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中的大將軍王孝杰,真實歷史上的他是如何威震西域的?

神探狄仁杰四部曲,可以說是眾多80后、90后心中的傳奇電視劇。劇中,狄仁杰與李元芳的經典組合無往不利,屢建奇功,為大唐的邊疆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有一位大人物始終以大軍護佑我們的神探組合,那就是大將軍王孝杰。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位王孝杰的戰功絕對貨真價實,曾經在邊境危機之中逆勢而上,立下了收復西域的赫赫武功。
01 西域危機公元689年,武則天派遣韋待價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安息道行軍”,召集天下精兵十余萬向西意圖進軍中亞,卻不料遭到了吐蕃人的“截胡”。吐蕃大軍趁唐軍在河西走廊艱難跋涉之時,“大入西域”,連破高昌以西各城,將塔里木盆地邊緣的龜茲、疏勒、焉耆、于闐等邦悉數征服。唐軍受挫于焉耆城以東,連戰不利,只得回師。次年,北方的后突厥汗國又發兵天山以北,意圖再次建立橫跨東西的大突厥帝國,武周扶植的阿史那布真之子斛瑟羅在北疆兵敗退軍。至此,天山南北的西域大地全部淪喪(除西州、伊州)。
02 大將出征轉機出現在公元692年。那一年,吐蕃南部發生了羌蠻降唐事件,由此引發了吐蕃當政的噶爾家族與贊普在軍事政策上的尖銳對立,吐蕃軍隊不得不大量南調,從而導致西域地區兵力空虛。正是由于果斷地捕捉了這一有利戰機,志在反攻西域的武則天破格起用了一度淪為吐蕃戰俘的王孝杰,授其全權主持這次大規模反攻。王孝杰本是儀鳳三年(678)應募從軍的“猛士”,劉審禮伐吐蕃之役,拜前軍副總管,兵敗被俘,留蕃多年釋歸,洞悉蕃中虛實,派系之爭,因而被武則天慧眼提拔,以為大將。長壽元年(692),武周發動了名為威武道行軍的對蕃反攻,擢王孝杰為行軍大總管,一場復仇者的戰爭就此打響。
03 狂戰西域此次出戰的王孝杰副手也十分強悍,分別是洞悉西域山川形勢的庭州刺史——漢家猛將唐休璟,與繼續效忠于武周王朝斛瑟羅的忠實黨羽——胡族勇將阿史那忠節,后者長期屯住天山南麓,掌握了大量胡騎精銳。據碑記記載,王孝杰的討伐大軍“飛懸旌而西上,擁戎卒以啟行,鳴鼓角于埊中,竦飛劍于天外,…賊徒俄潰,如秋風之掃落葉。”由唐與突厥組成的聯軍大破吐蕃冊立之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綏子,又在塔里木盆地南緣大敗前來支援的吐蕃援軍。當年冬天,王孝杰所率軍隊成功收復包括焉耆、龜茲與疏勒在內的塔里木盆地諸城。而天山西北的碎葉城北疆諸地則于前一年就被異姓突厥強部突騎施酋長烏質勒所收復。烏勒質“置二十都督.督兵各七千。”因為都督乃唐朝官制,烏質勒以唐制編制部曲,表明仍矢忠朝廷。西域戰罷之后,王孝杰奏言須增兵西域,長期屯戍留守,以全面鞏固西陲邊防。武則天采納了他的意見。“自此復于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以鎮之。”“既征發內地精兵,遠逾沙漠,并遣資糧等。”于是,武周-唐王朝的西陲邊防體制又建立和鞏固起來。次年,安西定治龜茲,四鎮重新恢復,復置為安西大都護府,西域再次恢復了大唐之榮光。
王孝杰此次西征充分運用了天時地利,又充分利用了西域境內的親唐勢力,再加上以之為首的遠征軍團高層對西域吐蕃的形勢判斷準確,最終促成了此次戰役的大獲全勝。參考文獻:1.安西與北庭2.中國全史百卷本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