將變得越來越精細和智能,甚至可能在冷鏈物流配送行業誕生獨角獸平臺。
四、分析冷鏈物流發展的痛點。
1.冷鏈物流管理體系不完善。
雖然有相關法律法規,但政府更關注冷鏈物流以外的地方,如產品來源和衛生問題,而不考慮冷鏈的質量。因此,目前使用整個冷鏈物流的企業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設定了自己的冷鏈物流運營標準。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食品供應鏈規則的實施和監督,引導企業向正規冷鏈物流發展,而不是完全依靠公司為品牌自律。
2.冷鏈標準監管執行力度差。
據統計,我國冷鏈相關標準已超過200項,但監管仍相當不完善。一些不良企業在整個冷鏈的旗幟下實施間歇性供冷。
發達國家對冷鏈物流的重視程度已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例如,許多歐洲國家采用了《易腐食品國際運輸及其特種運輸設備協議認證》,其中對冷鏈運輸和冷鏈設備有詳細的要求。一旦企業接觸,他們將面臨罰款甚至法律制裁。
3.運輸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我國冷鏈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預冷環節、運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體系。
中國每年消費近10億噸易腐食品,50%以上需要冷鏈運輸,但冷鏈運輸只能達到10%左右,直接導致中國每年水果腐爛1200萬噸,蔬菜腐爛1.3億噸。
在運輸過程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僅占運輸總量的20%,其余80%-90%左右用普通卡車運輸禽肉、水產品、水果和蔬菜,導致每年100萬噸水果腐爛變質或貶值,每年約40萬噸魚類腐爛。
由于冷藏運輸效率低,易腐保鮮食品損耗高,整個物流成本占易腐保鮮食品成本的70%。
按照國際標準,食品物流的最高成本不能超過食品總成本的50%,說明我國冷鏈物流的運輸成本仍然很高。
4.硬件、軟件等設施不完善。
除了缺乏運輸和存儲等基礎設施外,缺乏信息技術和低管理水平也是冷鏈物流硬件滯后發展的重要原因。第三方物流還需要積極開展工作,培養人才來發展和擴大自己;但有些企業投資大,基礎設施非常先進,但在管理方面沒有達到一定水平。
五、六多六少現象普遍。
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分布不均勻,冷庫結構不合理。比如肉類冷庫多,果蔬冷庫少,冷庫多,保鮮庫少,城市冷庫多,農村冷庫少,經營冷庫多,加工冷庫少,土建冷庫多,預制冷庫少,東冷庫多,中西冷庫少。
六.冷鏈物流管理體系不完善。
中國冷鏈仍然缺乏管理和人才。畢竟,現代冷鏈物流在中國的發展時間不長。它也是物流中一個附加值高的領域,需要從傳統領域逐步培養,否則將是一個很大的限制。
第四方物流管理是輸出管理,是一種重管理、輕資產的方式。政府發布的物流企業的標準是要求有多少固定資產,這是一種誤導,會導致資產重,浪費資源。因此,如何平衡企業的發展將是所有企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相信大家一定對分析國內冷鏈物流的市場、趨勢和痛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上海威士達冷鏈物流研究院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冷鏈領域的產業研究、策劃咨詢、規劃設計、招商運營等冷鏈物流項目的全過程服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冷鏈倉儲企業的五種生存發展模式
下一篇:冷鏈物流園區是什么?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