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文)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天水市特色農產品
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天政辦發〔2018〕23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各相關企業、單位:
《天水市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0月19日
天水市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和通道物流產業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快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全市特色農產品生產供給和消費升級,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18〕108號),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目標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搶抓一帶一路、中新南向通道、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等機遇,立足全市特色農產品生產優勢和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優化完善全市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空間布局,強化資源信息整合共享,著力構建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的現代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到2020年,全市新增各類冷鏈倉儲庫容40萬噸,力爭總庫容達到120萬噸。培育冷鏈物流龍頭企業7個,新增冷鏈車輛100臺,果蔬、肉類、水產等重點農產品的冷鏈流通比例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和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二、重點任務
圍繞中心城區、縣城人口集中區發展以消費為主的冷鏈物流體系,以特色農產品原產地發展果蔬、肉禽儲藏為重點的冷鏈物流體系,構建以秦州、麥積(包括農業園區)為中心,武山、秦安、甘谷為重點,清水、張家川、開發區為支撐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格局。(責任單位排首位的為牽頭單位)
(一)打造以秦州、麥積(包括農業園區)為中心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中心
以秦州為主核心,麥積為次核心,依托秦州麥積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和特色農產品發展優勢,打造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中心和全市農產品消費中心,帶動其他縣區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重點搭建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專業化冷鏈物流園區,提升配送能力,發展省際、市際貿易,到2020年,新增各類冷鏈倉儲庫容16萬噸。
1.搭建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搭建集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采集、存儲、跟蹤、共享、發布、融合、征信、在線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供應鏈全鏈條、全程化管理,及時統計發布農產品供需變化信息,提高冷鏈物流信息的時效性。大力發展“互聯網+冷鏈物流”,整合產品、冷庫、冷藏運輸車輛等資源,實現市場需求和冷鏈資源之間的高效匹配對接,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逐步與其他市州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促進區域間、企業間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
2.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平臺
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平臺。引導冷鏈物流企業按照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建設規范》,建立冷鏈物流監控體系,推動冷庫、冷藏車等冷鏈物流安裝溫度傳感器、溫度記錄儀等冷鏈監控設備,建設冷鏈物流全程溫控平臺,對冷鏈物流各個環節溫度進行監控管理,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
3.發展壯大冷鏈物流園區
進一步完善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城綜合性園區冷鏈物流功能。按照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城“3+3+2+1”功能布局規劃,進一步加快農業深加工及冷鏈物流園區建設,依托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生態農業示范區等基礎,發展特色農牧產品進出口、深加工、冷鏈倉儲物流等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冷鏈物流運輸示范園區。依托國際陸港打通國內外市場,促進發展特色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加快推進秦州籍口物流園區、麥積甘泉物流園區建設,繼續完善農業園區冷鏈倉儲設施建設。(責任單位:陸港管委會、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相關縣區政府、農業園區)
4.建設現代化冷鏈配送中心
建設具有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冷鏈配送中心,實現生鮮農產品檢測檢驗、分級分揀、清洗加工、包裝儲存、物流配送等功能,完善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溫配送。推廣標準化、多溫層城市配送車輛,鼓勵購置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支持物流企業提高城市冷鏈配送服務水平。支持建設冰鮮水產品綜合冷庫,加快完善低溫儲藏、低溫加工包裝、冷鏈配送的一體化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高城市水產品冷鏈物流配送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相關縣區政府)
5.支持發展冷鏈多式聯運
以空陸、公鐵聯運為重點,完善多式聯運場站設施,支持天水軍民合用機場發展航空冷鏈貨運,積極做好天水空港前期工作。依托天水火車站、天水高鐵南站、天平鐵路、天平高速、天定高速、十天高速等綜合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公鐵聯運。申請加入省“南向通道”國際貨運冷鏈班列,提高冷鏈運輸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蘭州海關駐天水辦事處、相關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二)支持以秦安、武山、甘谷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原產地冷鏈物流倉儲設施建設
依托甘肅東部(甘谷)物流園區、秦安隴豐生態農業循環示范園區、武山中乾物流園、武山德豐現代農資物流園、秦安縣特色農業觀光園、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充分發揮特色果品、設施蔬菜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形成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鏈。重點完善冷鏈物流儲運體系、交易中心建設,著力培育重點冷鏈物流企業,到2020年,新增各類冷鏈倉儲庫容18萬噸。
