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大牌“金錢豹”為什么沒落了?

因為自助餐和高端,本來就是互相矛盾的。
點單式自助和海鮮火鍋型自助除外
點單式自助和海鮮火鍋型自助除外
點單式自助和海鮮火鍋型自助除外
重要事情講3遍吧,省的某些人拿日料自助、海鮮自助和我舉例。
1,自助餐第一宗罪:超過最佳賞味期
但凡一個牛逼點的廚師,都不會去做自助餐,因為不僅要像燒食堂菜一樣炒一大鍋菜,最主要的是,自己辛苦做的菜,很可能在加熱盆里待上兩三小時才進食客肚里。隨著水分的蒸發,調料的沉積,肉質的老去,大部分自助餐都不是很好吃。
同樣,但凡頂級一點的食材,都不應該出現在自助餐里,否則就是對食材的浪費。
所以自助餐最大的原罪,就是幾乎絕大部分食物吃到嘴里時都過了“最佳賞味期”。別說對儲存要求很高的中餐,即使是漢堡披薩,做出來放烘箱里幾小時再吃,照樣很難吃。
而去金錢豹消費的,大部分都是對菜品有所要求的中高端客戶,他們要的是吃得好,而不是吃得飽。
PS:曾經吃過澳門巴黎人499澳幣/人的自助餐,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限量的波龍,嚼起來像橡皮筋一樣老。
2,自助餐第二宗罪:食物好吃與否沒有正反饋。
普通飯店,老板可以通過點單量甚至投訴量,去判斷哪個菜比較符合大家胃口,哪個菜需要改進。
然而在自助餐,你是不是轉了一圈發現牛排、龍蝦都拿光了,唉算了,這個什么炒肉拿點先填飽肚子吧。結果反饋到管理者:xx炒肉幾乎是上一盤清一盤,卻又比龍蝦、牛排便宜,建議加大供應量!
3,自助餐第三宗罪:吃的太飽
見過太多人,為了不吃虧,一大堆廉價炒菜、面點、冰激凌塞嘴里,回去后肚子難受,再感慨下:沒啥意思,有這錢不如去吃xxx,下次再也不來了balabala。
4,自助餐第四宗罪:難以管理庫存
比如一個漢堡店,做了多少漢堡,用了多少張肉餅,幾塊面包……都能算出來。
一個中餐廳,一般食材都有配比表,基本上用了多少肉,多少菜,勤快點都能算出個大概。
自助餐呢?吃了多少你怎么算?每盤菜上面放攝像頭做個AI建模自助算法統計嘛?
尤其是這類連鎖品牌自助餐,我所知道店長和倉庫合起來黑菜金的案例多得是,反正老板根本不知道到底用了多少食材。
所以現在除了星級酒店內,你幾乎很少見到200元以上的西式自助餐。金錢豹這種高端連鎖自助餐,落寞也是必然的結果。
而現在市面上的非星級酒店內自助餐,要么是100元左右,類似星倫多那樣欺負欺負沒吃過幾頓自助餐的新人。
要么是49、39甚至29吃到飽的廉價自助。
要么就是點單式自助餐那種,尤其點單式日料自助。
要么就是海鮮火鍋、烤肉式自助,食材都是生的,自取后自己做火鍋、烤肉吃。
而另外星級酒店能保留自助餐的最大原因,還是在于其有穩定、大量的商務客、游客,有時候人家不得不來這里吃自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