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小火鍋不沸騰(沸騰的火鍋,難再造下一個“海底撈”)

做為中國餐飲行業最小的賽車場,甜品的入局者前赴后繼。現如今,隨著甜品巨頭的業績表現欠佳,不少人懷疑甜品還有消費市場嗎?今后,是歸于平靜卻是會再度融化呢?
“做為海底撈最小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業都不會持續增長。”張勇的一句道出了整個甜品業的心酸。
曾經,海底撈是甜品屆學爭相學習的樣本,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常年登上暢銷書的榜單,現如今,雖然擁有1500多家店面,但似乎已開始被消費市場重新審視,翻劉審禮打入冷宮、單店營收降低、這一切都反映在了股價上,民資消費市場用腳投票,股價據距最高點打入冷宮過半,蒸發了超過2500億港元的市值。
△圖片來源:攝圖網
做為開創了小甜品產品線的呷哺呷哺的日子也不好過,2021年H1(一季度)虧損4693多萬元,虧損局面已持續3年,還未扭虧為盈。
而后繼者撈王卻想要再開辟一種代表港式甜品的神話,9月2日,據港交所披露,港式甜品連鎖店撈王(Laowang Holding Limited)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若其成功上市,則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后,第三家上市的甜品國際品牌。
東方證券研報中曾指出,到2023年,僅甜品店面的消費市場體量便可以超過8000億,海底撈、呷哺呷哺、撈王、巴奴等新老國際品牌相繼涌現,甜品行業,看似永遠融化,持續火熱,背后卻是早已膠著的紅海競爭。
01.展店、關店,一家店只賺300元?對于甜品行業而言,什么最重要?菜品?味道?服務?或許都不是。
幾年前,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的一句話,是現如今甜品消費市場很好的注解,“頂天立地不如鋪天蓋地”。
無論是被稱為的“甜品一哥”的海底撈,卻是“小甜品第一股”呷哺呷哺,或是將要邁入民資消費市場的撈王,都開啟了瘋狂拓店模式。
截至2021年一季度,海底撈全球店面達到1597家,2020年底,這一數字是1298家。6個月的時間,海底撈新送出299家店面,平均每天要送出1.6家店,如果對這一數字沒什么概念的話,我們再拿去年同期做對比,2019年,海底撈新展店面數量是130家,今年僅用半年就讓這一數量翻倍,海底撈的展店之心急切。
呷哺呷哺做為小甜品的代表,也在踐行這種收縮的價值觀,2021年H1(一季度),呷哺呷哺新開咖啡店40間,目前為止共經營1077間呷哺呷哺國際品牌咖啡店,今后三年內,其旗下的創新國際品牌“湊湊甜品”計劃以每年新開80至100家店面的速度持續收縮。據Tech地球了解,海外消費市場也在積極產業布局,其中,中國香港地區年底前落戶8家,新加坡店面也在籌備中。呷哺把店面的收縮歸結成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準備要奔赴民資消費市場的撈王看起來也學起前輩,開啟了迅速收縮計劃,根據招股書,撈王目前在中國內地開設了135家連鎖自營咖啡店,及在臺北的一家。按2018—2020年新咖啡店開張總數而言,撈王是國內港式甜品增速最快的一家,過去三年分別新開19、19和38家咖啡店。依靠這樣的拓店速度,撈王迅速占有1.7%的消費市場份額,在整個中國甜品咖啡店消費市場中排名第四。
甜品做為中式正餐,在近4萬億的餐飲消費市場中獨占鰲頭,根據不同的統計口徑,甜品消費市場體量將在5218-6000億間,想在這條龐大的消費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展店成為了搶占龐大賽車場的基礎,但是體量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做為三家里最晚登陸民資消費市場的,撈王體量最小,估值最低。從數量看,撈王11年店面數量甚至比不上海底撈在半年的收縮速度,但展店也并不意味著體量效應遞增。
2021年一季度,擁有1597家的海底撈營收200.94億,凈利9650多萬元,是2019年同期凈利的十分之一,平均單店凈利6多萬元,再均攤到日,每天凈賺僅為334元。同期撈王凈利2145多萬元,平均單店凈利15.8多萬元,是海底撈的2倍多。
呷哺呷哺則在一邊展店,一邊關店,創始人賀光啟曾坦言,呷哺呷哺已陸續關閉了200家虧損的店面,但一直虧損仍是無法扭轉的現實。
做為餐飲業最重要的指標翻劉審禮,已開始遍布的新店影響中下滑,2021年一季度,海底撈平均翻劉審禮為3.0次/天,呷哺呷哺1.8次/天,撈王為2.4次/天,而距離各家的高峰期時都幾乎打入冷宮。新店已開始蠶食老店的流量。
