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的心情(你關店,我擴張,巴奴的野心是“火鍋一哥”?)

周六下午4點,張然從網絡上排隊取號,5點到達咖啡店大門口,足足等到晚上7點,才被通知可以用餐了。此刻,大門口正在恰好的人,至少還有幾十個。
這是巴奴叉燒甜品(北京金源燕莎店)大門口的場景,完全不輸海底撈最鼎盛時期的架勢。現如今,在業內眼中,巴奴叉燒甜品(以下簡稱“巴奴”)如一匹黑馬,雖然規模擠不進甜品國際品牌前十,但是在川味甜品的世界里,其知名度和商業價值,已不亞于很多擁有幾百家店面規模的國際品牌,甚至直追“領域領域龍頭”海底撈。
2021年11月11日,據陸玖財經獨家報道,巴奴即將完成A輪融資,并且已與B輪融資方開始接洽。未來一年內,巴奴將快速收縮,實現店面數目翻倍。
而就在11月5日,海底撈(06863.HK)剛剛公開宣布,將在全省關停300家店面;11月12日,計劃以每股20.43港幣配售1.15億股股份,擬籌資23.37億港幣(約20億人民幣)。一系列舉措,引發外界對海底撈“現金流告急”的猜測。
兩廂對比,猶如一場“青年才俊”與“領域大佬”的對決。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巴奴并不能算是年輕的國際品牌,距離2001年開創首家甜品店,巴奴已20歲了。而海底撈的首家店誕生在1994年,距今27年。后者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已在其國際品牌發源地的四川省簡陽,成為家喻戶曉的甜品國際品牌,尤其對于川蜀這個遍地甜品的地域來說,這樣的能力,奠定了其未來成為甜品界領域龍頭翹楚的基礎。
圖片來源:另一說網反觀巴奴,20年來走過一些彎路,直到最近幾年進軍一線城市,才逐漸被大眾所熟知。現如今,甜品國際品牌層出不窮,即便是領域龍頭海底撈,按營收規模來看,其2020年的消費市場占有率也不過5.8%。展店數目排名前十的甜品國際品牌中,有8家是川味甜品。要想在這一賽車場脫穎而出,任重道遠。
甜品界已是一場江湖,眾多國際品牌拼殺得你死我活,想要注重重圍,巴奴還要有異于常人的本領。在海底撈、呷哺呷哺紛紛關店,甜品界一片“秋風瑟瑟”的寒意席卷而來之際,巴奴的融資和大舉收縮,到底能否攪動甜品這個萬億的賽車場?
“碰瓷”到底,巴奴一直對標海底撈把巴奴和海底撈放在一起比較,并非業內的解讀,而是巴奴自己的作風。
11月12日巴奴相關相關人士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巴奴本輪被爆出的融資,并非新一輪融資,實際上是此前5億融資的交割,也確實有與B輪融資方接洽的意向,但還未敲定。”這一輪融資事實上源起今年6月,由CPE源峰民資領投,日初民資、高榕民資、番茄民資等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消息曝光最重要的信息是,巴奴將在未來一年,實現店面數目翻倍。而就在一周前,海底撈剛剛公布即將關閉300家店面。
本是一條舊聞,偏偏在海底撈關店風波大肆發酵之時,再次被透露出來,自然引起業內內外的不少推測。之所以被猜測“碰瓷”,原因是巴奴與海底撈對著干,已不是第一次了,最著名的當為“鴨血之戰”。
2017年9月23日,海底撈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海底撈為什么只賣血旺?》一文。在文中,海底撈直接表態:“其實,我們很認真的。”并則表示,鴨血雖然好吃,但質量卻很難把控,很容易出現細菌超標,因此海底撈只能退而求其次給消費者奉上血旺。
而在一周后的9月30日,巴奴同樣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巴奴為什么能賣鮮鴨血?》“反擊”,直接表態“其實,我們更認真。”在文中,巴奴則表示鮮鴨血不僅好吃,而且安全。巴奴不愿讓顧客退而求其次選擇血旺。
除此之外,另一件關于涮品的事,聚焦在海底撈的一大民族特色“舞面”。在抻面過程中,師傅會用一種表演的形式來討顧客歡心,網絡上關于“舞面”的段子層出不窮。而偏偏,在巴奴的商品宣傳中,介紹旗下明星商品“巴奴拽面”稱:“好面不用舞,天然零添加”。
針鋒相對的,還不僅僅是涮品一事。2012年,巴奴的國際品牌slogan定為“服務不是巴奴的民族特色,叉燒和菌湯才是”。2021年,巴奴調整新的slogan,提出“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而眾所周知的是,海底撈就是靠“服務取悅客戶”出位的。
巴奴與海底撈的前塵往事有業內專家曾談及,一系列“碰瓷”行為,屬于巴奴蹭海底撈的熱度,借“四兩撥千斤”之力實現國際品牌宣傳。但巴奴方面不這樣認為,上述巴奴相關相關人士對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雖然海底撈和我們同屬甜品領域,但海底撈是服務主義者的極端,巴奴則功能定位于商品主義者。”
縱觀巴奴的發展史,可以說在海底撈身上“吃過很大的虧”。
