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7份外賣有兩份只“打了個結”!記者調查發現:有不少外賣忘了封簽

時間:2023-02-16 15:13:46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隨著煙火氣的逐漸回歸,外賣平臺相關數據顯示,餐飲外賣訂單和營業商家數穩步回升,訂單日環比連續多天增加。作為守護外賣食品安全的一道“安全鎖”,封簽是不是也一同“返崗”了呢?記者調查發現,有部分商家出于利益考量,在使用封簽上打了折扣。

江川右粥店(國貿店)的外賣沒有使用封簽。小潘燒烤(廣渠門店)只是簡單用塑料袋進行了包裝。體驗7份外賣有兩份只“打了個結”

中午,記者在餓了么平臺“牛喜韓·韓國料理·有湯有拌飯”下單了一份肥牛豆腐湯。一拿到餐品,記者便注意到,外包裝袋有兩層緊緊粘貼的封簽均完好無損,且每個封簽都標注了“外賣安心封口貼”“收餐前請確保封簽完整再簽收”等提示語。

打開外賣包裝袋,里面的豆腐湯還上了“雙保險”。湯盛放在帶有“安全扣”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中,不僅能防止意外打開,還可以有效防止湯在運輸過程中傾灑。記者在該商家的用戶評價中看到,有消費者稱,自己等來的食品用一層又一層的塑料保鮮膜“纏”了起來,對食品本身起到了較好的保護效果。

外賣餐食密封做得好的不止這一家。近兩天,記者隨機購買了7份品類不同的外賣,發現有4份外賣配有食品封簽,而且密封效果較好。包括:在餓了么平臺訂購的肥牛豆腐湯,在美團平臺訂購的黃燜雞米飯、排骨米飯,在微信“必勝客”小程序中訂購的必勝客套餐。其中,必勝客的密封效果最好,需要用剪刀才能打開外包裝。市民周先生同樣也收到了用封簽封好的外賣,他告訴記者:“這樣的封口方式讓人在收到外賣的同時,也能收獲一份安心。”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有一些商家的外賣封口讓人“不踏實”。7份外賣中,有1份外賣用4個訂書釘和一截小膠帶封口,看上去并不嚴實;還有兩份外賣,商家只是簡單地打了個結,密封效果幾乎為零。記者訂購的一份粥,打開外包裝后,里面的粥不但沒有任何密封措施,而且已經灑出來了一些。記者在餓了么平臺訂購的一份燒烤、在抖音平臺訂購的一份油潑面也沒有外賣封簽。這兩份外賣送到時,封口處連訂書釘都沒有,也是直接在外賣包裝袋上系了個扣。

陜味食族油潑面(廣渠門店)只有簡單包裝,未見封簽。灃元春餅(幸福大街店)的外賣只是簡單地打了個結。現場外賣封口“虛晃一槍”

傍晚6時左右,廣渠門內地鐵口附近的慶豐包子鋪訂單漸漸多了起來。記者在現場看到,服務員把蒸好的包子和其他菜品裝進外賣盒后,馬上用專屬的外賣袋和封簽將食品“封死”。一眼望去,桌上七八份外賣都貼著帶有店家標志的專屬紅色封簽。

在相隔不遠處的餛飩侯外賣商家,包裝食物的桌子上“躺”著兩卷不同平臺的外賣封簽,每當有新外賣訂單出現,服務員都會麻利地在裝好外賣的最后一步貼上封簽。店長告訴記者,他一般在網購平臺訂購外賣封簽,購買一次的量足夠使用一個多星期。

不過,也有商家在外賣封口這一步“虛晃一槍”。在龍潭街道一家春餅店,記者在現場看到,春餅外賣只是被服務員套上個塑料袋并簡單系了個結,放到門口的桌子上等外賣員來取餐,并沒有貼外賣封簽,也沒有有效的密封措施。

餓了么騎手小史每天能跑30單左右,在他的工作中,也總能看到一部分沒封好的外賣。他認為,這些不貼封簽的商家幾乎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相關懲罰力度太小,這才導致有些商家一直鉆空子。

另外,記者注意到,某些商家不使用外賣封簽,也是由于商家篤定大部分消費者并不知曉“外賣封簽”的存在,且沒有養成檢查封簽的習慣。

“你點的外賣有封簽嗎?”6位常點外賣的消費者聽到記者這一問題時,只有1位知道“封簽”是什么,并在收到外賣時會關注封口的封簽是否完好無損。這說明外賣封簽的大眾普及率還有待提高。

此外,不少平臺還會在用戶評價中特意詢問顧客是否看到了外賣封簽。這種做法一方面向消費者普及了封簽的存在,一方面也能搜集相關數據,及時做相關的優化調整。

餛飩侯(廣渠門店)桌上放著兩卷不同平臺的外賣封簽。追訪商家為何不愿“封”上外賣?

