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淄博燒烤正成為年輕人的麻藥

時間:2023-04-20 14:16:15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淄博徹底火了。

  上一次淄博這么火,是馬保國老師在那兒一站成名。

  上上一次淄博這么火,還是在齊國。

  以前提起山東,咱第一印象就是編制、考公、廳局風。

  但現在很難不想起淄博的燒烤、小餅卷大蔥。

這次因為燒烤突然火起來的淄博,成了新興的網紅打卡地,成了無數年輕人的精神故鄉。

  同時,它也正變成虛無的時代背景下,拔地而出的景觀。

  大學生成了占領淄博的第一批特種兵。

  白領和網紅們緊隨其后,跟進這股刮起來的“最香燒烤風”。

有人單槍匹馬坐硬座遷徙;有人攜家帶口驅車幾百里。

  去的路上也不能閑著,必先苦練動作演習,一蘸、二擼、三卷。

  重點在形成肌肉記憶,以提高現場吃串的效率。

  到了發現淄博的大街小巷擠滿了燒烤愛好者。

所有燒烤店都得排隊,店里坐不下,就坐在大街上。

  燒烤小哥連軸轉工作,臉被熏成了包青天;

  有的店家不堪重負,已決定暫時停業休息。

  從青旅到酒店全都躺滿了游客,甚至洗浴中心的大堂也都被他們占據。

臨近五一,各地前往淄博的車票都光速售罄;

  老家淄博的游子們因為搶不到票,有家都回不去。

  還有大學生在boss直聘發現搞錢新商機;

  假期去淄博干燒烤兼職,既能賺個萬八千,還能滿足口腹之欲。

  靠淄博燒烤社交也成了一些人的擇偶把戲。

約會app帶上標簽#淄博燒烤#,還美其名曰自己是個182向導。

  不得不說淄博人民的熱情,已經從線下蔓延到互聯網。

  尋找燒烤搭子,也成了新型社交密碼;

  不過還是提醒各位要擦亮雙眼,畢竟“女士優先”的目的也許有些風險。

二手平臺上也出現了淄博燒烤代排。

  曾經粉絲搶演唱會門票,球鞋迷搶限量版AJ才有的待遇,如今輪到了淄博燒烤。

  面對這突然的風靡,2023年紫薇星到底是不是“淄博燒烤”?這很難讓人不懷疑。

當然,淄博官方也對這次“爆紅”做出了不少努力。

  首先他們認清了這是個乘風破浪的機遇,畢竟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淄博,在此前早已沉寂。

  開通燒烤列車、公交專線,成了對游客們的基本禮遇;

  車上還準備了零食、禮物、地圖,代表著好客山東的誠意。

擔心女性獨自吃燒烤不安全,畢竟在不久前有唐山的先例,官方還派出185特警在街道站立。

  女性文旅局局長如沐春風的發言,也成這座城市的網紅活招牌。

  禁止宰客和加價,違者必究、犯者必罰。

在齊魯大地上遍地開花的公務員,這次也沒閑著。

  網友們想要帥哥接站,淄博就派出一水兒1米8+的西裝公務員負責接站。

  估計考公的時候,他們也沒想過有一天要“出賣色相”。

  淄博正在發生的一切,都在證明它成了新世紀的燒烤圣地。

但在淄博成為神壇的背后,似乎又遠不止一口燒烤那么簡單。

  據說第一波帶紅淄博燒烤的,是去年那批坐著防控大巴車來淄博隔離的大學生。

  當時淄博給大學生們吃好喝好招待好,讓被困在隔離點的大學生們不至于那么難受。

隔離結束還送上紀念品和水果,并且隔離的最后一餐吃的就是淄博燒烤。

  這賓至如歸的待遇讓大學生在疫情結束的春天,回淄博旅行,也就掀起了短視頻平臺上“淄博熱”的首批狂潮。

后期加上網紅們的打卡助推,官方的智慧響應,淄博站在了流量的風口浪尖,火得順理成章。

  這或許也是那段特殊時代背景下的后遺癥,經歷了三年“家里蹲”的朋友,開始報復性吸煙火氣;

  哪兒熱鬧往哪兒跑,哪兒人多往哪兒去。

不過這次淄博成為網紅城市,和其他網紅打卡地有些差異。

  咱以前見的網紅打卡地基本是精致、出片兒、光鮮亮麗。

  但這次淄博的火,卻火出了煙熏火燎的民間氣息。

  在這種變化背后,我們也能感受到巨大的割裂。

  一種區別于都市麗人奢華brunch;

一種早已退出潮流舞臺的平民食物——燒烤火了。

  以前我們上網看精致擺盤;看一道菜2000塊的餐廳打卡。

  現在我們刷攻略看淄博燒烤;

  看席地而坐的人們裹著油汪汪的肉串、卷著被命名為碳水炸彈的小餅狂炫。

這種割裂讓淄博燒烤成為了可供研究的文化現象。

  而文化現象背后,其實是一種時代的匱乏與荒蕪。

  如果你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打工人,你也許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每天我們吃著差不多的外賣,咀嚼著流水線工業化的預制菜。

高樓和大廈之間看不出區別,從藍色港灣到大悅城,里面的吃的也沒什么不同。

  城市看上去包容和鏈接了一切;

  被馴服得很好的草木、公園、公共空間;

  以為能掌控世界,實則被房價、加班、裁員掌控的年輕人。

時間在線性流逝,科技在飛速發展,我們卻好像陷入了扁平化的世界里。

  掙扎,沒用;躺平,不讓。

  宏大背景的繁榮掩蓋不了年輕人的生活和精神困境。

  面對著看似什么都有,實則一無所有的都市。

  人們的消費水準退化,消費品質降低,平民級美食也在此時登上高臺。

一種被定義為“煙火氣”的樸實勁兒暖了年輕人的胃,也短暫讓我們忘了生活的苦。

  似乎在淄博的燒烤中,那些記憶里我們童年的煙火又回來了;

  我們的精神困境被夢幻般麻痹;

  我無法定義這種“麻痹”是好是壞;

但互聯網瞬息萬變,煙火氣也總會消散;

  就像今天我們提及燒烤,能想到的是淄博,而不是唐山。

  當今天被塑造成景觀的淄博熱度褪去,我不知道誰是下一個淄博。

  也不清楚被燒烤帶火的淄博,輕工業是否會崛起。

但我真心期望眼前淄博的繁榮不是一場幻覺;

  因為幻覺過后,麻痹的我們又將馬不停蹄;

  奔赴下一場流量高潮。

  至于生活嘛,“煙火氣”的歡笑下;

  看似解決了什么,卻又什么都沒解決。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