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璞咖啡如何靠品牌聯名,1年賣出1個億?

三頓半的故事聽多了,其實還有一個同樣在咖啡界搞得有聲有色的品牌——永璞咖啡。
據36氪數據,2020年雙十一永璞實現銷售額2,100萬元,位居天貓咖啡液類目第一,全年銷售額破億元,成為咖啡賽道的另一匹黑馬。
區別于三頓半辨識度極強的小罐子,永璞則以飛碟作為視覺創意點,同時憑借「咖啡界里的跨界狂魔」品牌記憶點,在混戰的咖啡江湖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從2014年創立至今,在跨界這條道路上,永璞一直玩得風生水起。
《奇葩說》、《少年的你》、小紅書、QQ音樂、日食記、格力高、Hello Kitty甚至是咖啡同行等等,仿佛各行各業都逃不出永璞的「魔爪」。
在「跨界搶錢」這條路上,永璞為什么那么拼呢?瘋狂聯名一時爽,就不怕消耗自身品牌的存在感嗎?
為了維持新鮮感和快速收割不同人群,在品牌跨界聯名上「動手腳」,幾乎是行業共識。不過,估計沒多少人能猜到永璞的跨界次數。
50次?100次?200次?不能再多了吧!
那你真是小看永璞的人脈圈了。據統計,永璞在成立6年的時間里,拿下過400+次聯名,一周更新幾次CP組合都不是啥新鮮事。
而且從目前的進度來看,這個數字貌似沒有要封頂的意向……
畢竟單單是今年開春,永璞就一口氣推出了7款聯名,無論是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打造的新時代高端品牌「領克汽車」、還是廚房小家電新秀「北鼎」、來自法國的百年領先植物食品制造商「圣悠活」、小宇宙播客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永璞撩不到。
把大眾氣氛以及社交網絡熱度推向高潮的,還有愚人節攜手樂堡啤酒推出咖啡+酒的新CP,為了展現自己的誠意,還特地奉上一份咖啡與啤酒的特調攻略,連見多識廣的永璞粉絲都獻上了膝蓋。
就連最近的讀書日,永璞也沒閑下來,拉來上海譯文,以「ON THE ROAD」為主題,走起了書香+咖啡香的配對之旅。
一次比一次驚喜的聯名,有人說「這是什么鬼」~當然也有人藏不住喜愛:
「永璞的驚喜總是讓人意外」
「被永璞掏空的每一天」
「買不動了,喝不過來了」
這些用戶評論,似乎也在側面提醒我們,要忽略永璞防不勝防的聯名攻勢,實在是件挺難的事情。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永璞是基于不斷變化的用戶與市場需求,利用跨界的方式把產品這個最基礎的接觸點經營到最佳。
我們也能從另一個角度窺見,永璞跳出產品利益點的硬性輸出,走出了另一條年輕人的觸達路徑:
一是抓住了年輕人的關注點,并以完全不期然的角度去呈現熟悉的東西,創造意料之外的「發現感」,加強品牌的期望屬性與魅力屬性;二是以不同文化符號豐富自身品牌內涵,讓產品與品牌的生命力得到新的延展。
百事可樂利用強大的明星陣容打出年輕時尚的差異點,穩穩占據可樂市場的另一大頭;潮鞋品牌包攬一系列運動員大咖,以此強化自己的市場地位。
這樣的例子多的是,別說大品牌了,就連街邊小店都知道要想在短時間內從默默無名到獲得較高認可度,通過名人來為自己背書簡直就是最快最見效的捷徑。
回到永璞身上,要想在擁擠的咖啡市場里嶄露頭角,可比登天還難,除非你家品牌背地里是開礦的~
問題是,永璞除了是新品牌,還沒錢~跟很多資金有限的創業者一樣,雖然有好的想法,但手上卻沒多少錢可以燒。
于是,創始人團隊盯上了沒那么燒錢的聯名,連最初勾搭上的插畫師公眾號「小崽子劇場」,都是靠創始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刷臉換來的。可沒曾想到,簡單的一篇聯名推文,卻為永璞的淘寶店帶來了超過2萬的營收。
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結果沒成想竟是這樣賺到了品牌的第一桶金,永璞由此走上了「傍大佬」的謀生之路。
不僅集合了QQ音樂、小紅書、Hello Kitty、史努比這樣高知名度的品牌和IP,匯聚了以中街1946、塔卡沙、bosie伯喜為代表的新銳品牌,以及以《BranD》、好奇心日報、酷樂志為代表的雜志/媒體,還搭上了電視劇《大江大河》和電影《少年的你》,更聯合了梵高博物館等藝術類IP,以及獨立插畫師等等,不斷變著法子撩撥年輕人的購買欲。
