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注重監測先行,逐步建立完善源頭快速篩查、風險監測排查、重點監督抽查、專項監測追查、風險評估探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監測體系,著力在健全機制、擴面增量、延伸鏈條、轉變導向上下功夫,推進抽檢科學化、規范化、時效化,推動質量安全問題早發現、早會商、早查處,有效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一、注重提質量,健全監測機制
建立完善監測制度,規范監測程序,提升監測效能。全面推行“雙隨機”抽檢制度,省級監督抽查對象全部通過農業雙隨機一公開系統,從當季在產生產主體名錄庫中隨機智能抽取,抵達抽檢市縣前全程密封,確保將監管壓力傳導到每個生產主體,提高監測科學性、有效性。大力推進“四快速”抽檢制度,通過提早謀劃、健全規范、增配人員、暢通渠道,壓縮抽樣檢測各環節時間,不斷推進快速抽樣、快速檢測、快速報告、快速查處,有效推動每個環節時間比上年度縮減一半以上,提高監測實效性。始終堅持“兩檢合一”抽檢制度,連續多年堅持將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查同部署、同推進,風險監測均按監督抽查要求開展,確保檢測發現問題及時執法查處,既發揮監測預警作用,又提高監測打擊力度。
二、注重增數量,織密監測網絡
將抽樣監測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增配資金至近億元,確保監測樣本量、覆蓋面逐年提高。快速檢測擴面增量,近三年全省更新配備先進快檢儀器設備510臺,快速檢測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提高,快檢品種從蔬菜推向水果、茶葉、食用菌、禽肉、禽蛋、牲畜尿樣等,今年以來快檢樣品數量近100萬個,比“十三五”同期翻一番,實現區域、產業、規模生產基地和屠宰廠全覆蓋。定量檢測擴面增量,檢測參數逐年增加,今年達到124項,比“十三五”同期翻一番,定量檢測樣本量從“十三五”初期1萬個左右提高到“十三五”末4萬個,今年還將提高到5萬個。抽檢對象擴面增量,針對問題多、隱患大的重點品種,實施“一品一策”專項抽檢,在規模生產主體基礎上,拉網式摸排種養殖專業村散戶,制定專門的抽檢方案,對種養大戶、專業村小散戶開展全覆蓋抽檢。
三、注重因變量,延伸監測鏈條
將監測結果作為自變量,延伸“四個跟進”,強化監測結果運用。快速檢測跟進監督抽查,快檢發現不合格農產品當即禁止上市銷售,并跟進監督抽查。同時,建立健全快檢不合格樣品名錄庫,納入省市縣三級日常監管重點對象,加大巡查檢查和抽樣監測頻次。監督抽查跟進檢打聯動,檢測端發現問題,執法端立即跟進,省級督查督辦,立案查處,一查到底,今年以來通過監測發現問題查辦案件60多起。及時會商跟進源頭治理,每季度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通報會商監測結果,凝聚源頭治理、主體服務、區域管理、產業發展、技術指導、檢驗檢測、監管執法等多部門合力,追根溯源,排查問題原因,舉一反三加大生產用藥、產業發展、區域管理等指導力度。突出問題跟進集中整治,針對監測數據分析、部門形勢會商發現的突出問題品種,及時開展集中整治,2020年以來部署開展了韭菜、芹菜、雞蛋、“瘦肉精”等集中治理行動。
四、注重嚴考量,轉變監測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公眾導向,將監測發現問題和社會公眾反饋作為衡量各地監測工作的主要依據,不斷推動各地聚焦主業主責,轉變工作作風。改進績效考核方式,將監測發現問題數量作為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納入福建省政府食品安全考核評議、質量工作考核、農業農村工作考核,切實樹立問題導向,提高發現問題、查處問題的積極性。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及時在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公布每次部省兩級監測結果,曝光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并在東南衛視拉滾公布監測合格率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讓監測工作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