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冷鏈設施成為產地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

“建了這些農產品倉儲冷鏈保鮮庫,真正解決了我們合作社原來農產品自然儲存時經常發生的霉變和自然碳化等難題,降低了我社長期租用外地冷庫產生的倉儲成本和運費,使我們自產的農產品不再受天氣影響而變質。”湟源金和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祥這樣說道,臉上洋溢著幸福感和獲得感。2021年以來,申中鄉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成為產地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
“源頭活水”激發內生動力。申中鄉為深入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精神,充分加強與縣農業農村局的協調聯動,為全鄉7家有實力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引來青海省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活水”,并鼓勵其進行資金籌措,共投資480萬元,建成25個100噸容量的馬鈴薯通風儲藏庫;共投入160萬元,建成5個100噸容量的蔬菜保鮮庫。有效激發了興鄉企業、返鄉能人想要將農產品“初加工、保鮮、儲藏、外銷”產業鏈做精、做細、做強、做優的內生動力。
“涓涓細流”沖破瓶頸制約。申中鄉擁有3.7萬畝耕地資源,群眾充分利用此資源稟賦,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2021年種植糧油作物2.6萬畝,星泉、韭菜溝、申中等村大力種植連片胡蘿卜、荷蘭豆、娃娃菜、西藍花、紅筍等蔬菜4000余畝,但糧食、蔬菜在離開田間地頭,一旦錯過窗口期后就會腐爛發霉,導致產后損失率高,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想方設法、多方協調,有效利用“三鄉工程”助推鄉村振興契機,大力扶持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倉儲冷鏈設施建設,以“政府引領+資源優勢+經營主體+致富產業+智慧農民”的“涓涓細流”沖破了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和農產品產地“種得好、賣不好”的瓶頸制約問題。
“細流匯江”凝聚發展合力。申中鄉下一步將依托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項目建設,建立信息采集制度,搭建信息平臺,配備計量稱重、溫濕感應等設施設備,以“細流匯江”模式,凝聚起發展合力,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集群集聚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形成田頭市場,快速批量貯藏、集散和分銷鮮活農產品。在產地成立流通型合作社、聯合社、產銷聯合體或引入農業企業運營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通過發展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等方式,對接批發市場、加工企業和電商平臺等,形成線上線下高效對接的流通渠道。并以此來吸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催生城市居民、工商界人士的投資消費熱情,釋放全鄉經濟增長能量,走出一條農商融合發展之路。
來源:湟源縣申中鄉黨委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冷鏈倉儲設施的風險控制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