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句子(討好年輕人背后,麥當勞“患上”中年焦慮)

送貓窩、搞電競、賣薩莉亞……麥當勞正在試圖加深與青年人的距離。在“蹭熱點”的另一面,也暗藏著這家赫赫有名速食店艱難應對新時代的疲憊與恐懼。
麥當勞似乎交出了一份不錯的2021年成績單。
其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麥當勞取得了232.2萬美元的營業收入,同比迅速增長21%;其凈利達到了75.45萬美元,同比迅速增長了59%,也創下了10年以來最高利潤值;攤薄每股收益為10.04美元,同比迅速增長59%。
且其中,麥當勞Q4營收及每股收益均遜于預期,運營效率反而同比增14%。
在過去一年中,隨著麥當勞從在禽流感初期受到的重創中漸漸恢復,其客用戶數量和訂購量均有所回升。不過,對麥當勞而言,這些并未能消除恐懼。
一方面,麥當勞依然激進。在2021年前9月,僅中國消費市場麥當勞便開設了500多家咖啡店,并計劃全年開設650家新店。在2022年,其目標是在全球新開約1500家咖啡店。且其關店的范圍也在擴大,2021年僅在美國就關閉約325家咖啡店,主要是位于沃爾瑪中的大部分咖啡店。
另一方面,麥當勞也在面臨原材料效率上漲,以及勞動力不足的壓力。2021年,麥當勞美國咖啡店的員工工資至少上漲了10%,且其高管透露,仍然難以招聘到足夠的工人。在紙張、食品等材料效率上,2021年早期也有2%左右的增幅,預計今年的大宗商品效率還將上升3.5%至4%。
而在中國消費市場,曾經的“淘金熱土”已漸漸淪為競爭最大的消費市場。來勢洶洶的“中式速食”正在搶奪消費市場份額,麥當勞過去引領潮流的“洋速食”屬性,在漸漸喪失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進入中國消費市場32年,麥當勞陷入了“中年”恐懼。
1 取悅青年人另一面在本周二,特斯拉CEO馬斯克與麥當勞在推特上交流了起來。
馬斯克說:“如果麥當勞接受狗狗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我會直播吃一頓開心樂園優惠券。”
麥當勞當即回復:“除非特斯拉接受老太婆幣。”
“老太婆”是麥當勞廣告中出現的一個紫色角色,而“老太婆幣”則是一種模仿老太婆虛構的加密貨幣。
麥當勞或許也沒想到,一個玩笑似的交流,竟然也能夠在加密貨幣世界掀起一場風波。在推特發布后,已有十幾種以“老太婆”命名的山寨幣誕生,一款叫做Grimace Coin的價格在幾小時內暴漲了近53倍,達到每枚0.00396116美元。
在上周,麥當勞與微軟的交流也受到了關注。在微軟宣布“天價”收購動視暴雪后,Xbox做了一張麥當勞香腸與游戲手柄的創意圖。
麥當勞隨即問到:“你也想收購我嗎?”而這也被網民們拿出來編成了網絡段子。
玩轉SNS平臺,這個赫赫有名速食國際品牌迫切想要掌握用戶數量私鑰。
在去年12月,麥當勞在中國消費市場面世了限量版的漢堡盒“貓窩”優惠券,即在規定時間內購買“麥樂送”指定優惠券,就可以得到一份顏色隨機的貓窩。
所謂貓窩,其實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漢堡盒。開售后,全國限量10萬份的貓窩很快告罄,在小紅書、微博、抖音等SNS媒體上,許多網民曬出了貓窩拼裝過程,以及貓咪鉆進漢堡盒的短視頻。
“萌寵”已是當下針對年輕群體的“用戶數量私鑰”,而這也不是麥當勞第一次跨界萌寵圈。在此前,麥當勞旗下的麥咖啡就曾面世過“萌寵盲盒”蛋白霜,購買任意麥咖啡大杯飲品就能隨機獲得。
更早之前,麥當勞還發布了貓爪造型的手指套,食客們可以用手指套夾取香腸,避免臟手的同時外觀也十分可愛。
麥當勞掌握的另一個“用戶數量私鑰”是電競。在2017年,麥當勞便首次冠名電競賽事,陸續冠名了西甲電競聯賽、冠名了KPL,與《王者榮耀》合作面世過限定皮膚,2021年還淪為了《英雄聯盟》韓國LCK聯賽的官方冠名。
