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為什么要追太陽,他的死為什么會跟一條龍有關?

夸父是一位上古大神,其形象始見于《山海經》。雖說,后世將“夸父逐日”的故事演繹成多個版本,但大體的意思卻是如出一轍的。
其實,這個故事本身就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那就是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呢?《大荒北經》給出的解釋是:“不量力,欲追日景。”表面看來夸父此舉根本沒有動機,純粹是無聊滋事。然而,仔細尋味之下,便會發現這個解釋并沒有道明事情的原委,充其量是在評價夸父的行為屬自不量力。
不得不佩服后世文人的腦洞,有不少人認為夸父逐日的神話是“后羿射日”的續篇。但是,在夸父逐日的動機上,后人亦有分歧。
第一種說法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有十個太陽,這些太陽曬死了數之不盡的先民,其中,尤以夸父部落的死傷最為慘重。夸父是一名勇者,他想殺掉十個太陽為族人報仇,沒想到卻被后羿這位英雄搶了先。
后羿是個非常理智的英雄,他并沒有將太陽趕盡殺絕,而是留下一個太陽為世界驅散黑暗。然而,夸父顯然沒有這樣的思想覺悟,被仇恨左右的他堅持要將僅剩的太陽除掉。所以,夸父才會不遺余力地追趕太陽,哪怕累死也在所不辭。
第二種說法是,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后,最后一個太陽受到了驚嚇,再也不敢與人類打交道,它向著苦寒之地一路逃亡。太陽逃跑了,大地迎來了黑暗。人們雖不會受日曬之苦,但卻飽受寒冷之刑。沒過多久,就有不少先民因寒冷被凍死。
夸父的部落地處極地,氣溫本來就很低,如今,沒了太陽的照射,族人根本耐不住苦寒,十有八九都在黑暗中被凍死了。夸父不忍心看族人受苦,想要將最后一個太陽接回來,于是,便拼了命地追趕最后的希望。
這兩種說法雖然初衷不同,但不論是復仇還是其他原因,夸父都是為了族人才追趕太陽,所以,他的故事才會被后人稱頌。其實,類似的神話在史料中層出不窮,就是為了向后人展現那段先民與自然抗爭的奮斗史。搞清了這一點之后,夸父逐日的初衷便不重要了。
然而,夸父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這個問題同樣是一個謎,雖說,各神話約定俗成地稱夸父被渴死,但《山海經》中卻多次暗示殺死夸父的始作俑者是應龍。如《大荒東經》記載的“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便明確說明了夸父之死是有幕后兇手推動的。
難道是神話自相矛盾嗎?
并非如此,夸父的確是渴死的,但他的死亡亦是由應龍推動的,二者之間并無矛盾之處。且看《大荒北經》的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這段記載里最詭異的地方莫過于“飲河而不足”,黃河、渭水究竟有多大?橫跨整個中原的大河其水量自不言而喻,但是,這樣兩座大河的水仍無法滿足夸父的需要,顯然是不可能的。夸父所在的“博父國”位于中原,國人大多是與夸父體型相當的巨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需要飲水。
既然需要飲水,他們所處的一國之地必有大河可供族人飲用,且這種大河至多不過與黃河、渭水平級。若非如此,“博父國”的巨人們早就渴死了,怎會在當地建國呢?顯然,在夸父飲水之前,黃河、渭水就已經被人動了手腳,所以,它們才沒辦法滿足夸父的需求。
《大荒北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由此可見,應龍有一種特異功能,就是將水憑空調走。既然有這樣的大神通,想必抽干黃河、渭水不算什么難事。
應龍抽干了兩河的水脈,讓夸父無水可飲,以至于渴死,這個解釋是十分合理的。
那么,應龍為何要針對夸父呢?
這多半是一起政治陰謀,根據《大荒北經》的記載可知,夸父是后土的后裔,隸屬于炎帝部落。熟悉逐鹿之戰始末的朋友都知道炎帝、黃帝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他們在戰勝蚩尤后轉向對立,或許正是因為夸父是炎帝麾下的強者,所以,黃帝才派遣應龍將其除之后快,折損炎帝一族的戰斗力。
這里,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應龍。
應龍是集創世、造物、滅世三位一體的巨神。曾于《華商報》刊登的民間神話里說應龍曾將混沌劃分為陰陽,從她生下的龍蛋中孵化了盤古。《全唐文》里說她在天地破碎后,便再次創造世界,重開天地,并且說她通過降雨創造了萬物。
應龍的形象一般與同時期流行的中國龍形象無二,只是多了一雙羽翼。但是,據古籍應龍庚辰為黃色龍鱗,五彩羽翼,五爪。《廣博物志》載:“角浪凹峭……龍之雄也;角靡浪平……龍之雌也”,宋朝前的應龍也以靡、平龍角的雌龍形象出現。
而其以人類身形顯現時,則是以納征后的新娘姿態出現,有詩贊云:“應龍游景云,馭六氣,乘萬變,朱衣戴纓”。同時,人形的應龍還會手持金斧黃鉞,有時也會乘坐其他神龍用以代步。
參考資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上一篇:舉父老祖——夸父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