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萬店秘笈:選品如選命,定價定生死

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聶敏
第 7665 篇深度好文:4130 字 - 10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中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造就了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元。
但要說真正能統一全國人民口味的美食,除了奶茶、炸雞和火鍋,可能也就只有鹵味了。
這道鮮香麻辣的國民美食,不分南北,老少皆宜,地域、人群覆蓋越廣,也就意味著這門生意的市場越大、周期越長。
尤其是鹵鴨脖、鹵雞爪,更是創造了不少“小品類大市場”的奇跡。迄今為止,在這個細分領域,已經跑出了4家上市公司: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和紫燕,市值合計超400億。
有意思的是,正如那句“起大早,趕晚集”。紫燕、煌上煌和周黑鴨,先后于2000年前創立,絕味鴨脖到2005年才創立。
然而,多年跑馬圈地、商海浮沉,如今無論是從營收、利潤,還是市值來看,后來者絕味鴨脖反倒坐穩了行業第一的寶座,周黑鴨、紫燕、煌上煌分列二三四位。
同樣是做鹵味,為什么絕味能夠超越前輩,成為全國第一?是做對了哪些決策?核心的生意邏輯是什么?
一、小小鹵味,千億市場
中國吃鹵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
兩千多年的發展,鹵味在各地區的飲食習慣和文化中,衍生出了不同的派系和口味偏好,比如湖北喜歡鮮辣的鹵制鴨貨,湖南喜歡風干的醬板鴨,潮汕喜歡鹵鵝,廣東喜歡鹽焗雞,四川喜歡麻辣兔頭等等。
但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鹵味熟食大多以佐餐的形式出現在菜市場、超市、路邊攤等場景,小作坊模式制作為主流。
從90年代到20世紀初,隨著消費能力的升級,以及食品加工業技術的進步,鹵制品由作坊式生產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流水線模式轉型,連鎖品牌開始出現。
如今的鹵味四巨頭,也在那段時間先后創立。其中,紫燕于1989年最早創立,1993年,鹵制品第一股煌上煌創立,1995年周記怪味鴨(周黑鴨前身)創立。與此同時,鹵制品店的各個家庭作坊也在各大街小巷、村落等地密集出現。2005年絕味鴨脖也誕生了。
此后十年,各位“鴨貨”大佬抓住中國GDP飆升的東風,快速地完成第一階段的跑馬圈地,并相繼完成資本化轉型。這也讓不少資本看到了小小鹵味,蘊含著的巨大市場潛力。
一道鹵鴨子,成就了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三個上市公司。2017年,絕味鴨脖上市時門店將近萬店,紫燕、久久丫、辣小鴨等鹵鴨品牌門店也有上千家,有各自深耕的區域市場。
與此同時,隨著線上電商興起,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品牌也相繼切入鹵味零食領域。鹵制品從普通飯桌上的佐酒下飯菜,逐漸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必不可少的休閑小吃。
據統計,2019年中國鹵制品行業市場零售規模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2020年,中國鹵制品零售額將達到1235億元。
到今天,這個價值千億元的賽道,還在源源不斷地涌現新的品牌,新做法、新場景、新營銷仍在不斷地上演。而鹵味賽道能成為千億級市場,這跟其品類基因和優勢息息相關。
1.有深厚的飲食文化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兩千年的飲食文化不斷豐富、演化,鹵味已經成為人們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特色。
雖然各地鹵味在制作、配方以及口味上千差萬別,但深厚的飲食文化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說是一個品類發展潛力和最終市場占有量的根基,就如燒烤和火鍋,有區域口味差異,但無人群差別。
夠大眾,市場潛力才大,鹵味毫無疑問具備這個基因。
2.重口味,強社交屬性
自古以來,鹵味就具有強社交屬性。不管是逢年過節、親友聚會,還是熬夜看球、日常刷劇,或者跟朋友喝啤酒擼串聊天,來點鹵味當下酒菜總是必不可少。
而這也是鹵味零售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是絕味鴨脖、還是周黑鴨,都以日常休閑小吃定位,切中日常社交場景。
4.產品形式多樣,易標準化
鹵味產品形式多樣,可以是宴會拼盤、街頭小吃,也可以做成袋裝零食;另外,鹵味的消費場景也非常多樣,堂食、外帶、外賣都可成為鹵味的延展賽道。
所以,鹵菜經營模式也靈活多樣,線下可以擺攤、開店,線上可電商零售,也可以供餐飲門店批發銷售,做早餐、小吃輔助也行。
可以即食、可以保鮮,鹵菜的制作配方、用料等都易于標準化。
4.投資門檻低,適合創業
開一家鹵菜熟食店的門檻也不高。鹵菜門店可大可小,大可以做成百來平米的快餐店,小可以是僅幾平米的熟食檔口,還可以直接擺攤就賣。
選址靈活,菜市場或農貿市場附近、居民小區門面、學校門口皆可,投資金額幾千到幾萬不等。對于缺乏資金的創業者來說,鹵味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了日常切入場景、消費習慣以及產品標準化基礎,為什么這個千億市場,能在短短數十年間跑出4家鹵味巨頭也就不足為奇。