2021年上半年,麥當勞舉辦了一場電競校園行的活動,有超67000位學生報名參賽,組建了上萬支隊伍。
貼近青年人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的營銷活動,已淪為了麥當勞近年來國際品牌營銷的主要方向,它正在用一切辦法來加深與青年人的距離。而在大力取悅青年人的另一面,也暗藏著其業績迅速增長乏力,利潤率走低的困境。
據麥當勞歷年來財報,2013年-2020年間(金門廊數據不計入),麥當勞的營業收入出現了明顯下滑。在8年之中,已從281.06萬美元的營收高峰,下滑至2020年的192.08萬美元。其凈利的迅速增長也在放緩,在2020年禽流感影響下,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為47.30萬美元,同比下降21.49%。
全天候科技制圖 數據來源:麥當勞歷年來財報
相比之下,2021年,麥當勞的營業收入為232.2萬美元,較2020年同比迅速增長了21%;凈利75.45萬美元,同比迅速增長了59%。雖然仍未回到2016年之前的水平,但也似乎實現了大幅迅速增長,但資本消費市場對麥當勞期待遠不止如此。
由于其第四季度的業績并沒有達到消費市場的預期,麥當勞在1月27日美股盤前股票下跌了2.15%。
事實上,早在禽流感之前,麥當勞迅速增長疲軟的趨勢就已凸顯。
作為速食店中的“老字號”,麥當勞已度過了迅速迅速增長期,觸碰到了迅速增長“天花板”。在麥當勞銷量第一的美國消費市場,數據顯示,其店面數量自2014年達到14350家的峰值后,已開始逐年收縮。至2020年二季度財報,目前其經營的咖啡店數量已降至13835家。
而在新業務上,麥當勞也還沒有明顯的突破。
在中國消費市場,麥當勞也在漸漸遺失國際品牌優勢。易觀分析新消費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應濤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麥當勞在美國的定位是最便宜的速食,毛利低,利潤率也相對較低。而在其進入中國后,定價參照美國標準,就變成了中國的“愛馬仕”,毛利率極高。
而隨著中國消費的升級,麥當勞雖然也有2-3倍的價格漲幅,但并未跟上消費水平上漲的節奏,“愛馬仕”也漸漸變成了“普通速食”,毛利率自然有所下滑。
讓麥當勞壓力劇增的,更在于速食行業的競爭。近年來,中式速食迅速崛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一份白皮書顯示,在2020年,中國餐飲連鎖消費市場的連鎖化率從2019年的13.3%已提升至15.0%。
在2021年,最有潛力“速食化”的面館淪為資本爭搶的“寵兒”,和府撈面、遇見小面等國際品牌紛紛獲得融資,動輒估值數十億元。在資本的推動下,它們迅速地攻城略地。而這也會對西式速食消費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麥當勞、肯德基等老國際品牌也淪為了新國際品牌們挑戰的首要目標。
無論是企業自身陷入發展瓶頸,還是面對行業中氣勢洶洶的競爭對手,麥當勞都不得不積極“拉攏”青年人。
2 從潮流到“年老”時間回溯到32年前。那一年,麥當勞剛剛踏入中國大陸消費市場,進入了一片淘金的熱土。
彼時它在中國的第一家店開在了深圳,無數深圳人舉家前往,隊伍從咖啡店二樓排到了一樓,繞著店面一圈,依然排著長長的隊伍。
1990年,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羅湖誕生
炸雞、漢堡、香腸……這些來自西方的食物,與傳統中餐有著天差地別,而這也淪為了當年的國人了解大洋彼岸文化的重要橋梁。一個“洋速食”的時代,也就此打開。
