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比較愜意的大耳,談談Meze的99 Classics

作者:進擊的老八
其實最初我給99 Classics 這幅大耳的定位更偏向于影音娛樂方向,從一些特點上看它的適用場景,它的確是一幅非常好的影音大耳,例如較輕的重量、舒適度拉滿的佩戴、兩根配線的特點、和“初聽”下的聲音風格。作為一幅小3K的大耳,我對它的絕對素質并不會有特別高的評價,畢竟在2022年也是經歷了不少卷級產物的沖刷,而必須要知道的是,我在寫這篇分享文的時候,99 Classics的誕生日期距離現在已過去了近八年...,這令我不得不帶著一些情懷視角去看待它,結合實際表現來說,它的特點也比較符合年代沖刷后的那種“韻味”,而這幅大耳,并不是以“絕對優勢”抓人眼球的產物,比這更靠譜的是;買后帶來的強烈舒適感。
似乎又是好久沒正兒八經開個箱了,反正經歷過高頻率的拆快遞開箱后,能激發我分享開箱過程的產品比寫文初期少了很多,并不是因為麻木,而是覺得大同小異的就不必羅列了。這次想分享下99 Classics的開箱并不是因為它有多么強烈的滿足感,而是因為在開箱后帶來的那種不刻意的精致、有格調且沉穩的體驗已經有段日子沒碰到了,這還是多年前的產物,由此可見設計團隊的態度是多么的重要,這與所處的市場環境基本無關。
上次自家advar的收納包讓我很是喜愛,沒想到這次在99 Classics身上收獲了一個更大但同樣精致的皮包,估計單買同等質感和設計的收納包還真有點難...,不知不覺有種收藏品加持的欣喜。全套配件依舊貫穿著品牌的精致感,黑金配色注入了不少輕奢的格調,除此以外,我可能要小小的吐槽一下原裝線,和顏值聲音啥的無關,就是這線的長度比錄音棚的耳機還要長,在桌面使用實在是過于綽綽有余了,不過往躺椅上一挪看個電影,emmm倒是舒服的很。另外它還配了一根帶觸控式麥克風的線材(要短一些),似乎更適合日常的使用?
關于顏值,我能打個高分,因為從設計上來看,它的“骨架”顯得比較優美流暢,一些協調的弧度貫穿在其身,這款深棕配色加上金色金屬的點綴后,是尤其好看的,也帶些傳統的藝術美感。在這種美好的情況下,它的佩戴體驗我幾乎可以給到滿分,這,屬實難得,反正長的好看又賊舒服的大耳,是很考驗設計師對“周到”的認知。作為一個眼鏡黨+敏感頸椎黨...,99 Classics在我戴了兩三個小時后再摘下來,并沒有產生明顯的身體“差異感”,這就算相當牛批了,哦對了,結合較軟厚的頭梁,這幅大耳掛在脖子上也蠻舒服。
開頭的定義只能部分概括99 Classics的聲音特點,但也可以適當定義一下這幅大耳的聲音特色。因為在一上耳時我已經腦補出了這幅大耳在看電影時的那種“親實狀態”,整個頻段聽不出哪里有薄聲調教的影子,整體是有種實實在在的厚度所鋪墊的,而也能隱約的感受出它并不是以素質見長的風格,在它身上你聽不出多么強有力的“沖擊感”,講真,這還蠻符合當時發布時期的主流審美和99 Classics的外在形象。它的這種整體偏暖、略帶彌散感和松弛線條的聽感放在當下來說,并不存在什么“過時”的說法,我相信有相當體量的燒友會追求那種“聽個舒服”的方向,而99 Classics至少在佩戴和基本音色上,是符合這個概念的。
