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治理“常州模式”

本報記者 芮偉芬
8月29日,在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常州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審議。
據了解,這是我市第二部“小快靈”立法。首部“小快靈”立法是《關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的決定》,已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兩部“小快靈”都關注了“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隨著我市網絡餐飲市場規模不斷發展,網絡餐飲業務快速增長,點外賣,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然而,相對于傳統餐飲,網絡餐飲在讓人們便捷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困擾,其中隱含的食品安全風險逐漸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點和食品安全監管關注的重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規范網絡餐飲的法律法規仍存在空白,食品安全管理相關法律規范僅有個別條款涉及網絡食品經營活動。為守護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監管,市人大常委會將《常州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列為今年立法計劃的正式項目。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起草,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法工委和市司法局提前介入,成立立法專班,組織開展一系列立法調研、專家論證、征求意見工作。8月3日,“草案”經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記者注意到,“草案”共十四條,著重加強餐飲服務的全過程管理,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加工規范、第三方平臺的管理責任以及相關單位的監督管理責任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草案”明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負有進貨查驗義務,在食品添加劑使用、包裝保管與使用、包裝封簽和膳食信息、配送服務等方面均作出了具體規定,這些要求涵蓋了餐飲服務全過程。
為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草案”確認了我市推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加工過程的實時公開制度。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在第三方平臺或者自建網絡平臺的經營活動頁面顯著位置,以視頻形式實時公開食品加工制作現場,公示食品安全衛生情況,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草案”強化了第三方平臺的管理責任。第三方平臺不僅要提供訂餐技術服務,也要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承擔相應責任。如,要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行審查、登記,簽訂食品安全協議,明確食品安全責任;要建立檔案,如實記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基本情況、信用管理等信息,并推送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送餐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和管理,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抽查和監測,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等。
網絡餐飲服務與傳統堂食的主要區別在于配送環節。為確保配送環節食品安全,“草案”還細心地就食品包裝封簽作出規定,明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使用封簽或者具備封簽功能的包裝袋等對配送食品進行封裝。封簽、包裝袋在開啟后,應當無法復原,違反規定者,輕則被警告,重則處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主任戴文龍在作審查報告時指出,“草案”體例、結構體現了“小快靈”立法的特征。通過地方立法,靶向調整網絡餐飲服務行業市場主體行為,增強監管的精準性和規范化水平,有助于行業自律,提升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水平,從而推動我市網絡餐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抓平臺、控源頭、促共治、保安全。我們希望通過立法,建立常態化問題隱患排查機制,打造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治理‘常州模式’。”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8月,我市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列為第五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推薦城市。制定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將進一步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問政山東|魯菜如何出彩?省商務廳:促進餐飲業發展 擦亮魯菜招牌03:16
下一篇:青州市邵莊鎮開展餐飲場所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回頭看”專項行動回顧:世界上“詭異”的3座佛像,一座在日本,另外2座都在中國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