1.著力完善冷鏈物流體系
在秦安、武山、甘谷等特色果品、設施蔬菜、高原夏菜重點產區,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進一步加快甘肅東部(甘谷)物流園區、秦安隴豐生態農業循環示范園區、武山中乾物流園、秦安縣特色農業觀光園等園區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水、電、氣、通訊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保障園區高效運營。明確園區儲藏、加工、分揀、包裝、交易、配送、處理等功能分區,實現集約節約發展。建設產地預冷集配中心、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推廣果蔬采后預冷、初級加工、儲存保鮮等新技術,有效提高果蔬冷鏈物流配送率,為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供保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相關縣區政府)
2.扶持培育重點冷鏈物流企業
全市重點培育7個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的冷鏈物流新業態發展,支持電商平臺與線下社區店開展合作。鼓勵專業化冷鏈物流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一體化模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相關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構建清水、張家川、開發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撐體系
清水、張家川是全市重要的禽類、肉類生產基地。著力提高清水興盛物流園、清水嘉園倉儲物流園、張家川縣東博清真食品加工廠、張家川縣伊潤齋清真屠宰場等重點冷鏈物流設施生產能力,到2020年,新增各類冷鏈倉儲庫容5萬噸。開發區依托天水東森現代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集產品交易、信息管理、倉儲加工、物流配送、綜合配套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物流中心,到2020年,新增各類冷鏈倉儲庫容1萬噸。
以清水、張家川、開發區為重要節點,完善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沿線覆蓋主要產地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打通與其他縣區之間的物流運輸連接,對秦州、麥積冷鏈物流中心形成呼應和支撐。在農產品主產地和部分田頭市場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儲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大力支持牛羊肉、高山夏菜、蘋果、桃子、大櫻桃、鮮食核桃等農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零售企業等經營主體。在張家川、清水等牛羊肉主產區建設產地低溫加工倉儲設施,著重建設專業批發市場、分割配送中心等,提高肉類產品生產、加工、配送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相關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工作路徑
(一)落實政策措施。認真落實企業在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中涉及用地、用水、用電、用熱等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在項目布局、審批、證照辦理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冷鏈物流企業從事鮮活農產品和冷藏保鮮產品配送的,優先給予通行便利。
(二)創新投資模式。借力農村“三變”改革,建立主產區農產品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等多元化投入模式,切實將農村土地資源變資產、政府投入變股金、農民及合作社社員變股東。
(三)突出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加注重企業主體地位,建立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互動長效發展機制。建設冷鏈物流設施,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共享冷鏈物流信息,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上下游銜接、功能完善、管理規范、標準健全的冷鏈物流體系。
(四)搭建信息平臺。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模式,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以農產品冷鏈物流資源和信息主要集中區為載體,搭建我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鼓勵我市大市場、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重點冷鏈物流企業建立信息平臺,與省農產品大數據平臺對接,實現冷鏈物流信息共享,提升冷鏈物流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全市冷鏈物流發展協調機制,加強指導協調,定期研究重點項目落地、重大產業培育、重要政策落實情況,統籌推進冷鏈物流發展。
(二)加大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省級扶持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貼息補助方式支持企業開展冷流物流項目建設。對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或改造提升、建設產地預冷集配中心、產地低溫加工倉儲設施、冰鮮水產品綜合冷庫、田間地頭小型冷庫、冷鏈物流園區、開展與銷地市場冷鏈合作、冷鏈物流監控平臺、冷鏈企業開展共同配送等方面的建設項目,給予以獎代補支持。項目支持方向、支持內容、獎勵政策、項目申報、項目驗收及資金管理細則由市商務局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鼓勵政策性銀行創新開發冷鏈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對列入全市重點建設的冷鏈項目給予傾斜支持。金融機構要會同地方政府拓寬冷鏈物流企業投融資渠道,充分利用PPP、融資租賃等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各類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大資金支持。對列入全省、全市重點建設的冷鏈項目給予傾斜支持。
(三)加強督查考核。建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分解細化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定期總結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展開專項督查和項目實施效果績效評價。
(四)強化責任落實。市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分工,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協調配合,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各縣區、開發區要結合新增冷鏈庫容指標,合理安排落實建設項目,認真制定配套措施,抓好工作落實,推動冷鏈物流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