02.向上or向下,都是困局“一三線城市加密,四線以下城市布點。”
這是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今后規劃的店面產業布局策略,持續下陷成為了海底撈今后深耕的方向,哪怕曾經在顧客的印象里,這是個不算平民的國際品牌。
而財報卻道出了海底撈的下墜,2020年,海底撈人均消費為112.8元,而2021年同期下滑至107.3元。
在展店方面,海底撈仍不斷走向下陷消費市場。今年送出的一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中,一線和三線城市的翻劉審禮分別為4.7次/天,4.9次/天,2018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5.1和5.3。
△海底撈財報
相比于海底撈的不斷向下,呷哺呷哺和撈王則不斷上探。近三年,撈王的人均消費分別為120.3元、123.7元和128.1元,持續增長態勢,客單價已超過海底撈。
做為陪伴著80后、90后成長起來的呷哺呷哺,曾經是學生、白領就餐平價小甜品的代表,現如今也在慢慢漲價,很多普通顧客都對此有感受,李梨告訴Tech地球,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去呷哺呷哺,價位劃算,而且能吃得很豐富,前幾天又去呷哺感覺也沒吃什么,就花了近100元。
△李梨提供最近在呷哺呷哺消費記錄
很多顧客都感覺呷哺呷哺變貴了,這可能不是感覺,是事實。
2016年人均消費為47.7元而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已變成了62.3元
呷哺呷哺在做升級的動作,人均客單價已2016年的47.7元漲到了62.3元。除此之外,呷哺還產業布局了客單價在120元左右湊湊,創始人賀光啟重新執掌呷浦后表示,呷哺集團仍會產業布局中高檔消費市場,將在明年正式推出新國際品牌“呷哺X”,定位在人均90元左右。從60-120的客單價區間,呷哺均有入局。
但在無論在下陷卻是向上的消費市場,呷哺的對手都不少,日式牛肉飯出名的吉野家已在8城11店新增了“自助小甜品”;和府撈面同時開售了6款小甜品;做為最小的中式快餐連鎖老鄉雞也介入,上新了38元的雞湯鮮蔬小甜品等,廣告歌高檔價位的巴奴叉燒甜品也孵化了小甜品國際品牌“桃娘下飯小甜品”,開始搶奪呷哺呷哺在小甜品消費市場份額。
在整體消費市場分布上,甜品賽車場的玩家,也無法做到贏者通吃。
呷哺呷哺的大部分店面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南方消費市場始終是呷哺呷哺的一塊“心病”。
2020年報中,呷哺呷哺重點提到因店面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區營運產業布局失衡,2021年將集中開發華東、華南消費市場。今后三年內,華南將是呷哺呷哺收縮的重點地區。
而撈王的問題是向北收縮受阻,初創期的撈王是將港式甜品引入華東消費市場,隨后一直以上海為大本營,逐步向江浙滬發展,近年來雖然北京、西安、重慶等地均有產業布局,但這仍然是一個由南方占主導的消費市場。
從事重慶甜品供應鏈的趙先生告訴Tech地球,海底撈能前期能憑借知名度迅速打開消費市場,也能在很多好的點位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獲得店面,但到后期,這套打法不再適用了。
外部環境變了,內部也開始動搖。先是那張流傳廣泛的呷哺前總裁趙怡朋友圈截圖,她稱自己在結束工作回程路上,在高鐵廁所里“被迫”參加了這場長達一個小時“罷免自己”的會議。
后有,8月海底撈老板娘舒萍、海底撈的第二大股東施永宏雙雙辭職的消息。與戰略產業布局向上卻是向下有關的,或許更深入的卻是管理問題。
我們可以做個粗略的計算,以海底撈為例,新開了290多家店,按單店100名員工,就有3萬新員工,這批人如何融入海底撈文化并落地到服務,是對管理層的新考驗和挑戰。
“海底撈從創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建立過完全科學的制度。”張勇足夠坦誠清晰,卻也說明餐飲的舊把式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消費的變化。