2022年4月1日,《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范》正式實施,新規明確要求,“外賣食品應使用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后應無法復原;在配送過程中,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污染應終止配送。”

新規已經實施8個月,為何仍有商家不愿貼上“外賣封簽”?

記者分別詢問了幾家未貼封簽的商家,他們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賣油潑面的一位商家說“剛好把封簽用完了”;賣燒烤的一家商家則表示是自家的包裝員“太忙忘記貼了”;賣粥的一位商家則說“自己在網上購買的外賣封簽還沒有發貨,只能先用訂書釘和膠帶代替”。

記者隨后瀏覽了這些外賣商家的用戶評價區,在不同時間段,均有部分消費者帶圖“質疑”商家未使用“外賣封簽”。這說明上述商家不用外賣封簽并非偶然現象,已經存在一定時間。而且商家都表明“了解并知曉在外賣派送前需要先用封簽‘封’住外賣”。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外賣封簽在商家中的知曉率較高。

那為何商家明明知曉相關規定卻不愿意使用外賣封簽呢?記者采訪多個外賣商家發現,使用封簽會增加成本是主要原因。

一位經營外賣多年的商戶林女士告訴記者,正規的外賣平臺一般都會要求商家使用外賣封簽,但一些商家為了省成本、怕麻煩,就故意減少操作程序,甚至告訴員工盡量少用或不用“外賣封簽”。

“雖然封簽的價格很便宜,但長年累月下來如果不用也能省下不少成本。”林女士說。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外賣封簽”發現,普通的封簽購買1000張只需13.9元,折合下來1張不超過1分錢。除此之外,商家還可以設計專屬于自己LOGO的“封簽”,增加品牌影響力。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為了降低病毒的人際傳播風險,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顧客選擇“無接觸式”拿取外賣,即顧客和外賣員約定好外賣的指定放置地點,避免直接接觸。下單時,平臺也會推薦顧客選擇“無接觸配送”服務。一般而言,外賣員的放置時間和顧客的拿取時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外賣封簽此時的作用就更加明顯,能讓顧客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外賣是否被他人動過。

觀點平臺應加強監管引導商戶用好封簽

近幾年,外賣在配送途中被偷吃、調包等惡性事件曾多次出現,一張小小的“外賣封簽”如同一把牢固的“安全鎖”,守護著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讓老百姓“點得放心、吃得安心”。疫情期間外賣大多無接觸配送,“外賣封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外賣食品的安全,也彌補了外賣配送環節監管不足的短板。

“如果商家統一封簽后再交給騎手,封簽開啟后無法復原,這既是對外賣食品的一種安全防護,也能更清晰地劃分責任。”在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看來,外賣食品安全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封簽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項措施,除此之外還應建立網絡餐飲平臺信用評價體系,在平臺上公示失信商家的信息,將信用記錄與營業執照信息和個人身份信息相關聯。這樣即使商家換個“馬甲”再開業,以前的信用記錄也能在顯著位置顯示,從而真正發揮信用監管的作用。對于涉嫌存在違法行為、消費者投訴集中或者信用記錄不良的商戶,還可以采取調整搜索排名、暫時或永久停止提供平臺服務等措施。

入口的東西必須保證安全。在守護食品安全的路上,每份外賣都應有一份“安全保險”,一個掉隊的也不該有。有餐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愿貼封簽的外賣商家應該認識到,利用好封簽實際是對自身的保護,也是大勢所趨,不能為了一點利益就丟了口碑,也不能抱著僥幸心理。

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多位專家提出,平臺應加強監管,制定相關的規則和制度,引導平臺內商戶落實封簽使用措施;政府也需加強監管,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后及時整改。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安封簽”的宣傳推廣,讓平臺、商家、消費者充分認清“外賣封簽”的重要性。

(原標題:有不少外賣忘了封簽)

來源:北京晚報 實習記者 胡子傲 文并攝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江川右,重啟了我的職業生涯

下一篇:中國結裝飾圖片的照片(中國結唐裝加盟費需要多少?可靠嗎)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