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斷了,用法不對?

“張小泉”的菜刀又斷了。
近日,有消費者買了一把“張小泉”的斬骨刀,砍骨頭時突然斷裂,幸好沒傷到人。消息曝光,“張小泉”上了熱搜榜,此時距離上次該品牌菜刀拍蒜斷裂“登榜”,不過八九個月時間。
按說生產菜刀千萬把,有個別質量不好,公眾不會吹毛求疵,退換了也就完事。但問題在于,“張小泉”不覺得自己的刀有問題,而是消費者用法不妥。這次客服就稱,這種刀是砍小型骨頭的,砍的時候還得注意角度和力度。上次“拍蒜斷刀”,客服也說“不建議橫拍”。有網友建議“張小泉”以后賣刀干脆附送一本“菜刀三十六式”,怎么砍、切、拍、削都畫成“武功秘笈”。到時候,套用小品里的一句話,“一個個廚子不看菜譜,研究上刀譜了”。
“張小泉”品牌存世近四百年,過往積累下的良好口碑和厚重歷史感無疑是它的“元氣”,不能就這樣被一把斷刀砍傷。與其“建議消費者”如何如何,不如反躬自省、靠質量重塑形象。而它的兩次“事故”無疑也給某些知名品牌提了醒,及時“掃雷”才是上策。比如有媒體曝出,一些知名品牌“倚老賣老”,搞貼牌經營,“賣牌子”給別人,結果這些“代加工”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貼牌,產品質量不能也“倒貼”出去。如果對這種肉眼可見的風險放手不管,一旦“踩雷”,豈不是自砸招牌?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品牌的成敗卻恰恰相反:建立品牌時期猶如上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達到一定高度,但一個不慎摔下來,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毀掉口碑,往往在于迷失本心,有的企業以為有了品牌價值,就可以高枕無憂,想在“躺平”中“躺賺”;有的則盲目擴張,為了搶市場不顧其他。而無論哪種情形,這些企業似乎都忘了問自己,品牌價值從何而來?無數案例證明,一個品牌的建立永遠是進行時,不會是完成時,必須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才能持續地擁有影響力,如果以透支聲譽與價值為代價,在過分逐利中“消耗性發展”,遲早失去口碑、失去市場,不管曾經多風光也會成為過去式。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農技人員“把脈問診”服務油菜生產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