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西餐里的蜜雪冰城,人均30,毛利60%,卻總是逆勢增長

它是一家誕生于1973年的意式餐廳。
它在北京、上海、廣州的餐廳,20元吃飽、30元吃好、50元吃扶墻跑。
它多年不漲價,即便漲價也是十年漲一次價,漲價的幅度你也根本感覺不出來。
它從不做外賣、不做宣傳、不做加盟、更不玩抖音……。
它在第一個經濟衰退期(1992-1999),從20家店逆勢增長到500家店。
它在第二個經濟衰退期(2020-2022),年營收逆市增長且突破100億人民幣。
它什么樣的存在?它成功的秘訣到底什么?
01它是誰
—
薩莉亞意式餐廳
薩莉亞的全稱叫“薩莉亞意式餐廳”,它卻是一個誕生于日本千葉縣的西餐品牌,從1973年開業至今,在全球范圍內已超過1500家門店。
圖1:薩莉亞1973年誕生在日本千葉縣
圖2:位于日本千葉縣的薩莉亞門店
1973年5月,薩莉亞門店開業;
1981年4月,開設第一家購物中心店;
1987年3月,開設首家車站大樓店;
1989年9月,開設第一家路邊店;
1994年7月,薩莉亞開設第100家店;
1999年7月,薩莉亞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7月,澳大利亞成立子公司;
2001年10月,開設第500家店;
2003年6月,中國第一家店在上海開設;
2007年11月,開設廣州子公司;
2011年6月,開設第1000家店;
2015年,上海、廣州薩莉亞門店已達100家;
2019年7月,開設第1500家門店;
2021年,全年營業收77.2億元;
2022年,全年營收破100億元。
薩莉亞穿越兩個經濟震蕩周期,一個是1992-1999年,日本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持續低迷,薩莉亞恰恰迎來它騰飛的十年;一個是2020-2022年,全球疫情沖擊,它逆市增長,再次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圖3:2022財年部分品牌第二季度業績對比(制表:36氪)
薩莉亞2022財年(前三個季度)顯示:目前共擁有1547家店鋪,全部在亞洲,其中日本有1069家,中國有449家(內地371家,香港58家,臺灣20家)。根據已有的財報,2022年營收過100億人民幣,它的毛利率近幾年也一直穩定在60%左右的水平。如此高的毛利潤,足以體現其成本管理的能力。
如此低的售價,卻有高達60%的毛利,它的秘訣是什么?
02它有多便宜
—
30元吃好一頓西餐
網上,有很多關于薩莉亞的價格的文章,所有的共同詞匯就是:便宜。
來看兩份菜單,一份是早期的菜單(大概1985年前后),價格在1-5元人民左右;一份現在的國內菜單,一份意面10-15元不等,香腸拼盤類不超過16元,最貴的牛排也只有45元。
圖4:薩莉亞門店早期的菜單
圖5:薩莉亞菜單1(來自官網)
圖6:薩莉亞菜單2(來自官網)
圖7:薩莉亞菜單3(來自官網)
圖8:薩莉亞消費小票(一飯一面一面包不到50元)
也就是說,在薩莉亞可以輕輕松松實現“西餐自由”,閉著眼睛隨便點,毫無壓力。
稍有點常識,我們都知道西餐的價格普遍要貴,一頓飯人均沒個150-200塊下不來,以上海經營了19年網紅美式餐廳為例,它店里的一份沙拉大多需要80-90塊。
不過,這家叫新元素的美式餐廳倒在2022年12月20日。
圖9:新元素菜單
那么,薩莉亞如此低的售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03 它運營訣竅是什么
—
極致的成本結構體系
從商業的角度看任何品牌,不能僅僅停留在美團、大眾點評里的評價,也不能僅僅以菜品好吃不好吃、環境優不優雅做評判依據,這些都是食客的視角,會有巨大的商業判斷誤區。而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從成本結構去還原起運營的核心邏輯。
對于一個餐飲品牌,尤其是如此之多門店的餐飲品牌,我們一定是要從選址、供應鏈、標準化流程、人工等維度去拆解,這樣才相對準確地抓住其經營的核心。
NO.1 | 佛性選址
創始人正垣泰彥從開設第一家薩莉亞開始,就明確了一個經營宗旨:不選黃金地段。
在日本,薩莉亞按照人口選址,即多少萬人覆蓋一家店鋪。
在中國,薩莉亞按照商圈選址,基本都是人流密集的商場店(亦有非核心商圈店)。
但是,薩莉亞商場店的選址就有意思了,一般都是角落的位置(我家附近的薩莉亞就在二層的一個拐角處的角落),還有就是接盤瀕臨倒閉的其他店鋪。
接盤的店鋪,也不做過多裝修、也不追求統一裝潢,甚至還沿用上家的桌椅和相關設備。
NO.2 | 中央工廠直采
