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了!研究:走路降低死亡風險,讓人更長壽,最佳步數是多少?

今天你的微信運動上榜了嗎?步數破萬了嗎?為了榜上有名,大家紛紛加入走路行列,互相分享走路心得。
2023年了,竟然還有人認為,日行過萬就可以延年益壽?
一、事實是,少走一些路,可能更健康
(一)日行萬步背后的故事:只是營銷策略
半個世紀以前,日本一位精明的企業家發明并銷售一款名為Manpo-kei的計步器,翻譯過來就是“萬步計”,廣告詞擲地有聲:“讓我們每天走10000步!”
被這聰明的營銷手段欺騙的,不止你一個人!
這個武斷的數字,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僅僅是因為這個數字容易被記住。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不久前發表了一篇的論文,內容是關于每日步數與全因死亡率的的Meta分析,包含了1999年至2018年間,來自亞洲、澳洲、歐洲和北美洲的15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包括47,471名成人和3,013例死亡)。
研究表示,與每天走步數最少的四分位數的成年人相比,每天走步數最多的四分位數的成年人死亡率降低了40%至53%。每天步數越多,全因死亡的風險越低,逐漸達到一個與性別無關但因年齡而異的水平。
對于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約6000-8000步時,死亡風險的降低趨緩。60歲以下的成年人每天約8000-10000步時,也到達這一水平。而超過這兩個數值的步數后,不會對延長壽命帶來額外益處。
換言之,我們并不需要每天走1萬步,就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了。
(二)走多少步能獲得最大健康收益?
今年3月28日,美國的權威研究發表了相似觀點的論文。《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揭示,每周保證4天達到8000步,能獲得最大健康收益。
這項研究3101名20歲以上的參與者,在超過10年的隨訪期間發現:
每周1到2天步數超過8000時,10年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4.9%。如果每周3到7天步數達到8000時,10年全因死亡風險會降低16.5%。不過,超過4天后,即使再運動,健康收益也不再增加。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建議,每日走6000步即可,6000步約等于成年人3至4千米的行走距離,即3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具體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并不是走路越多越好。
(三)運動強度同樣影響著健康
只看步數去走路,對健康的促進是很有限的。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應用生理學研究生項目主任 Carol Ewing Garber 博士說。“它不是基于任何特定的科學,你需要達到那么多的步數才能獲得健康或健身益處。”
運動對于健康的增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的強度。
英國萊斯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2019 年發表在《梅奧診所學報》上的一項報告,揭示了快走與壽命的關系。
該研究采集了約 47.5 萬人的走路習慣和死亡情況,其中大部分人年齡都超過 50 歲。研究發現,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大約能多活 15 年~20 年。
2019 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上的一項對近千人的研究發現,走路慢的人比走路快的人,各項身體機能提前衰老。
分析結果顯示:走路慢的人,其肺、牙齒、免疫系統的狀況都更差,抓握能力更弱,平衡力差,手眼協調性也不好;大腦更加“顯老”,大腦體積和表面積更小,而且大腦皮層厚度也更薄,認知能力下降更快。此外,走路慢的人“面部年齡”也更大,即更顯老。
二、運動量因人而異,這類人不宜多走
(一)不同年齡段,每天最佳步數不一樣
就個人而言,定期、適量的運動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追去“萬步”,不同個體之間的最佳運動量也存在差異。
1.兒童/中青年:
每日平均走一萬步也沒有什么問題。
2.經常鍛煉的人:
不必為此降低標準,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頻率作調整,適當增加運動頻率。
3.60歲以上的老人家及體質較弱者:
運動需循序漸進,步行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長時間走路后應該注意休息。
4.有基礎疾病或者關節炎患者:
不建議一次性大量步行,可根據醫生建議,選擇其他方式的運動。
(二)運動養生?做錯可能“毀膝蓋”!
對于中老年人而言,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運動步數超過自身可承受范圍后,會引發相應的危害,例如加速關節的磨損、導致骨骼壓力較大,還有踝關節受損、肌肉勞損……而劇烈的暴走,甚至有誘發心臟疾病、骨骼疾病的風險。
張女士每日堅持走兩萬多步,幾個月后,膝蓋總是有酸脹感,有時走路還會疼痛難忍,她以為是自己鍛煉不夠,體質虛弱。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她的膝關節已經有比較嚴重的積液,醫生判斷可能是運動過量,滑膜炎導致的。
骨科醫生還提醒,上了年紀的人,鈣質的流損本來就較快,不建議盲目追求步數。步行運動應該量力而為。
三、科學的步行方式至關重要
著名的心血管教授胡大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理解,有效步數之外的步數除增加運動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改變人的活法,即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例如從見椅子就想坐下,改變為更愿意更習慣運用機場車站候機候車、茶歇、開會早到各種碎片時間累積步數;逐漸養成能站時不坐著,能走動,不靜著……
我們在日常的步行運動中,還需要注意這些:
1.走路時間:至少30分鐘,不建議在特別餓或特別飽的時候步行。
2.走路裝備:一雙舒適寬松的運動鞋十分重要。鞋子應合腳,不要擠壓腳背,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有較好的減震作用,可以緩解身體重量的沖擊。
3.走路地點:公園或塑膠場地,在一些較硬的水泥地上,可能會施壓膝蓋,造成磨損。
4.走路姿勢:擔心走路傷膝蓋?不妨換個姿勢走路。在走路時,需要保持雙側腳尖朝向正前方,雙腳分開的距離與骨盆距離一致,不要外八字。走路的步幅盡量大一些,雙臂隨著身體走動而擺動,不要貼著身。同時,應自然向后拉,使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空氣。
參考資料:
[1]Daily step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 analysis of 15 international Cohorts. Open Access · Published: March,2022。
[2]Association of Daily Step Patterns With Mortality in US Adults. Original Investigation | Public Health. March 28,2023
[3]Francesco Zaccardi et al. Comparative Relevance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Adiposity on Life Expectancy,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19). DOI: 10.1016/j.mayocp.2018.10.0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落花枝葉知多少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