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散文丨張璞:清明細煙茶

時間:2023-04-20 19:38:55來源:admin01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清明細煙茶

文/張璞

瀏陽北鄉有句俗話“清明要明”,今天陰天有陣雨不算明,但比前幾日的風緊雨急強。幾場風雨下來,院里那株茶花所剩無幾,可憐的幾朵也是基本粉色褪盡,成了白花。倒是那盆杜鵑高枝招展、繁花綴錦,在風雨里開得很是燦爛。

老家山區,自古以來就有種茶做茶的傳統。清明谷雨,該進入采春茶的時節。溫度回升、濕度大,春雨一澆,茶葉來得快。用不了幾天,菜園邊的茶樹枝上就攢勁地沖出大量扎把長莖葉肥嫩、汁液飽滿的蕻子茶(三葉或四葉一芽)。母親是村里做茶的里手,自然不會讓好東西老在枝頭。待蕻子長得蠻齊整了,母親就會抓緊采摘回來。家里茶樹不多,每次的采摘量不會很大,鄰居家有茶樹但懶得勞神做茶的,也會叫母親一并摘了湊起。午飯后將茶葉洗干凈瀝干水分,待吃過晚飯收拾出灶臺后,便開始做茶。先燒開一大鍋水,將鮮茶葉抖散入鍋翻燙殺青,在鍋里的時間純靠經驗掌控,時間太短殺青不到位會很硬,無法揉搓成型,時間太長則會煮熟稀爛,經不起手腳揉搓。殺青后的茶得快速撈出,在揉茶的竹茶盤或門板上攤開散熱,捂久了同樣會變成一團爛泥。

接下來的工序輪到父親大師傅上陣,父親雙手扶一把高椅,用雙腳交替揉茶團,像玩太極抱球一樣,用暗勁內力將茶葉苦澀的汁液擠出來。父輩男人們差不多都會踩茶這活,春夏傍晚時分哪家男人都少不了要踩鍋春茶,踩過茶的腳再下田淌下泥水,腳趾甲就染成了紫色,所以小時候很奇怪,村里男人們的腳趾甲咋都黑乎乎的。如今拍成小視頻,杠精們又該驚呼,怎么用腳踩茶?衛生嗎?鄉民千百年來都如此勞作,不必大驚小怪。

趁父親踩茶的功夫,母親早將炭盆燃起。茶葉揉搓差不多了,再用手仔細將一個個茶團揉一遍擠干。接下來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焙茶,焙茶用的是竹制焙籠,焙籠為圓形竹筐,但是中間要織出一個圓錐型隆起,為的是與炭火保持一定距離。炭火溫度控制也靠經驗,火太旺溫度太高,容易將茶葉焙糊,有焦巴味的茶那是下等貨。炭火太大,就需要用蓋上一層炭灰壓一壓,否則一不小心會將竹焙籠燒掉,那就前功盡棄。清明時節,山里的布谷鳥會“布谷—布谷”地叫喚,老家人將它諧音聽成方言“火—燒—茶—焙”,似乎就在提醒做茶的堂客們要看好焙茶的火,別燒著了再來“哦嚯”就遲噠功!

焙茶除了要攤撒均勻勤翻動外,還有一個環節不能少,那就是“轉汗”。茶葉上火烘焙到半干,手一把抓起感覺還有點潤氣的時候,需要將茶葉再次倒到門板或茶盤上,攏成小團進行第二次踩揉。這是給茶葉定型的環節,決定了做出來的茶是否精細漂亮。一旦干濕度沒掌握好,已經到了一定的干度,就不能轉汗只能出粗茶,因為不放棄這個環節,就會都揉成碎末。二次揉搓成型后,再次上焙籠烘干,成品就是瀏陽北鄉著名的細煙茶。

老家人都愛喝煙茶,老家人對沒有經過火焙曬出來的茶,包括茶廠生產線生產的綠茶都持嫌棄態度。細煙茶配上小茴香、山泉開水、小白瓷碗,沖泡出來的才是瀏陽北鄉待客的一碗好茶,既是家鄉的味道,又是媽媽的味道。母親在做茶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保留技術。比如母親會在蕻子茶里摻上一把剛好也抽新枝的柑橘蕻子,做出來的茶會有一股柑橘清香之氣,甘甜潤喉。在烘焙的環節,母親會往炭盆里添上一些劈碎的老紅柏木或一把楓樹果球,焙出來的茶葉分外香。

蘇軾有一首品贊清明茶的《望江南·超然臺作》,其中有名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宋代文人雅士“點茶”茶道茶藝的寫照。瀏陽北鄉習俗是不喝新茶,認為剛焙出的新茶易上火,所以一般要密封收幾個月過夏天才拿出來待客,春夏大多泡的頭一年的陳茶,只有不太會當家過日子的堂客們才會用新茶待客。

老父親離開我們多年,母親也年邁,做不動茶,家里也就沒有再種茶。在這個春風春雨飄茶香的時節,記下這些回憶文字,并湊成一絕句,藉此表達對父親的無限懷念。

一夜滂沱滿地花,

杜鵑爛漫粉枝斜。

棕蓑竹笠清明雨,

白炭團籠焙細茶。

張璞,筆名“共相疏”,湖南瀏陽人,先后供職國防科技大學、長沙市教育局,愛好行走江湖、讀書藏書、習文做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00后制茶師:心靜“炒”出一盞好茶

下一篇:評論丨赤腳踩捻的傳統茶不敢喝?消費者大可各取所需

相關推薦
  • 預制菜5項大獎出爐,華鼎供應鏈榮獲“最具競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