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餐飲:以前是“印鈔機”,現在是“賠錢貨”?

曾幾何時,在商場(購物中心)開店是不少餐飲商家的最佳選擇:購物中心客流量大,就餐環境比較優雅,餐飲門店往往都是集中在一兩個樓層,在就餐高峰期,有的餐飲門店哪怕“撿”因旁邊店鋪客滿而另選他家的食客,都能保證足夠客源。
不過,購物中心對于餐飲企業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一位餐飲商家在微博上稱:最近有很多新購物中心招商找我,我拒絕了。我問招商人員:購物中心已經過剩了,為啥還要開這么多新的購物中心?他們也回答不了,只表示:招商更難了。2017年之前,是購物中心的紅利期,那時候購物中心還沒這么多,餐飲門店菜品只要不是很難吃,就能賺錢。
這位商家還指出,為啥很多餐飲企業現在不行了?因為之前錢太好掙了。于是很多餐飲老板、投資人得出一個觀點:餐飲好吃不是關鍵。
他認為,在購物中心做餐飲已從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變成越來越難做的生意,這話其實是有道理的。購物中心越來越多,但進去逛的人越來越少,在不少城市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購物中心:從4500家到5685家2017年,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王佳茜就曾指出,在過去10年,中國的購物中心高速增長,增速達到兩位數,光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就有超過500個購物中心。
到了2022年,據贏商大數據統計,僅這一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就達366個,體量3268萬平方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購物中心存量項目達5685個,體量達5.03億㎡。這意味著,相比于2017年,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增加了將近1200個。
如果將視野置于宏觀經濟的發展層面,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44萬億元,2017年社會消費總額為36.6萬億。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2017年則為7.18萬億。
對比以上數據,我們就能發現,2022年,在購物中心數量相比2017年增加26.3%的情況下,社會消費品總額僅增加了21%,其中,人們花在網購上的錢相比于2017年增加了近一倍。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長率低于購物中心增長率,且電商行業在社會消費品總額切走了更大的蛋糕,均攤到每家購物中心的人流必然減少。
引流場景不斷消失很多人選擇去購物中心,是因為購物中心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比如,女孩子愛逛購物中心,是因為可以在購物中心的眾多女裝、化妝品門店或專柜挑上大半天,情侶選擇商場,是因為影院是當下購物中心的標配;父母周末去購物中心,則是陪孩子上教培。人們逛渴了,要喝飲料、咖啡,逛餓了,要吃飯,商場餐飲和咖啡等門店就能獲得客源。
然而,隨著生活及消費方式的改變,購物中心的引流場景正不斷消失。電商平臺相比購物中心豐富得多的服裝、化妝品品類,以及“宅文化”的興起,讓女孩子在家用手機就能一鍵購物;教培產業的收縮,以及近年來露營經濟的興起,讓父母有了周末陪伴孩子的新玩法;電影產業近兩年受新冠及防疫等因素影響,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影片上線數量與質量,似乎都不如以往,今年以來雖然呈現回暖趨勢,但供需兩端仍待進一步提振。
不得不說,新冠及防疫對于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不小。這兩年,在于餐飲企業為了挽回因停工停業帶來的損失,以及應付高昂店租、人工等成本,在菜品價格上漲方面過快過急。同時,部分消費者也因疫情影響,收入有所下降,同時對未來增收預期轉弱,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比例增加,對于所謂“價格刺客”的容忍度下降。
不久前,我應朋友之邀,在位于成都太古里附近某購物中心底層的一家飯店吃飯,三人隨便點了四個菜,總計消費600多元。大家明顯的感覺是,相比之前在這家店的消費,菜量明顯減少,而價格卻在上漲,或許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光顧此店。
此外,該店在就餐高峰期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可謂經營慘淡。我吃完飯順便逛了一下這家好久沒來的知名購物中心,無論是服裝專層還是其他樓層,都看不到幾個人。
收租模式or付費會員制其實,對于這一現象的發生,購物中心經營方同樣要反思。長期以來,國內不少購物中心做的是典型“地租經濟”,拿了一塊地蓋樓,蓋好后對外招商,引入包括餐飲門店在內的各類業態,然后定期收租。
有在購物中心開店的餐飲商家就埋怨道,管理方平時看不到人影,只管年年漲租金。有些購物中心為了追求開店率,導致所開餐飲門店同質化嚴重,同一樓層,有4家牛蛙品牌,2家烤魚店,2家相同價位的海鮮自助。為了吸引客流,管理方所推出的價格促銷活動越來越頻繁,還強制餐飲商家參與。如此管理方式,必然會讓餐飲商家選擇放棄。
其實,之前眾多超市也采取了類似收租模式,但山姆、開市客(Costco)則采取了不同的經營方式。比如山姆在供應鏈上做精5000個優質單品,尤其是在商品品質和價格上,做到了“又好又便宜”,比如各類口感好、采用動物奶油等優質原材料、價格相比其他超市也更有優勢的甜點,沒有任何食品添加劑也沒有添加糖的酸奶等。同時,山姆還在根據消費者口味、營養、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不斷開發新品,或者對已有品類進行升級,據稱在短短兩年時間里,推出的新品及升級品類數量達到近600款。
山姆、開市客(Costco)采取的是付費會員制,就此可以篩選出愿意為此方式買單的中產顧客,然后以較高的性價比商品,在已有會員中形成口碑效應,進而吸引新的顧客。
換言之,山姆、開市客(Costco)的成功,在于管理方時刻緊盯國內中產人群的消費新需求和生活新需求,用高品質和價格優惠,讓顧客“買了還買”。
所以,開個購物中心就等著收租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從中國經濟發展和國民消費趨勢來看,總體仍處于增量市場,但購物中心經營模式必須升級,同時在物品質量、服務創意和引流場景開發上下功夫,當然,這也是餐飲商家必須要做好的長期功課。
畢竟,不是消費者越來越挑剔,而是購物中心和餐飲商家面對的是相比70后、80后,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很大變化的90后、00后。面對全新的消費人群和需求,仍活在過去的購物中心和餐飲商家注定被時代所淘汰。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遠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