03.投資人愛了,年輕人卻退了?海底撈、也許在短期內因為各項數據的不夠漂亮,遭遇了二級消費市場投資人們的用腳投票。但這并不妨礙一級消費市場投資人們已開始火熱地圈定標的,培養著捷伊下一個“海底撈”“撈王”。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41萬家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包含“甜品”,其中,超九成為個體工商戶,且注冊民資在100萬以內。 我國甜品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注冊總量穩步上漲。今年以來,以工商登記為準,截至2021年9月9日,我國今年已新增超4.5萬家甜品相關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甜品對顧客的吸引力有多強?齊悅告訴Tech地球,“由于領導是海底撈會員,每次團建都會吃海底撈,現在吃海底撈真的吃膩了,自己出來選擇就不會選擇。”穩定、崇尚標準化、品質如一的赫赫有名連鎖甜品或許沒有一絲絲改變,而捷伊顧客以及他們多元化的消費訴求卻已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中餐原本是一個難以標準化,無法擴大體量的消費市場,此前也并不被民資看好,但對于甜品產品線來說,擁有復雜度低、連鎖性強,可復制的優勢,逐漸開始被民資青睞。
有人廣告歌高檔,據2020年數據顯示,巴奴只有75家直營店,年營收就達15億。與潛在競爭對手海底撈不同,巴奴甜品走更加高檔的消費市場定位。據大眾點評公開數據顯示,巴奴甜品客單價是160元,遠高于海底撈。今年6月,巴奴獲得了5億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民資、番茄民資等,此輪融資過后傳聞其估值高達200億。
△圖片來源:攝圖網
也有國際品牌專攻口味,重慶甜品國際品牌周師兄,是重慶本地最小的直營甜品國際品牌,連續三年入圍黑珍珠咖啡店指南。8月2日,周師兄甜品宣布,獲得黑蟻民資獨家A輪億投資。截止2021年7月,周師兄才有21家直營店面。
明星也在覬覦著這個生意:鄭愷的火鳳祥、陳赫的賢合莊、包貝爾的辣莊、薛之謙的上上謙等,人人都在入場分一杯羹。
據賢合莊總部招商經理告訴Tech地球,目前,已有加盟店超過600家,這一速度有迅速趕超赫赫有名連鎖店的趨勢。在加盟費用上,二四線城市大約45-60萬的價格,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玩家涌入。
不是甜品不香了,而是年輕人的選擇真的太多了。
但這可能又是一個捷伊輪回。曾經紅火的“麻辣空間”“小肥羊”“德莊”等連鎖甜品已不再在年輕人選擇的清單上,新晉國際品牌、網紅餐飲能火多久還需時間檢驗。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蓬則認為,赫赫有名連鎖甜品店在服務上沒有差異化,必須要在品質、場景、服務體系和客戶粘性、創新等方面進行提升。這可能是即將上市的撈王等甜品國際品牌,也會面臨的發展難題。
整個行業已開始向行業龍頭領域過渡,從甜品口味上來說,無論是海底撈廣告歌的川菜甜品,卻是撈王廣告歌的港式甜品以及滇式甜品,椰子雞海南甜品,潮汕牛肉甜品,甚至更行業龍頭的巴奴的叉燒甜品,以及譚鴨血的鴨血甜品,都是在無限的行業龍頭這個大消費市場。
不僅是同賽車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替代品、衍生產品也花樣層出不窮。“宅家經濟”盛行讓甜品的衍生產品“自熱小甜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三只松鼠、良品鋪子這樣的零食廠商也在積極進入消費市場,連完全不搭邊的互聯網公司B站,都在上海為集紀錄片《生活如沸》開了第一家官方體驗店。
行業龍頭產品線跟衍生產品已開始蠶食著,原本龍頭企業的增速和體量,而整體甜品咖啡店消費市場CR5 (前五名國際品牌消費市場占有率)僅為5.5%,即便是體量和營收都是老大的海底撈,也只占2.2%,呷哺僅占0.8%,一步步地圈地盤,仍然是費力不討好的苦生意。
甜品像是一個蒸蒸日上永遠融化的消費市場,但這個寬闊的賽車場,似乎也永遠充滿最小的變化。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2016.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該文,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該文出處。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該文,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該文出處。相關標簽: 海底撈 甜品 呷哺呷哺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