有一個明顯特征是這幅大耳非常好推,許多手持的燒友基本都是相同看法,我翻起抽屜里的ZX300A開個60的音量都基本夠用了(搭起來還賊好聽...),大部分的小尾巴也能伺候的好,從推力層面來講這很親民,手頭設備有限制的朋友還在糾結哪幅大耳好推,那么這貨從易推性上是可以作為首選的。而至于動態、瞬態等更深層的潛力測試,我自然也會去上臺測試一番,然而得出的結論可能會讓一部分臺式用戶小失望,因為在上臺后(DX7 Pro+),99 Classics并沒有產生什么質的變化,甚至在下潛深度和大動態表現上,可能還不如便攜設備來的自然和好聽,但是從素質、分離度、聲場層面確實有一些提升,但我其實并不在乎這點提升,因為我覺得這幅大耳就是聽感流的路線,犧牲原有的圓潤感帶來的素質提升并不是我想要的。
實在想提升一下素質的凸顯度,我是非常建議入手官方的4.4平衡升級線,這條線在原有音色的削弱程度上沒有那么的沖,較為明顯的提升點是兩邊器樂的透明度,再一個就是整體的瞬態速度顯著提升,高頻信息明顯會多一些。而縱深空間卻沒有3.5下來的深,比如這條平衡線的中頻人聲會拉近一丟丟,倘若你問我喜歡哪種人聲,我可能會有所糾結,我既喜歡3.5下人聲的那種“柔緩勁兒”,又喜歡這條升級線下人聲的那種多了點“精致”的感覺,但我猜測大部分用戶還是更中意搭配升級線后的99 Classics,多了點HiFi屬性也保留了特有的那股樂感,更合適些。
如果說99 Classics適合的曲目類型有哪些,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會是爵士藍調,日常我聽爵士樂其實并不算頻繁,只不過前段日子在家特別想念小酒館的濃情氛圍,所以會偶爾沖點酒來幾首爵士藍調自娛自樂...,簡直不要太愜意。而99 Classics這種泛音舒緩、線條不緊繃但有層次基礎的走向就非常適合聽爵士,在這種調教之下你是能很輕易的get到那種氛圍,不能忽略的點是,這幅封閉式動圈大耳的聲場狀態還是相當自然呢,完全沒有悶感和施展不開的感覺存在,除了縱向空間略平庸以外,不管是橫向寬度還是全場定位都令我比較滿意。相似的,我也認為這幅大耳很適合聽一些港澳臺老歌,不需要多么迅速有力的瞬態來撐起場面,只需要把那味兒整起來就對咯。
而人聲方面則較為融向整體,嚴謹點的說,它的人聲會犧牲一丟丟的細節和邊緣凌厲度,換來的是偏厚、不刺、略圓潤的人聲狀態,是大動圈該“表現”出的樣子,如果你硬是想在它身上聽出有穿透力有密度感的人聲,那么我會勸你轉移目標,如果你想在它身上感受到親切、富有醇厚感的微暖型人聲,那么我會勸你趁早入手。連著中頻講講低頻,首先不要以為這幅封閉式動圈大耳的低頻會來的多么澎湃,它的低頻量感按照我個人的標準來說,是適中的,下潛深度隨著推力的增大也不會更深,回彈速度嘛,也是偏舒緩的,這個時候增加了一點鋪開的低頻泛音,這一套下來你應該能多少了解到其低頻的風格,在明確點說,它還是非常適合爵士樂的那種低頻要求(重復+1)。高頻就簡單直接了,除了上盤線條沒那么豐富徹底、背景相對沒那么黑以外,99 Classics在亮度塑造和延伸感上都還不錯,沒有很高的辨識度但勝在音色穩定耐聽,對于聽感流來說,這也是它最應該做的。
似乎沒啥好總結的了,估計你讀完上文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清晰的認識,在今后的推薦需求里,99 Classics是一個可以令我推薦的比較“明確”的那類耳機,只要你稍有些傳統動圈的“情懷”在里面,那么這副大耳所對應的需求指數就占了一半,如果你對前端搭配方面的認識不夠明確也懶得折騰,那么我則更可以放心安利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