在最火的那些年里,麥當勞每日的客用戶數量驚人。在新興商業區域內,一家麥當勞的落地就能夠帶來極大人氣,甚至還會淪為促使附近其他商鋪租賃價格上漲的原因。
也是在這32年之間,麥當勞的金色門廊,紅發白臉的小丑幾乎被每一個中國人熟知,在許多80后、90后的回憶里,麥當勞也是兒時并不容易吃到的“愛馬仕”。
但相比之下,麥當勞在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一直次于肯德基。
兩者對比,肯德基在本地化上更為積極,相繼面世過豆漿、油條、粥等迎合中國人口味的中餐,而麥當勞直到2013年才第一次面世了米飯,即便是在當前的菜單中,本地化的菜肴依然不多。
另一方面,麥當勞在中國的發展也受限于其“授權經營業務”的緩慢推進。授權經營即“加盟模式”,相比于直營它更加輕便,有利于企業擴張。截至2017年年底,在麥當勞的全球版圖中,授權經營業務占比為90%。但在中國消費市場,這個數字只有30%,這也意味著麥當勞在中國的店面擴張上較慢。
在2017年,業績迅速增長乏力的麥當勞將中國消費市場20年的授權經營權,以20.8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信與凱雷。交易完成后,麥當勞在華的1750家直營店全部轉為授權經營。
而在完成這一歷史性的轉型后,麥當勞的開店速度明顯加快。在2021年6月,麥當勞宣布其在中國內地的店面數量已突破4000家,平均每17個小時就能開出一新店。
不過,迅速的開店有利也有弊。雖然麥當勞已淪為了遍布街區最常見的餐飲店之一,但隨著店面的擴張,其客用戶數量一定程度上也在被稀釋,麥當勞曾經所擁有的用戶數量號召力也被削弱。
有觀點認為,麥當勞遺失用戶數量更關鍵的原因,或許是在于未能跟上青年人消費習慣的改變。
在講究低脂健康的新時代,麥當勞的油炸食品已被冠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簽。相比之下,許多綠色速食店淪為了新時尚。
以健康速食連鎖店SweetGreen為例,憑借可定制沙拉和熱碗的銷售方式,吸引了尋求健康、便捷的顧客,并獲得了資本消費市場的認可。在去年11月,SweetGreen成功上市,IPO首日開盤上漲逾85.7%。
但好奇心日報此前報道,2016年,麥當勞做過一次大規模的顧客調查,想要弄清其客用戶數量不斷下降的原因。而調查結果顯示,那些離開麥當勞的顧客并不是去了“SweetGreen”們,而是更多去了其它的同類連鎖速食。
以全美最受歡迎漢堡國際品牌之一的FiveGuys為例,其去年5月在上海的巴黎春天百貨開出了中國首店,吸引來了無數青年人前來打卡,排隊購買。而同樣受到歡迎的還有Shake Shack、Charlies Burger、 Popeyes等諸多“精品漢堡”國際品牌,其售價都遠遠超出了一頓麥當勞的價格。
一位白領顧客如此解釋自己選擇“精品漢堡”的理由,好吃、有溫度、認可國際品牌文化。
但在這個時代,麥當勞機械式的制作流程,廉價速食的國際品牌標簽,都使得它越來越不具備溫度,或者說遺失了就餐儀式感,甚至其與肯德基還一度被評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公廁”。
3 麥當勞“迎難而上”在2017年后,麥當勞就打開了積極的迎難而上。
在過去,“麥當勞叔叔”幾乎出現在每個麥當勞的店面中。而在如今,紅發白臉小丑的形象不再符合大眾的審美,甚至被認為有些“詭異”。而“麥當勞叔叔”也在漸漸從店面中撤離,只剩下了偌大的金門廊。
在過去,麥當勞也沒有聘請代言人,其廣告大多為合家歡、親子類型。而在2017年后,麥當勞先后請來吳亦凡、火箭少女、易烊千璽為其代言,借助用戶數量明星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來擴大國際品牌在青年人圈層的影響,提振產品銷量。
