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吃之上海小吃

上海小吃的獨特風味,是隨著上海這個城市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是在本地傳統品種基礎上,薈集外地小吃精華,不斷改革提高而逐漸形成的。上海早先是松江府華亭縣內的一個市鎮,南宋咸淳年初,正式設立了鎮治,興建了官署、學校、佛廟、酒館、商店、民房。據記載,當時的小吃如上元節的春璽糖圓、五月五日的角黍水團、重九的栗粽花糕等傳統節日食品,在民間就已相當流行了。元代至元二十九年,從華亭縣東北分出五個鄉(其中包括今日上海的大部分市區),另建了上海縣。
蘇式糕點
明初,由于黃浦江水運條件改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上海遂成“東南名邑”。其時,小吃品種也有了相應的增加。如原稱“紗帽”的燒賣在當時就有了。據《嘉定縣續志》*記載,明代有面點“紗帽”,“以面為之,邊薄底厚,實以肉餡,蒸熟即食,最佳。因形如紗帽,故名。”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了江海關,至此,商業日趨繁榮,人口不斷增長,小吃又有新的發展。據《松江府志》、《上海縣志》載,上海及其鄰近地區僅米制糕類,就有薄荷糕、綠豆糕、花糕、蜂糕、柏糕、百果糕、丁香糕、薛糕等十多種。其中以上海舊城區太平橋的炙糕,回子家的薄荷糕,胡都憲家的柏糕,薛氏創制的薛糕以及三牌坊徐氏所制的三牌樓圓子最為有名。
面粉制品也很盛行,如當時城隍廟西
百果糕
轅門附近的隆順館,朝陽門外大街的施炳記都以售素面著稱。有關小籠饅頭,湯包的制作,《嘉定縣續志》中還有一段記載:“饅頭有緊酵、松酵兩種:緊酵以清水和面為之,皮薄餡多。南翔制者最著,他處多仿之,號為翔式。小者以湯佐之,曰湯包;松酵以白酒或堿水瘦面起酵蒸之,或作荷葉形,包肉以啖,皆宜即食,故曰出籠饅頭。
南翔饅頭
從城隍廟南翔饅頭店開設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翔式”饅頭至遲于清末已負盛譽了。上海自鴉片戰爭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以后,逐漸變成一個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大城市。外地具有各種風味特色的小吃先后傳來,小吃攤、擔遍地林立。此外,西式小吃也不斷增多。所有這些,都給上海小吃的發展以較大的影響。
上海小吃向以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為其顯著特色。諸如餅饅酥餃、團粽飯糕、湯糊漿羹、餛飩面條等花色達六、七百種,而風味之多也幾乎包括國內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在繼承和發揚上海小吃風味的過程中,還涌現出一大批名店名點。如城隍廟的南翔饅頭、鴿蛋圓子,滄浪亭的四季糕團、蘇式面點,喬家柵食府的十大名點,王家沙點心店的鮮肉酥餅、肉絲兩面黃,沈大成的節令糕團,五芳齋的糖芋艿、糖山芋、糖藕,美味齋的四式菜飯,小常州、鮮得來的排骨年糕,小紹興雞粥店的雞粥,杏花樓、功德林、玉佛寺素齋的廣式和素色月餅等等,都是各具特色、聞名遐邇的。
上海雞粥
上海小吃因時而變,節令感強。每當春季,松糕、春卷、湯團等陸續上市;時入盛夏,各種米制冷團、冷糕、粽子及冷面、素面等大量應市;夏秋交替,各種熱食糕團、面條、鮮肉月餅、蟹粉小籠等紛紛出現;隆冬之際,祛寒滋補的羊肉面及各種年糕又相繼供應。至于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特色小吃的內容就更為豐盛。而且在品種的配置上,既有高檔,又有一般,任憑消費者挑選。上海小吃選料講究,制作精細。一些名店名點特別注重選料,如制作糕團,選用上乘白糯;制菜飯、年糕用的粳米,選用青浦的上薄稻米或無錫、常熟的產品;制細沙用的赤豆,選用崇明的“大紅袍”;煮雞粥用的雞,選用奉賢、南匯等地近海的草雞;鮮芡實湯則專用蘇州南塘產的優質鮮芡實等等。
鴿蛋湯圓
小吃的制作工藝也是十分精細的。如鴿蛋圓子所用桂花薄荷糖油餡心,要經熬煮、攪拌、看絲、拌料、揉捏、搓條、切粒等多道工序,其中熬煮一關尤難掌握,不僅火候要恰到好處,就是攪拌也得相機而作,稍有馬虎,便熬不出理想的糖油來。鴿蛋圓子的外皮需經過浸米、磨粉、壓干、煮芡、渡粉、包餡、成形等工序。生坯熟后還需沾上芝麻末才能制成一只只香甜細糯、晶瑩透明、酷如鴿蛋的圓子來。
上海市的小吃供應方式靈活,使消費者感到方便。一般街道都設有一定數量的固定店、攤,交通要道或繁華地帶還設置了不少小吃亭和小吃流動車·以利群眾購買。此外,在顧客高度集中的城隍廟、中央商場、十六鋪碼頭、火車站等地的小吃店、攤形成的“小吃群”則又是一種網點布局。尤其是城隍廟和中央商場兩處,前者以湖心亭為中心,半徑不過百余米,而飲食店、小吃店就有十家,供應的品種繁多,甜咸俱全,適應消費者的不同口味,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方便。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國內知名連鎖餐飲企業總部分布1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