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option id="0ccs2"><xmp id="0ccs2">
<tr id="0ccs2"></tr>
<sup id="0ccs2"></sup><acronym id="0ccs2"></acronym>
<rt id="0ccs2"></rt>
<acronym id="0ccs2"><small id="0ccs2"></small></acronym>
<samp id="0ccs2"><object id="0ccs2"></object></samp><acronym id="0ccs2"><center id="0ccs2"></center></acronym>
<sup id="0ccs2"></sup>

中國冷鏈物流網

如何管好百姓一頓飯——全國政協委員共話食品安全

時間:2023-01-01 23:07:11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的發生,集中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法》于2月28日以高票通過的背景下,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們紛紛將目光再次投向食品安全問題。

  消弭監管縫隙

在《食品安全法》的制定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向全社會公開征求了1萬余條意見。其中,理順體制、突出監管等意見,直指我國當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軟肋”。

對此,許多委員深表認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國家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部、衛生部等多個部門,這種‘十個婆婆管百姓一頓飯’的監管體制導致各部門間責任不清、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并存、檢測資源分散。”一份來自九三學社的提案如是指出。

來自經濟界別的王建沂委員也指出,近年來,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分段管理問題,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特別是新通過的《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這對消弭各部門的監管縫隙意義重大。但由于各部門的管理體系不同,有的實行地方分級管理,有的則是垂直管理,彼此之間仍然亟待加強統籌協調。

那么,如何從管理體制入手,管好百姓一頓飯呢?民建中央的一份提案指出,改進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應借鑒國外有效經驗,創新機制,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責任,將現行的多部門“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模式逐漸向一個或少部門集中監管模式轉變,推行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控制。形成“以一個監管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履行相關職責并加強相互配合”的監管模式。

  完善技術標準體系

  委員們認為,完善食品安全技術標準和技術支撐體系,同樣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的技術標準體系有國家標準、專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對此,九三學社的一份提案指出,這些標準明顯“數量不足”:“目前,我國市場銷售的農產品(15.33,0.75,5.14%)達1000多種,已有的產品標準不足200個,特別是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限量標準更是嚴重缺乏。正是這些安全標準上的‘盲區’,導致某些生產含有有害物質的食品能夠蒙混過關。同時,食品安全標準繁雜交叉、層次不清的問題,也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無所適從。”

此外,檢測標準滯后也被看成是影響監管力度的一大原因。“國外一般是按產品定標準,我國則是按類別劃分;國外技術標準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國目前20000項國家標準中,有700多項屬于‘服役’超過10年而未變。”在九三學社的提案中,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采訪中,許多委員表示我國應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控制技術規范與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科學確定食品標準制定原則和依據,針對具體問題,對標準進行添加、修訂、廢除,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依據。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

確保食品安全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對此,民盟中央的提案提出建立從中央到省市的統一信息平臺,快速、高效、順暢地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信息,讓公眾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識,增強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首先,要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農業、工商、質檢、食藥等相關部門共同組成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單位,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采集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綜合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網絡,為百姓無償提供產地環境、風險評估、食品安全狀況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等方面的信息。加強食品安全預測,實現食品安全預警,建立食品專家庫或委托專業機構,對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分析整理,隨時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信息支持,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信息。同時,加強食品安全教育與培訓,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食品安全管理能否變多頭為集中

下一篇:國外農產品產供銷經驗

相關推薦
  • 華鼎供應鏈以冷鏈服務為基礎 推動冷鏈物流
  • 冷鏈物流概念股龍頭-冷鏈物流概念股有哪些
  • 冷鏈行業迎來發展熱潮,喜曰喜助推冷鏈物流運
  • 溯源管理嚴格落實讓冷鏈成放心鏈
  • 數字賦能智向未來,領創全冷鏈的“澳柯瑪思路
  • 攜手提升城市保供能力 冷鏈物流行業共尋“
返回頂部
?
天天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