但為什么是絕味鴨脖做到了全國第一?能對前輩們實現反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鴨王之爭:絕味VS周黑鴨
在陳志強的《萬店盈利》中,提到餐飲行業的萬店邏輯時,曾說過“選品如選命,定價定生死”。
餐飲是一個真正的剛需消費,如果考慮上下游產業鏈的帶動效應,一點不亞于汽車產業鏈。
然而在這么大的一個產業內,過萬店連鎖品牌目前也僅有5家,分別是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正新雞排、華萊士、絕味鴨脖。
這些萬店切入的品類,分別是奶茶、咖啡、小吃、中西快餐和鹵味,不僅擁有全國性認知,制作起來也是簡易快捷,產品標準化程度高,更重要的是客單價均價不高。
這些特質,也是我們在文章《蜜雪冰城過2萬店秘笈:基本功,才是面對變化的底氣》中,分析過的“萬店法則”:
1.萬店的前提,是加盟模式
而絕味鴨脖和周黑鴨的核心不同,就在于:前者是做加盟,后者是做直營。
從創立時間上,絕味鴨脖與周黑鴨相差時間并不大,但前期,走直營模式的周黑鴨,更像是一個家族生意,依靠親戚幫忙管理運營,擴大企業規模。
而絕味鴨脖的創始人戴文軍曾是藥企市場部負責人,對營銷策劃、加盟體系和供應鏈系統的理解,顯然更深入和體系化。所以,絕味鴨脖一開始就定下了加盟模式。
2005年,周富裕注冊了“周黑鴨”商標,所有門店加起來也不超過個位數。而絕味當年才在長沙開出第一家門店,年底門店數量就變成了61家。
兩條路徑的選擇,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爭議頗大。2020年以前,周黑鴨絕對是外界和投資人眼中的好生意:
①直營模式能夠賺走生產鏈條上的所有利潤,無需和加盟商老板分成;
②通過鎖鮮裝(MAP包裝)把鴨脖最高賣到80一斤,單斤價格能賣到絕味的三倍,成功提高毛利率;
③相比散裝鴨脖,鎖鮮裝可以滿足商場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讓周黑鴨拿到坪效更高的商場點位。
所以,2020年以前,絕味雖有萬店規模,但與周黑鴨兩家公司的營收差距還只有1.4倍左右,然而,
,還仍然可以收取加盟費、管理費和食材費,反而抗風險性和生命線更長。
很顯然,加盟比直營還是更有優勢,對比其他萬店品牌來看也是,無論是抗周期性還是打破發展的天花板。
目前,絕味的門店數已經達到1.5萬家,而周黑鴨的門店數僅為3706家。
營收為人民幣23.4億元,同比下降18.3%。
2.打通供應鏈+物流體系
打通供應鏈+物流體系,也是絕味鴨脖能超越前輩們,成就萬店規模的關鍵一環。
簡單來說就是:絕味靠加盟迅速擴大規模,轉身做上游供應商,以絕對控制權把賣品牌、服務,以及食材賣給下游加盟商;
而周黑鴨是把貨賣給消費者,賺錢的核心,靠把單店效率和盈利做到最大。
放在奶茶界,就好像一個是蜜雪冰城,一個是喜茶;一個走平價加盟路線,一個走高端直營路線。
這其中,規模效應以及供應鏈體系下的強話語權,不僅讓絕味鴨脖在上游原材料的采購上有著更大的議價權;在運輸環節,門店密度和自建供應鏈體系,同樣降低了運輸半徑和成本。
成立至今,絕味在全國布局了20多個生產基地,基本覆蓋了西藏新疆之外的消費市場,產品運輸半徑被壓縮到了300-350公里。
而周黑鴨只有5個工廠,加上高鐵+順豐B2C的配送模式,運輸成本天然更高。2020年,絕味單噸運輸成本僅為周黑鴨的一半。
3.低價策略,打法上“農村包圍城市”
鹵味的消費場景更貼近于“沖動型消費”,跟味道差異化其實關系不大,決定門店銷售額的往往是人流量+便利性。
所以,周黑鴨最開始走高舉高打路線,客單價均價在60元左右,門店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占比接近70%,且門店選址多在大型商場和交通樞紐為主。
依托商超和火車站的龐大客流量,周黑鴨的單店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坪效和利潤率。高客單價、毛利率高,這也是周黑鴨前期備受資本市場看好的核心原因。
相比之下,絕味鴨脖的價格和選址,就顯得更親民一些:客單價均價30元左右,走低價策略,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打法。
所以,最開始絕味鴨脖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選址也多在街邊小店,近兩年才逐漸往一二線密集滲透。尤其在,在上游工廠密度和運輸半徑的優勢下,新增門店的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
并逐漸形成一套“低門檻吸引加盟商開店—形成規模優勢—建設供應鏈壓低原材料成本—進一步增加利潤空間吸引加盟商開店”的正向循環。
三、總結:
零售的本質,是物美價廉。
這一點,在餐飲領域的萬店品牌身上,也都可以得到印證。
甚至跨行業、跨市場乃至全球領域都是完全通用的,比如SHEIN以及拼多多,物美價廉是貫穿全球生意的不二法則,這也是決定市場份額大小的首要因素。
但好生意的評判,不是只有物美價廉,尤其是在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情況下,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也越來越細分、多元,不同的生意只要能滿足部分人的喜好,就有存在的空間和價值。
但想要更長久的品牌生命周期,一定是來自對市場的深度洞察和貼合度,即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和審美,畢竟,世界永遠都是屬于年輕人的。
參考資料:
1.《周黑鴨、煌上煌、絕味鴨脖等乘風破浪,千億鹵味市場誰能站C位?》,餐飲品牌觀察;
2.《絕味vs周黑鴨,誰是中國鴨王?》,遠川研究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