薩莉亞建立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套供應系統,甚至連最前端的種子都要參與,建立種植和養殖基地。同時,在日本做直采,生菜是日本本地直采,肉類來自澳大利亞自有的牧場,紅酒來自意大利的自有酒莊。
薩莉亞在日本本土擁有4~5家工廠,每個工廠負擔300~500家門店的供應,如果全部滿產能運作的話,可以負擔2000家門店,顯然薩莉亞為自己在本土擴張還留了800家的富余量。
圖10:薩莉亞的供應鏈體系
薩莉亞在采購手段上也非同一般。比如訂購采購10畝地的白菜,如果畝產7千斤,最常見的采購就是7萬斤白菜談折扣價格,然后每年根據行情來變化價格。但薩莉亞的方式是這樣的:我包這10畝地,采購期3-5年,談好價格后,不管豐收還是欠收,每年都按7萬斤的固定量進行采購。(此信息來自知友@白蛋白)
這樣做的好處,不受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二是有利于薩莉亞好控制這個固定成本,從別處放大營收。
圖11:薩莉亞供應系統
圖12:薩莉亞日本工廠
NO.3 | 無廚師門店
薩莉亞為什么可以維持低價,又能實現較高利潤呢?秘密就是精益化管理在中央廚房中的靈活運用。薩莉亞一直追求高效運營,烹飪時間最長的一道菜也不過8分鐘。
薩莉亞在福島、埼玉、神奈川、兵庫各縣都有集中烹飪的中央廚房,分店一般不進行烹調作業。把能夠前置作業的程序放入工廠集中定制化操作,規模化運作,將分店的廚房作業上移到工廠解決。所以,薩莉亞經常可以對外炫耀的是:“廚房里沒有一把菜刀”,在薩莉亞的工作,有兩個關鍵詞,即“輕松”和“速度”。
圖13:預制菜集中供應
在薩莉亞的加工工廠,所有的沙拉全部已經切好一袋6人份,并且已經包裝完畢。還有一些菜品需要的料理配料也會提前按一人份的小包裝分好。這樣的話,不僅能保證每個分店的產品味道一致,而且在制作料理過程中也省去了切材料或者分量的準備,加工的時間也大大縮短了。
NO.4 | 兼職為主、全職為輔
員工雇傭上采取兼職為主,全職為輔,通過控制員工數量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營收利潤率。
上面提到的無廚師門店,大大降低了廚師占用的人工成本,以及降低了因廚師帶來的經營不穩定性。
日本人工成本是國內的5倍以上,高昂的人力成本衍生出多種靈活的用工方式,比如合同工、臨時工、兼職等。為了控制人工成本,薩莉亞實行全職+兼職的用人模式,除了正式員工外,面向職人、學生、家庭主婦等無經驗人群招募兼職,挖掘臨時工的價值。
廣州薩莉亞餐飲有限公司的官網顯示,目前3300人的員工中僅有1300人為正式員工,其余2000人均為小時工,全職兼職比例為1:2。
圖14:系統化流程化的員工服務
NO.5 | 效率第一
薩莉亞有一個專門研究如何科學化工作,排除時間浪費、節約經費的部門。這個部門研發了一系列高效工作的小技巧,用來提高人效。
薩莉亞非常注重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把員工的利用率提到最高。與國內眾多餐廳的常用的績效考核不同,薩莉亞重點考核“人時營業額”(人時營業額=總營業額÷總勞動時間),即一名員工一小時所能實現的營業額,講究單位時間內的勞動效率,以此實現較少的人力維持經營,降低勞動力成本。
效率1:自動出水的拖把
薩莉亞內部規定,拖地時拖把呈“U形”從不同的地方通過,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縮短工作時間的目的。薩莉亞店內使用的拖把是帶有自動出水功能的,這樣一來,在清潔容易弄臟的飲料機區域就可以直接按下拖把上的按鈕,省去了灑水的步驟。
圖15:U型拖把
效率2:不用托盤上菜
薩莉亞內部通過實驗發現,使用托盤時服務員不能同時拿多個托盤,而且會在上菜時花費更多時間。店里的服務員還當場做了一個演示,沒有使用托盤的服務員只花費了18.2秒就將一桌的杯碟收拾干凈了,而另一位使用了托盤的服務員反而花費了26.8秒才完成整個工作流程。
圖16:無托盤式上菜
效率3:不用搖的沙拉醬
假如說做一個料理要花3秒鐘來搖勻沙拉醬,這樣的話這3秒就浪費了,3秒雖然看起來很短,但是如果每天出100道菜的話,就會浪費300秒,那就是5分鐘了,而對薩莉亞來說,這5分鐘可以干很多事了。
薩莉亞特地開發了不會分離的特制沙拉醬,省去了搖勻的步驟,并且在裝有沙拉醬的瓶蓋上有一些小孔,這樣一來在不用打開瓶蓋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給蔬菜淋上醬汁。
圖17:直接擠壓式沙拉醬
圖18:番茄切片機
薩莉亞逆市增長的核心秘密可以總結為:合理的房租成本、標準化產品、標準化流程、合理的人工成本結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