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冰廳來襲,新一代港式餐飲正用它最原始的樣子攻占內地

原標題:茶冰廳來襲,新一代港式餐飲正用它最原始的樣子攻占內地
來源:界面新聞
記者:盧奕貝
在北上廣深,茶冰廳正遍地開花。
顧名思義,茶冰廳是冰室與茶餐廳的結合體。冰室也叫冰廳,在粵語里早期說“飲冰”,指的就是去那些售賣紅豆冰、多士、公仔面等小食的冷飲店,1950-1960年代在香港流行。后期那些1980年左右流行開的香港茶餐廳,則更偏向針對工薪階層售賣的客飯套餐類主食。而眼下的茶冰廳既滿足了飲品、甜品的需求,也滿足了快餐正餐的需求,還覆蓋宵夜場景。
已經有許多品牌依靠這種商業模式開始連鎖化經營,并嶄露頭角。
在上海,小龍鳳餐室、東發道茶冰廳這類餐廳的門口經常大排長龍。有些品牌甚至吸引了資本的關注。比如,2019年創始于上海的合興發茶冰室至今已開出了36家門店,近期獲得了歐游集團的天使輪投資。
老牌香港餐飲集團也在依靠茶冰廳的模式進行創新。太興集團從2019年開始將旗下的敏華冰廳引入內地,在廣州開出第一家門店時排隊的食客需要等候3個小時才能入場。在2020年財報中,太興稱,受益于敏華冰廳的市場表現,其年度收益大增64.7%至4.93億港元,敏華冰廳也一躍成為集團第二大收入來源。
港式餐飲似乎找到了一條與眼下內地的年輕人好好相處的路。
首先是情懷。無論是合興發還是敏華冰廳,它們都試圖復制香港1970年代的“冰室”風格。合興發門店里,會1比1復刻上世紀老香港建筑,大大的旺角等香港地名牌隨處可見。敏華冰廳則喜歡用香港標志性的霓虹燈牌裝點門店,那些你眼下去不了的老牌藥房、百貨公司,這里隨處可見它們的招牌。
復古設計成為標配以外,餐品也是如此。比如敏華冰廳的招牌菜,除常見的菠蘿油、鴛鴦奶茶外,還有黯然銷魂飯,讓你立刻聯想起周星馳在電影《食神》里那些幾近玄幻地制作叉燒的場景。
有些時候,人們來餐廳并不只是為了吃飯。
電影《古惑仔》或者《阿飛正傳》里,港式餐廳的場景從不缺席。它與不停閃爍的霓虹燈、維多利亞港灣,錯落密集的摩天大樓一樣,是外界所認識的香港。在香港文化輻射力式微的當下,追本溯源式地重現黃金年代,是港式餐廳吸引內地客人的不二法寶——起碼對那些有拍照打卡需求的年輕人來說是。
眼下的茶冰廳比以往的茶餐廳也更懂這些年輕人。
合興發會在傳統港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比如那些一起切開就會爆漿的熔巖菠蘿包、灑滿阿華田的港式漏奶(即西多士也就是法式吐司的進階版),也會把避風塘這樣的經典港式做法運用到牛蛙身上。配合風格顯著的門店設計,這些都是非常適合在小紅書、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進行傳播營銷的舉措。
并且相比傳統餐飲,茶冰廳的出品仍是能做到標準化的。
據36氪報道,合興發創始人鄭翔天認為其出品更像肯德基模式,即大多數菜品都有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賴主廚。即使在人流量很大的情況下,也能滿足需求。在這種高效率的運營模式下,客單價在100元左右的合興達,目前單店月營收可達200萬。如今,拿到融資的合興發表示,要開啟全國性門店擴張。
某種意義上,眼下這類茶冰廳的打法,是踩在內地第一代港式茶餐廳的肩膀上逐漸摸索出來的。
2003年中國內地放開赴港自由行,讓一眾香港本土餐廳品牌開啟了黃金年代。香港當地生意紅火之余,不少品牌也試圖將觸角延伸至內地市場。太興自2004年開始已進軍內地,稍晚的翠華也在2009年便進入內地開店。
但這些茶餐廳在進入內地市場時更趨向于走高檔路線。比如,翠華會在門店中增設圓桌與單獨包廂。此外,為提升效率,它們開始建立中央廚房制作半成品,冷鏈配送至各個餐廳,僅需要二次加工就能販賣。在十幾年前,這鐘模式讓港式連鎖茶餐廳區別于其他地方菜餐廳,吸引了大批內地消費者。
但隨著資本大量涌入,內地餐飲市場的創新被激活,人們可選擇的餐廳太多了,港式茶餐廳逐漸式微。即使如太興、翠華餐廳為適應內地市場推出了如酸菜魚、小炒肉套餐等非粵式菜品,它們的業績自2015年左右后也在持續下滑。
內地餐飲,已經形成了有別于香港本土餐飲的一整套邏輯,這是建立在流量時代、人人由社交平臺獲取最新資訊的文化基礎之上的。而茶冰廳,則是港式餐飲學習適應這個市場的最新一章。
然而,從目前看,茶冰室也已經開始漸趨雷同,無論你去哪家茶冰室,似乎都能吃到爆漿的西多士與叉燒飯,走的也都是統一的1970香港風。在潮流退去后,茶冰室能繼續讓港式餐飲繼續輝煌,或是如香港影視文化般歸于寂廖,還有待觀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