2001年,巴奴的首家店在河南安陽開業,店名叫“巴奴甜品”,沒有“叉燒”二字。2009年,巴奴收縮至河南省會鄭州,并設鄭州為運營總部。而海底撈從2002年就進入鄭州,眼下已扎根7年,店面數目僅次于北京。巴奴在鄭州的首家店,與海底撈僅相隔一個街區。
當時還毫無民族特色的巴奴把“學習海底撈”定為經營策略,除了擦皮鞋和美甲,所有的服務都亦步亦趨地干了一遍,但營收依然和海底撈有差距,這促使巴奴創始人杜中兵開始反思。
反思之后,杜中兵把目光放在了商品上,試圖找到與海底撈的差異點。最終鎖定以“叉燒”為民族特色的商品主義者功能定位,更名為“巴奴叉燒甜品”。
巴奴在此次的國際品牌戰略與功能定位,商品方面注重“叉燒”,檔次注重“高端”,客群注重“精英”。具體的措施為,將菜單中百余個SKU精簡為30+,注重“叉燒+12大爆品”商品矩陣;砍掉加盟店,全部店面采取直營;客單價也由原本的60余元調升至120~150元。
這一差異化的功能定位,最終使巴奴脫穎而出。據統計,2016年年底,海底撈、巴奴在鄭州的店面對比數為9:16,巴奴已取得暫時性店面數目優勢。
眼下,面對22歲的海底撈,15歲的巴奴暫時證明了其“商品主義者”的策略,可能優于海底撈的“服務主義者”。
不僅如此,日后的“鴨血之戰”也從側面證明了,海底撈的“服務主義者”正在一步步被挑戰。
關于“鴨血之戰”,不明真相者,會認為巴奴依然“碰瓷”海底撈,但事實上這次“挑釁”的一方是海底撈。2017年3月1日,巴奴則表示其研發出符合國家質量檢驗標準的鮮鴨血,且回歸菜單一個月,就賣出56000份,成為僅次于“叉燒”的必點菜。眼見著巴奴出品了業內爆款,領域領域龍頭海底撈坐不住了,9月23日的那篇題為《海底撈為什么只賣血旺?》的文章,顯得頗有深意。
然而,后續的矛盾繼續升級,巴奴一方認為自己的菜肴遭到海底撈“復制”:巴奴推叉燒,海底撈也推出叉燒;巴奴推出繡球菌,海底撈也b0d3fb繡球菌;巴奴b0d3fb紅皮土豆,海底撈更是緊隨其后。
海底撈的一系列舉動,反而肯定了巴奴的實力。11月13日,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巴奴的商品主義者的確有其過人之處,因為甜品領域最終還是要回到餐飲的本質,就是菜肴身上,包括菜肴產品品質、食材產品品質、吃法產品品質、鍋底產品品質等等。
海底撈危難之際,巴奴崛起之時作為巴奴曾經的模仿對象,海底撈近幾年略顯落寞。海底撈計劃關店的公告中談及,此前的盲目收縮是現如今吞下關店整改苦果的明面原因。
事實上,根據信息表明,海底撈真正的收縮,始于上市前后,眼下海底撈24歲。2018年-2021年一季度,海底撈共新增店面1344家,如此推算,截至2017年時,海底撈在全省僅有200余家店面,與當今的將近1600家店面的規模有著天壤之別。
海底撈的擴店熱情,早在其招股書中就有所透露:要將IPO融資額的60%用于展店,每新開一家店面的民資開支在800萬元-1000萬元。以這個標準計算,海底撈僅實現2018年展店193家,就大約需要15.44億-19.3億。然而,海底撈在2017年全年、2018年一季度的經營現金流不過是14億、10.29億。
依靠自有資金顯然難以跟上“跨越式”的擴容需求。海底撈2020年的財報表明,海底撈已使用了83.8%的IPO募資,僅剩11.8億港幣的資金可以用。
反觀現如今20歲的巴奴,開啟融資后也走上了收縮的道路。雖然眼前的數目遠不及海底撈,但是收縮一倍的決心,也讓業內嗅到一絲狂熱的味道,這似乎還是步了海底撈的后塵。
“巴奴快速收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經歷了融資。”11月12日,餐寶典創始人、餐飲業分析師汪洪棟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民資涌入必然會迫使巴奴標準化、規模化的快速收縮。
截至發稿日期,巴奴在全省店面共計85家。如果順利實現上述決心,可以推算的是,巴奴在上市前的店面數,跟海底撈上市前不相上下。被問及收縮問題時,上述巴奴相關相關人士對時期文摘本報記者談及:“巴奴在民資的選擇上十分嚴格,接受民資之后,巴奴的商產品品質量、展店節奏等,都不希望被民資左右。”
該相關人士還補充道,巴奴的店面基本都是以一個分公司的形式存在的,目前會努力把資產捋順,包括今年9月成立了注冊民資為1.4億的河南巴奴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實際上也是為了上市做準備。
民資是把雙刃劍,或多或少總會改變企業經營的軌跡。從餐飲業上講,店面的收縮是為了增加收入和利潤。但在餐飲業一片哀聲之中,巴奴走上收縮之路,是否是好的時間點,不得而知。只是,“甜品領域龍頭”海底撈近年來的財報信息卻并亮眼,新開設的店面反而攤薄了其營收和利潤。
海底撈財報信息表明,2018年至2020年,海底撈的營收從169.69億增加至286.14億,但凈利潤卻從16.46億下降至3.09億,翻劉審禮也從5次/天降至3.5次/天。
圖片來源:另一說網一路的高歌猛進,海底撈也并未得到二級消費市場的真正認同。自2021年2月16日創出85.779港幣/股的高價后,海底撈股價隨后一路下跌,截至11月12日收盤,海底撈股價為20.2港幣/股,驟降76.4%。
