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廣闊,市場巨大,成本高昂,難以實現?冷鏈的“熱”與“痛”

全文字數1801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我國在2010年進入人均GDP4000美元大關,按照歐美發達國家標準: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的時候,冷鏈物流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是以,2010年,可視為我國的“冷鏈元年”。
十年間,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迅速,其中冷藏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0.3萬輛,增加到2019年的21.47萬輛;冷鏈物流企業從2010年的七百余家,增加到2019年的1832家;倉儲設施從2010年的900萬 m3,增加到2019年的13095萬m3,各大物流頭部企業與國際物流名企紛紛布局冷鏈物流,看上去冷鏈物流業已然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然而現實并不那么美好,各商業分析機構給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國內并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冷鏈物流體系,其發展還是只是偏重于運輸與冷藏這兩個模塊,整個體系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并不是特別理想,中國冷鏈物流行業依然處于較早期階段。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冷鏈業務營業收入合計達398.24億元,占整個冷鏈物流市場13.79%;2018年全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3035億元,我國農產品行業總產值約達12.5萬億元。冷鏈物流行業產值占農產品總產值尚不到2%。
以上數據在反映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規模的同時,也向所有人撩開其神秘的面紗——歐美國家的冷鏈運輸率已經達到80%,而這個數據在我國僅為20%多一些。盡管物流頭部企業搶先布局市場,但我們至今為止面對的還是一片尚未完全開發的“藍海”。如果能夠找準行業切入點,選擇一個合理的細分市場深耕細作的話,那么發展前景將非常的誘人。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做到的。經過十年的發展期,國內冷鏈物流產業正面臨著這樣一些難題,如果不能想辦法解決,那這將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壁壘,同時也嚴重制約著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1.服務品質低,運輸時效差。因為采用專業冷藏物流車配送入戶成本相當高,目前尚沒有任何一家冷鏈物流企業能真正能實現全程冷鏈。沒有全程冷鏈就意味著冷鏈物流的存在基礎不成立,因此最近幾年常有因此而發生了商業糾紛。小則消費者利益受損,大則產生震驚全國的駭人事件。
2.倉儲設施不均衡。目前倉儲設施的存儲總量已經達到世界前列水準,但人均占有量還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且倉儲設施的建筑地點嚴重不平衡,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西北和西南發展薄弱。
3.冷鏈物流的運輸設備嚴重落后。我國冷鏈物流的概念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和現在的冷鏈物流相比并不一樣。早期我國的冷鏈物流是以冷藏為主,保鮮的要求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因此,市場冷鏈物流車輛和倉儲設施,以冷藏為多。其運營模式更多地傾向于物流模式,從商家手中發往全國各地,運輸時效保障性差,服務品質自然難以提升。
4.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于技術落后,對溫度,濕度的監控往往只是在運輸車輛中放置溫度檢測傳感元件,這種溫度監控只能起到數據記錄的功能,并不能對每一件商品的溫度進行實時跟蹤,更不能進行有差別,有過程系統化地進行溫度調控。此外,倉儲設施和冷藏車輛以及包裝方面,因生產廠家各有標準,質量參差不齊,也無法達到統一的冷鏈物流要求。
5.技術和設施投入居高不下,入行門檻高。以倉庫舉例。一萬平方米的普通倉500萬元就能建成,但同樣的面積,冷庫需要上千萬元。冷鏈運輸成本比普通車輛高出40%-60%。在具體操作上,冷鏈物流的核心就是溫控。溫控的成功與否,是整個冷鏈物流產業線的質量保證和生命線。
綜上所述,目前來說,冷鏈物流產業依然是一項門檻較高,需要較大投入和密集技術支持的新興行業。但也可以從其巨大的市場空間能夠看出他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
首先,國家很重視冷鏈物流這一行業。2010年出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文件,該行業也得到了市場的關注,2017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更是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的目標。今年更是提出要: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各地都在支持物流企業自建冷鏈物流產業園,以加快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其次,農產品行業總產值約達12.5萬億元的巨大市場空間尚未得到有效開發。
第三,智慧物流技術的普及將進一步推進冷鏈物流技術與體系的融合程度。
第四,國家正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以及80、90后新一代消費者成長起來后,消費觀念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冷鏈物流的細分市場正在取代傳統物流的生存空間,在這些細分市場中,大量使用了冷鏈物流信息化技術,由此逐漸成為完整的冷鏈物流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