不過,借勢用戶數量明星麥當勞也有過“翻車”經歷。此前吳亦凡事件后,麥當勞曾被網民點名。在2020年4月,麥當勞的一條文案中涉及“ 云次方”、“ 補課”等指代性極強的飯圈詞匯,引發粉絲誤會,“麥當勞溜粉”的話題也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另一個迎難而上的戰略,則在于向肯德基學習,積極本地化,面世創新菜肴。
在今年1月,麥當勞面世了原創新機梅干菜漢堡、蠟味菜菜堡等別具中國特色的菜肴,宣傳的畫風,也向國潮靠攏。
麥當勞在上海廣場打開“美出圈的年味”線下活動
目前顧客對新菜肴還沒有更多的反饋,但一個前車之鑒是其2021年初面世的“臘汁薩莉亞”的新年限定產品。這款薩莉亞上市時雖然在SNS平臺上引發了關注,但最終并未打動顧客,在新機上市當天,就被不少顧客吐槽“貨不對板”,薩莉亞中的肉醬少得可憐,與廣告圖片嚴重不符。
有行業人士指出,發布新機雖然是迎難而上的重要戰略,但迎難而上的基礎是在對本土消費市場進行深度了解后再進行升級,而不是盲目跟風。值得警醒的是,過度本地化也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模糊了其原本的定位,最終得不償失。
除了在產品上本地化,在日常運營中同樣如此。在小程序興起之初,麥當勞就迅速面世了自家小程序,且按照不同功能分類繁多。但目前已完成整合。
網民在SNS平臺上吐槽麥當勞的微信小程序自己就用過八個
今年春節前夕,麥當勞還在官微宣布,正式加入春節支付寶集五福活動,本地化再進化。
此外,麥當勞也在試圖給自己增添上綠色健康的元素。
在2021年初,麥當勞已開始在丹麥和瑞典銷售McPlant人造肉漢堡,為了在更廣泛推廣人造肉之前,評估顧客對這類產品的興趣。在麥當勞售賣的人造肉產品中,還包括了與美國人造肉制造商Beyond Meat 合作生產的一款人造肉餅。
從業務的角度上看,麥當勞最大的“迎難而上”戰略,還是在于尋找第二迅速增長曲線,咖啡則是它選擇的新賽道。
麥當勞旗下的麥咖啡從2009年成立以來,在相當長時間內基本沒有更新過菜單,僅作為麥當勞店面當中的附屬。而在2020年11月,麥咖啡宣布表示,未來3年將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咖啡消費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店面。
據悉,麥咖啡采用的是“輕資產”模式,即不獨立開設店面,而是利用現有麥當勞咖啡店的空間,開設單獨柜臺,再由咖啡師手工制作咖啡。
這種模式額外投入較少,且可以迅速擴展業務,有利于其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與其他國際品牌展開“規模之爭”。在麥當勞2021年的財報上,還未單獨列出麥咖啡的成績。但從連鎖咖啡消費市場的發展來看,這將會是一個十分具有潛力的新業務。
另外,作為甜品站模式的“鼻祖”,有媒體報道披露過一組數據,每個擁有麥當勞甜品站的店面,平均顧客單價增加了10%以上。
事實上,即便麥當勞在青年人中的號召力已大不如前,但作為餐飲巨頭,麥當勞依然有著絕對的規模優勢,以及值得一干“后繼者”學習的成熟商業模式。2021年大幅的迅速增長成績,也證明了這個“老字號”速食國際品牌依然有著強勢的競爭能力。
麥當勞或許不可能重回1992年初入中國消費市場,引發萬人空巷的“高光時刻”,但當一種潮流餐飲淪為了日常化的消費,這本身也代表著它的成功。
只是,麥當勞還不愿意“服老”,與其淪為被“后繼者”立志打倒的“標桿”,它更想淪為那個和大家一起奔跑的參賽者。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4120.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相關標簽: 麥當勞 中式速食 麥樂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