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犯們在功德林監獄里的待遇,雖說沒有自由,但日子悠閑

1956年1月,為了便于統一管理分散在各地的戰犯們,這一年,決定把這些分散關押的戰犯們,集中在功德林監獄進行關押。
要說這功德林監獄,也是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晚清光緒年間創立的“京師習藝所”。
功德林監獄坐落于北京城北面的德勝門之外,至于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晚清時候,此處有一座香火比較旺盛的寺廟,名叫“功德林”。
到了民國,這“功德林”寺廟毀于戰火,段祺瑞執政的時候,就在這廢棄的寺廟上面,重新修建了一所監獄,起初叫“京師第二模范監獄”,后又更名為“宛平監獄”。
1914年,監獄開始擴建,由監獄里的囚犯參與對監獄的擴建勞動,此次擴建于1918年結束。擴建后的監獄,占地百畝,能關押上千人。
這座被人們俗稱為“功德林”的監獄,雖規模頗大,卻顯得有些不人道,里面連個像樣的廁所都沒有,至于洗澡什么的更是無從談起了。
進入功德林的大門,首先就是一個很空曠的廣場,廣場的南邊有三棟房子,前面兩棟房子是二層小樓,位于最后的那一棟是平房,在這三棟房子的中間有兩個小花園。
在廣場的東邊是一排平房,總共有16棟,這一排16棟平房就是監區,總共有300多間牢房,能關押1000多個囚犯。
這16棟平房呈放射形狀圍繞在一個八角樓的四周,這八角樓高幾十米,實際上是一個十六面的觀望亭。這個十六面的亭子,每一面都對著一棟監房,站在亭子上面的哨兵,能把下面十六個監區的情況盡收眼底。
從1949年到1956年之前,我軍所抓獲的戰犯們,都是被分散在各地進行關押。并且每個地方對戰犯的待遇不一樣,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規定。
為了便于管理,1956年才把那些分散在各地關押的戰犯們,轉去了北京的功德林進行集中管理。
在1956年之前,公布的兩批戰犯名單,其級別都是很高的,武將的級別是中將以上,文官的級別是省長以上。
1956年成立戰俘管理所的時候,對戰犯的級別又做了重新的規定,武將的級別降到了少將,文官的級別降到了廳長。
其中,一些人的級別雖然只有校官,或者只是一個督察專員,但因為犯下的罪行嚴重,也破格提升為戰犯,轉到功德林進行關押。
就當時全國的監獄系統而言,相比較之下,功德林監獄的條件是很不錯的,待遇也是最好的。本文來自頭條號“賤議你讀史”原創,其他平臺和作者均為抄襲搬運
進入功德林,戰犯們不必戴著腳鏈手銬,雖然監獄里有明確的管理規定,但是對這些戰犯們的管理,是比較寬松的。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牢房的門都不會上鎖,都是敞開著的,只要在規定的區域,戰犯們可以自由活動,沒人干涉。
戰犯們在監獄里面的生活也很自在,每天只需要從事一些象征性的體力勞動,譬如理發、打飯、搞衛生等等。在學習結束后,可以自由活動,要么躺在牢房的大通鋪上休息、要么和人閑聊于樹下、走廊上。
監獄里面的那個庭院,是戰犯們的文娛場所,戰犯們每天可以在庭院里打太極、下棋、打撲克等等。遇到節日,監獄的管理員會組織他們搞文藝晚會,由戰犯們自己報名,自己排練節目。
功德林里面還開設了一個圖書室,這在之前是完全沒有的事,也屬于是我國監獄的一個首創。
圖書室里面的書籍種類繁多,名人傳記、社會歷史、人文科學、文藝小說等等,也允許戰犯委托親屬送書,或者自己掏腰包購買書籍,經過審查后,把戰犯的私人書籍放置于圖書室。
像廖耀湘就喜歡看一些法學類的書籍,只是這方面的書籍在圖書室很少,他就自掏腰包買了一些書籍,放在圖書室。廖耀湘每天都會在圖書室待上一兩個小時,津津有味的閱讀他購買的書籍。
1960年,秦城監獄投入使用后,功德林的戰犯們被全部轉去了秦城監獄,開啟了自己另一段牢獄生涯。
?本文來自頭條號“賤議你讀史”原創,其他平臺和作者均為抄襲搬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