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門店“崩盤分裂”,靠賣中餐自救:昔日咖啡大王“走下神壇”?

引言
曾幾何時咖啡和西餐這樣的餐飲在我國鮮為人知,絕大多數老百姓只是在朋友的介紹當中聽說過這些從未見過的外國餐飲。直到開放時期到來以后,我國大量外企紛紛涌入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將咖啡和西餐等大量西方飲食文化帶入國內,而上島咖啡則賺到了第一碗羹。
彼時我國咖啡市場既沒有星巴克也沒有瑞幸,只有很多一二線城市遍布著幾家上島咖啡的身影,因此上島咖啡在當時成為高端餐飲品牌的典型代表,成為無數男女相親時的必經之地。就是這樣一家在國內擁有3000家門店的高檔西餐品牌,卻最終崩盤分裂,淪落到賣中餐來自救,上島咖啡究竟發生了什么?曾經的“咖啡大王”又為何走下神壇?
一.上島咖啡淪為“中西混合”餐廳
事情還要從一位探店顧客前往上島咖啡吃飯說起,當時這位顧客和其余三位朋友共同前往上島咖啡吃飯,結果4個人點了20道菜,其中一半以上的菜品都來源于中餐的風格。
這名顧客發表的微博瞬間引發國內網友的廣泛討論,因為在很多人的心中,上島咖啡是一家平時消費很貴的高端餐廳,為何會淪落到以賣中餐為生呢。
隨著上島咖啡爆火,還有很多前段時間去上島咖啡的網友發表了不同的微博內容,這些微博內容直接說明了上島咖啡不僅售賣中餐。
而且每一家店所售賣的中餐都有所不同。比如說在山東的上島咖啡店鋪賣著九轉大腸,而在湖南的上島咖啡店鋪卻賣著麻辣鴨舌。
如果是售賣中餐的營銷模式倒還說得過去,但上島咖啡不同的菜品卻讓網友感覺這“太不連鎖”了吧。
最尷尬的莫過于上島咖啡的價格,20道菜品不僅量大而且價格甚至沒有超過千元的水平,這還是我們曾經認識的那個上島咖啡嗎?
要知道上島咖啡曾經的一杯咖啡,售價都在近百元不等,一份西餐加咖啡的套餐更是幾百塊錢都打不住。
從昔日城市里最高端神秘的咖啡店,到現在靠賣地方性中餐存活,上島咖啡究竟經歷了怎樣殘酷的命運?
二.上島咖啡的成與敗
國內上島咖啡連鎖店的成立源于一九六八年創始人陳文敏前往日方土拜訪一位朋友,這位朋友邀請陳文敏前往當地一家上島咖啡品嘗。
不喝不要緊,陳文敏當即發現這家咖啡店的咖啡口感非常奇妙,因此陳文敏決定將上島咖啡引入臺灣地區市場。
雙方很快簽訂協議并在臺灣地區創辦注冊了“上島咖啡”的商標,而這家咖啡店卻沒能贏得臺灣當地民眾的支持。
咖啡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尚未從國內普及,而咖啡較高的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直到大陸市場迎來開放政策,陳文敏決定帶著上島咖啡進入大陸市場。
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陳文敏拉來了7位股東提供資金的支持,而陳文敏則占股45%,其余的7位股東占股55%,上島咖啡由此迎來了轉機。
當時大陸市場對于咖啡這種餐飲店鋪可謂一片空白,因此上島咖啡在國內大陸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在二〇〇四年就已經突破了3000家門店。
隨著上島咖啡營收規模的劇增,陳文敏和其余7位股東在利潤分配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至此上島咖啡在大陸市場分為了上海上島和杭州上島。
而杭州上島是由陳文敏負責管理,上海上島則是由游昌勝等7位股東管理。
陳文敏的商業經驗以及對上島咖啡的運營理念非常深入,因此杭州上海的發展表現遠超上海上島。
氣不過的游昌勝等7位股東決定制裁杭州上島的發展,并將杭州上島告上法院。
雙方經過漫長的拉鋸戰,最終陳文敏獲得了官司的勝利,遺憾的是上島咖啡在此期間管理和經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再加上星巴克等品牌迅速席卷市場,上島咖啡最終淪落至尷尬的境地。
有句話說“貪心不足蛇吞象”,而上島咖啡的內訌恰恰印證了這個道理,如果陳文敏早期重視和防范股東爭權的問題。
盡早解決這些麻煩,又怎么可能導致上島咖啡的管理出現問題。
結語
再加上上島咖啡對于連鎖加盟制度的疏松,直接導致了上島咖啡口碑的一落千丈,最終落得如此境地,實在可惜。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