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2元的“正新雞排”,憑啥能年賺約70億,3個成功思維可借鑒

從2019年底開始至今的疫情已經持續2年多了,各行各業的都在奮力拼搏中尋求生存與發展。
據統計,服務業特別是餐飲業,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80%左右餐飲企業的營業損失都在100%以上。
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關停倒閉,能夠勉強度日都算是成功經營了,能有盈利而且保持持續增長更是少之又少。
在疫情之下,絕大多數餐飲企業都顯得尤為困難。但有這么一匹黑馬,正新雞排,依然不折不撓、砥礪前行。
全國連鎖加盟開設超過20000家,是肯德基與麥當勞在中國店鋪總和的2倍,一年售出上10億片雞排,營業收入年超70億元,通過不斷開拓進取成了休閑小吃行業的中堅力量。
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名小吃”、中國餐飲企業加盟百強榜等榮譽。
一個小吃店,超過20年的發展,能從無到有開遍大江南北。其中肯定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經營之道,就讓我們來探索一下吧。
01精準定位、大眾消費
老板陳傳武早在95年就下海經商,從速凍食品起家,通過短短兩年的打拼成為溫州知名速凍企業。
隨著國民生活的提高,大小城市中的商圈、步行街悄然興起。陳傳武敏銳的商業嗅覺讓他感受到小吃界的紅利時代已經到來。
果斷地前往臺灣等地實地考察,成為大陸第一批小吃連鎖加盟的企業之一。
正新雞排有20多年發展歷史,是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從最開始的正新小吃到后來的正新雞排,一直保持品質至上、大眾消費的理念。雞肉是國民消費的第二大肉類,確定雞排為主打單品,并把它做到極致。
核心在于:雞肉成本低、大眾消費接受度高、標準化操作上手容易。又邀請了黃勃為代言人,使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除了黃勃影帝的身份引吸人,還因為黃勃樸實正向、草根出身的正能量形象,與正新雞排的市場形象高度契合。使得正新雞排在市場上老少皆宜,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認可。
正新雞排的單品價格在3-10元左右,便宜實惠又有品牌效應,顧客消費沒有顧慮。
而店鋪一般都開在商圈、步行街、小吃街、學校、路口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客戶引流不是問題。
餐飲行業的就餐方式一般有外賣、外帶、堂食。正新雞排使用的是取餐最快的外帶模式,3分鐘就能取餐,讓客戶感覺實惠、快捷、方便。除了經典的雞排一直保持著不變的品質。
正新還不斷推陳出新,增加了烤腸、炸串、炸整雞、飲料等品種可供客戶選擇,有效地增加了客戶單價與新鮮感。
02自建供應鏈 迅速擴張渠道
一年能銷售70億、加盟超過20000家的企業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自建供應鏈,老板陳傳武本身就是速凍業起家,從正新發展之初就建立了一條龍的供應系統,保證了品質、控制了成本。
他注重內部管理、團隊建設,多次在公司內部做出大規模的管理調整,員工股份制很好地為他起到留住人才,發揮人才長處的作用。
公司在全國40多個城市設有分公司和辦事處,為門店提供無憂的供貨保障,全國的售后員人3000多人,形成一套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務體系。
從采購、研發、配送、到加盟、工程、設計每個環節都精心打造。成為正新在市場上多年不斷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迅速占領全國市場,以“正新雞排”加盟店的形式在全國快速大量地開設店鋪,優勢在于:
超低加盟費、負責統一設計、統一培訓、統一供貨,操作標準化非常容易復制,店的面積小,人員配置1-2人就可開店,品種豐富,讓加盟人員能容易地就能把店開起來。
03分擔風險 分散經營
正新雞排已經是取得很大的成功,還成立了多個小吃及飲料品牌“正新手搖茶”、“正燒記烤鴨脖”、“快樂漢堡”等。
也多方面擴張自有品牌的渠道,分擔供應鏈固定開銷成本,分散單一品牌經營風險,順應不同時期的發展,以便能夠在行業內有更全面的發展。
為公司差異化營銷及長遠發展作了良好的準備。
04正新雞排的未來發展也將面臨以下幾問題
小吃就是嘗鮮,入行門檻低,競爭也非常激烈,市面上的新興品牌更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迭代。新型小吃店花樣百出對老口味確實是個不小的沖擊。
商圈周邊店鋪租金每年遞增越來越高,黃金地段的商鋪出現很多老店撤店現象,對品牌有較大的影響。是否考慮自營商鋪的開設必要。
實體店與網絡平臺銷售的問題。利用網絡熱度,帶動店內銷量。需要新的商業營銷手段來更好地推動老品牌換新顏。
龐大的供應鏈,后勤人員是保障,也會是拖累。可否學習蒙牛化整為零分擔運營成本,輕裝上陣,更好創新。
05結語
求新、求變,是這個時代商業發展永恒的話題。
電信業的諾基亞、摩托羅拉,零售巨頭家樂福、沃爾瑪,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大品牌,有的倒閉,有的退出中國市場。不尋求創新與變革,就會被時代拋棄。
正新企業已形成龐大的供應鏈和全國連鎖網絡,俗話說船大難掉頭。怎樣才能真正地可持續發展?
怎樣才能讓每個加盟店都能賺到錢?怎樣才能讓顧客熱情不減?或許這正是今天正新集團要跳出舒適圈來看看和反省的問題。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