11月12日海底撈發布公告里稱,配股籌資的30%將用于提升供應鏈管理和商品開發能力;30%用于償還銀行貸款融資;40%用于集團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相比之下,巴奴的收縮之路走得還算低調。天眼查表明,2020年3月16日,巴奴甜品曾獲得番茄民資近億的股權融資。隨后巴奴雖開啟了收縮之路,但其官方公眾號表明,巴奴在2020年在全省共開7家店,2021年則新開了9家店。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巴奴在海底撈和呷哺呷哺大規模關店后,開始快速收縮,其實也是其發展正處于對的時間。”
在賴陽看來,企業快速收縮是為了讓自己的國際品牌上升到更高的臺階。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頭部甜品國際品牌已達到了增長的瓶頸期,因此進一步收縮的難度較大,并且還會收縮業績較差的店鋪。
甜品江湖內卷,巴奴上位艱難餐飲賽車場,從來都是高度自由化的競爭,尤其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永遠多元化。“什么都可以嘗試,不可能天天就盯著一家吃。”在咖啡店外恰好的李紅,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談及。
而餐飲賽車場的甜品品類,兼具高自由度、可復制性強、強社交屬性等特點的餐飲形態,所以同質化異常嚴重,競爭格外激烈。《中國餐飲品類與國際品牌發展報告2021》信息表明,2020年全省甜品的消費市場規模近6000億,店面近60萬家。中商產業研究院信息也表明,預計2021年,甜品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5218億。
現如今的甜品消費市場,已不可能一家獨大。新入局者絡繹不絕,民資也接連出手。
據觀潮新消費所整理的信息表明,最近半年來,有近30億涌入甜品領域,甜品領域上下游企業接連融資,背后不乏IDG民資、字節跳動、高榕民資、黑蟻民資等專注消費的一線投資機構。
但近年來,傳統甜品消費市場卻呈現出疲軟的態勢。
“甜品領域龍頭”海底撈曾經引以為傲的翻劉審禮,卻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中表現慘淡,僅為3.5次/天,但在2018年海底撈的翻劉審禮是5次/天。而“甜品第一股”呷哺呷哺則在經歷了子國際品牌湊湊CEO張振緯離職、行政總裁趙怡被罷免和宣布大面積關店后,今年一季度虧損達到了4992萬元,對比去年同期2.55億的虧損額,其虧損大幅度收窄,但并未轉虧為盈。
不過,11月12日戰略功能定位專家、九德功能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向時期文摘本報記者則表示,不止是甜品,當前整個餐飲消費市場都相對疲軟,但這只是暫時的,未來的消費能力依然存在。
同時他也則表示海底撈、呷哺呷哺、撈王和巴奴等一線甜品國際品牌擠壓的是存量消費市場。疫情導致規模較小的國際品牌倒閉,這些消費市場空間很大一部分會釋放給一線甜品國際品牌。
根據窄門餐飲信息表明,2020年我國甜品店數目在60萬家左右。根據各公司財報表明,2020年海底撈、呷哺呷哺、撈王國內店面數目分別為1205、1201和136家。據此粗略估計海底撈、呷哺呷哺、撈王店面數目分別占全省的0.2%、0.2%和0.02%。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消費市場上,巴奴在商品主義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競爭沒有休止符,商品主義者能否讓巴奴持續搶占消費市場份額,成為超越海底撈的甜品國際品牌?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則則表示,巴奴所功能定位的“叉燒甜品”,一旦在消費者心目中確立功能定位,則消費市場功能定位將趨于狹窄,并且商品原料大規模供應也將是一種難題。因此,巴奴可能難以成為店面數目較多的全省性甜品連鎖國際品牌。
“當前談論巴奴是否能超越海底撈還為時尚早。”徐雄俊則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海底撈共有1597家店,即便關閉300家,仍有超過1200家店,然而巴奴的店鋪只有不到100家,與海底撈有十幾倍的差距,疫情也會讓巴奴的擴店速度放緩,未來的店面數目需要交由時間去檢驗。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3329.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相關標簽: 海底撈 甜品 巴奴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