如此多大咖級別的代言人(而且大多還是免費的),迅速帶火了永璞,這不,才成立6年,初出茅廬的永璞就在幾乎不花錢請明星、做廣告的前提下,多次領跑天貓咖啡液品類,和「增速500% 、月銷售過千萬、618同比增幅780%」等等數據化標簽形成綁定,2020年底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在我看來,這其實也是永璞最好玩的一點,它借助咖啡這個載體讓年輕人喜歡的藝術、文化、品牌等成為滋養生活方式的日常,也有機會靠著一種更靠近年輕人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品牌個性與價值。
這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年輕人看到咖啡不止一種存在形態,它可以是音樂、書香、時尚等等的延伸。
大約在七八年前,街飲時尚還是以外來的咖啡文化為主,對本土咖啡品牌還尚未形成崇拜。
直到這兩三年,又是另一番景象。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回歸,同步走出了一批國產咖啡品牌新銳,而最受年輕人待見的,永璞是其一。
然而無論是星巴克、雀巢這些咖啡市場大佬的不斷加碼,還是瑞幸咖啡、連咖啡這些早期互聯網咖啡玩家的持續升級,又或者是三頓半、隅田川等小眾品牌的虎口奪食,以及農夫山泉、伊利等傳統巨頭的跨界入局等等,其實都在強調一個事實:中國咖啡賽道擁擠,在新舊勢力廝殺中完成突圍,比西天取經還難。
今天還活在大眾媒體的焦點里,第二天就被拍死在沙灘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包·恩和巴圖曾說過:
想要在顧客心智之中建立認知,首先就需要一個能夠令消費者終生難忘的強刺激。
這個強刺激會成為他們的長期記憶,從而被深刻銘記。
簡單說來,一個品牌認知的建立,實際上就是經歷了強刺激以后,使記憶被神化。
什么叫「被神化」?
舉個例子,為什么大眾覺得星巴克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其實有人做過一個對各大品牌咖啡的盲測,在10家咖啡品牌中,星巴克咖啡的口感評分僅排倒數第二,差點墊底。
然而在認知的世界里面,星巴克依然是一個高大上的好喝的咖啡。多年來成功的品牌傳播,已經使它被神化。
而最容易讓一個品牌被神化的,就是品牌個性。
為了與其他咖啡區隔開來,最快速見效的捷徑,就是圍繞與年輕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大熱品牌、IP等等跨界聯名。加上其不俗的審美與設計感,幾乎每次聯名都能讓人產生閉眼all in的念頭。畢竟幾十塊錢就能買到聯名款,很難讓人不愛。
但無論和誰聯名,結果都是在給永璞制造一輪接一輪的眼球效應,讓永璞不斷收割存在感、期待感、影響力。
在此基礎上,永璞進一步把跨界融合不同品牌和IP的動作日常化,將自身發展為多元文化的載體。它一頭連接咖啡,另一頭不斷融合時代潮流、滲入藝術文化等等,這也讓永璞有了加入文化符號隊伍的資本。
它給年輕人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每一季都期待「永璞會和什么品牌合作」,而不是「喜歡的品牌什么時候才肯找永璞合作」。
其實無論是跨行業聯合樂堡啤酒為快樂續杯,還是拉上Hello Kitty滿足少女心,甚至是牽手BronzeLucia走上時裝周,永璞跨界聯名的路子每一回都讓人捉摸不定。
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跨界把永璞的鮮活感帶了出來,而且永璞玩得再瘋,都離不開自己「咖啡玩咖」的個性訴求點,不斷強化品牌的可玩性,這些沉淀下來,就是永璞的品牌資產。
鑒于一杯小小的咖啡能翻出的花樣實在有限,而且咖啡行業也難有新產品和技術的壁壘,借助跨界這條路子來增強自身的文化個性,在年輕人心中狠狠刻下「萬物皆可永璞」的認知,同時快速開拓不同的圈層,對于永璞來說,這種方式有效,而且被多次證明有效。
有一說一,作為跨界圈子常駐嘉賓的永璞,雖然還沒有到「被神化」的階段,但它卻帶動了國創咖啡品牌進入主流視野,讓咖啡愈發走進更大眾的日常。
回到開篇提到的「頻繁聯名是否會弱化永璞品牌自身的存在感」這個疑問,毛毛看來,品牌只有活下來才是前面的「1」,品牌存在感、品牌溢價等等是后面的「0」、,若沒有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也變得毫無意義。
永璞是活下來了,而且從官方數據來看,還活得挺好,進入2.0階段的永璞,也該把自身品牌強化提上議程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