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飛入尋常百姓家

□ 閆 冬
近年來,隨著“預制菜”概念的興起,簡單烹調就能吃的預制菜在不少餐館、外賣中被廣泛使用,預制菜的消費市場正快速擴大。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這一新生事物。日前,有消費者反映,在某酒店吃飯的時候,發現有些菜的味道跟之前吃的不太一樣,后經了解,發現食材為預制菜。對此,酒店服務人員解釋,有些菜品確實是預制菜,但是質量肯定沒問題,能滿足客人在較快時間內吃上飯的要求,而且味道差別其實不大。對于消費者提出的預制菜品與新鮮菜品相比營養是否有差別的問題,該服務人員表示“營養價值應該差別不大”。很多上班族也認為,之前點的一些外賣有可能是預制菜,但是商家并未標注,想了解預制菜的味道以及營養究竟如何。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表示,預制菜的概念雖有少數標準說明,但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清晰界定。“如果說不是當時做的就叫做預制菜,那么連醬牛肉、速凍餃子、提前做好的半成品紅燒肉等也算是預制菜。”
范志紅解釋稱,理論上,判斷預制菜要看是否做好之后沒有馬上吃,而是儲存了一段時間再重新加熱食用,有可能是滅菌后常溫儲藏,有可能是冷藏或冷凍儲藏。和做好當時吃相比,菜品存放一段時間重新加熱再吃,營養素會有一些損失,具體情況比較復雜。有些營養素損失很小,比如蛋白質、鈣、鐵等,有些損失較大,比如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C等。此外,菜品長時間存放導致鹽滲入內部,在同樣咸度情況下,含鹽量會上升,不利于慢性疾病預防。
對于菜品味道是否不同,范志紅認為,食材的風味變化因食材而異。相對來說,蔬菜等產品差異較大,而肉類影響則小一些。對于商家使用預制菜是否應該說明,她表示有所說明最好,但目前還沒有相關法規。
范志紅最后表示,關鍵還要看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感知程度。她打了個比方,紅燒肉一般要燉1~2小時,炒菜從切到炒完通常也得20分鐘。要快速出餐,就得預制半成品,最后下鍋熱一下或合炒一下。“又要快,又要便宜,又不能預制,很難實現。”她說。
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預制菜銷量不斷增長,成為年輕群體的新寵。與此同時,日常家庭尤其是大城市居民在做飯時也開始使用預制菜品,預制菜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對預制菜有不同認識,預制菜產業仍在快速發展,它節省了商家與消費者的時間成本,有效化解了家庭烹飪痛點,讓菜品簡單易做,未來還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此前,有媒體報道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中國質量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預制菜行業專題研究:C端滲透提速,老字號餐企順勢發力
下一篇:午評:A股三大指數震蕩漲跌互現,預制菜、乳業等消費板塊走高,超導概念遭重挫對比張翰的手,風月片教主徐錦江的“膠帶纏身體”就很紳士了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