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餐飲|你真的了解餐飲是什么嗎?

文|零向三咨詢
很多餐飲從業者在進入這個行業前都盲目樂觀,直到自己上手了才發現預期與現實相去甚遠,餐飲發展很快,門店每年都在擴張,行業利潤持續增長。但背后的艱辛從不為人知,閉店率高,人員流動大,一家倒下一家登場,改頭換面不過幾日之期。
01 餐飲行業“是什么”
在餐飲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人尚未了解餐飲行業的本質,便想沖進餐飲創業的浪潮分一杯羹,最后不過是一頭扎進大海里找不著東西南北。
零向三咨詢內部會議曾對餐飲行業做了深度剖析,認為要建立對餐飲行業的認知,首先要建立一個思維的框架:從餐飲行業面向的顧客與市場出發,解決餐飲究竟“是什么”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餐飲行業門檻低,因為餐飲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不可謂高,新店開業需要的宣傳、包裝、新品研發成本也不算高,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餐飲行業本身的難度很大這件事。
02 進入門檻低 成功門檻高
餐飲行業本身的大鏈條很長,從上游到終端都蘊含很深的學問,無論是開店籌備、人員培訓還是供應鏈,每一個點都是一門龐大的必學課程。
零向三咨詢一直認為餐飲立足與長遠發展的基點是產品與服務,而這兩者與消費者的體驗息息相關,從顧客認識餐廳到用餐結束過程中,任何一個小失誤都可能導致顧客不再光臨,甚至傳播餐廳的負面信息,這也決定了餐飲首先是一個容錯率很低的行業。
中國人吃飯講究色香味俱全,對一道菜的口味、擺盤裝飾、營養健康等要素都有了一定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接觸到新的餐飲門店,已經不靠腳步去接近,而是通過網絡去深入。在極度開放互動的網路上,消費者傾向于將自己感受到的體驗與他人共享,一個好評或差評都對商家的后續發展有影響。
而餐飲最無法捉摸的是消費者的口味不盡相同,尤其是地域差異導致的口味上的無法相容,也促進了餐飲行業的變革與融合。但這種融合是好是壞,是及時變通還是放棄自我?我相信很多餐飲人會思考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也很明顯,它存在于消費者的品嘗、評價與心智中。
近幾年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導致人員管理的需求被放大,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增長。
餐飲行業先天屬性決定了餐飲基層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服務員的招募并不限制背景與學歷,餐飲從業人員對本行業知識都不甚了解,餐飲成功的門檻才顯得如此之高,這也導致餐飲行業對管理的依賴性非常重。
餐飲行業的管理者大多從基層提升到一線,成為管理人員的同時缺乏人員管理與產品、服務質量把控能力,直接生產力失控帶來的是對品牌的直接損傷。
03 錯誤的品牌建設與傳播策略
餐飲行業如今存在兩大誤區:錯誤地相信品牌與過度地依賴傳播。數據顯示,現今餐飲消費的主力是90世代,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他們,卻有自己一套獨特的人情世故。
他們更純粹,尊重知識產權,品牌意識更強。并不是給餐飲門店穿上一套漂亮的衣服就等于品牌建設,品牌建設同樣是一個企業由內而外傳遞的企業文化與精神內核,他們更喜歡有本事的品牌。
這也讓人思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餐飲創業的浪潮,那他們有沒有花時間去思考他們面向的消費者,他們的同齡人真正的訴求是什么?
在同一片網絡世界下長大的他們,創業者應該更輕易進入消費的思維定式,去梳理自己發展的脈絡,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餐飲行業目前迷失于吸引新顧客的資源,而非將重點放在老顧客的維護。通過各種傳播渠道,極力擴大曝光,卻沒有留下關于品牌深刻的記憶點;對老顧客沒有做到及時聯系收集反饋,將原有的顧客與渠道資源遺漏了。
實際上餐飲門店不與任何人建立關系,消費者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你的餐飲門店與其他千千萬萬家門店并無任何特別之處,自然也不會有自己的忠誠客戶,便無法打響口碑。
從拉人頭砍價發展到新店開業集贊打折,都是在消耗消費者的人際關系。在情感交流本就匱乏的今天,這樣的傳播方式絕對不算是明智的,也不能長久下去。
餐飲是體驗式消費的,用好品牌與傳播的前提是餐廳先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提升自己價格、服務、環境、速度等各方面的競爭優勢。只有餐廳給顧客留下良好的顧客體驗,所做的傳播才有效果,品牌才有記憶點,否則一切傳播不僅徒勞無功,反而會損害品牌。
04 回歸餐飲的本質
餐飲其實很純粹。古代我們的先民,在一天的勞作過后喝上一碗熱羹湯便覺滿足;現在的我們諸多挑剔,也不過是想尋回記憶中樸實的味道。
機器攪打制作出來的速食品似乎天然帶著一股鐵銹味,工業時代的食物也如鋼筋鐵骨般冰冷。漂泊在外便總是會想起,夕陽西下時母親細細地擇去青菜的筋絡,豬骨湯在小火爐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
餐飲的純粹來源于愛與溫度。讓餐飲回歸本質,其實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