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超齡運行危及食品安全 上海冷庫苦盼重建

上海三分之二的冷庫開始陸續面臨大修。然而企業缺乏資金,這些“瀕危”冷庫只能苦苦支撐。作為食品冷鏈的第一環,上海冷庫的落后現狀和如今人們極度重視食品安全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上海冷藏庫協會秘書長劉龍昌在日前召開的“改進上海易腐食品流通環節研討會”上,對此深表擔憂。
茭白上市 冷庫告急
近期茭白大量上市,上海0-2攝氏度的高溫冷庫供不應求。位于普陀區交通路的楊橋蔬菜冷庫的鄧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已有30多個客戶預約,這陣子每天都有二三十噸的茭白運入,專門放置茭白的1200噸冷庫已經基本擠不出地方,這種情況估計要到7月份后才可能得到緩和。大場冷庫、彭浦蔬菜冷庫也是如此。
劉龍昌告訴記者,季節性冷庫的緊張時有發生。冷庫的使用很有講究,水果蔬菜要放在高溫庫,肉類、水產、冷飲要放在低溫庫,金槍魚等深海魚類要放在冰庫。因而某類產品當令之時,一庫難求的事情并不鮮見。
冷庫的緊張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有的企業為了經濟效益,追求最大的冷庫利用率。食品擺放緊挨庫頂、庫壁,殊不知庫頂和庫壁都充滿了氨氣,萬一發生泄漏事件,后果不堪設想。還有的冷庫采取承包的方法經營,承包者為了多賺錢,不按規則操作,將冷庫塞得水泄不通,連過道都擠滿,造成了另一種安全隱患。
上海冷庫呼喚多元投資
國際冷凍倉庫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威廉姆·哈德森這幾天參觀了上海的幾座冷庫。他對上海冷庫的總體評價是現代化程度低,國外一些冷庫多運用先進的IT技術,即使工人不進倉庫,照樣可以取出貨物,而上海幾乎沒有這樣的冷庫。上海的冷庫多半是多層的,這和國際上流行的單層冷庫也有很大不同,多層冷庫的最大缺點是搬運不便,在國外已經逐步被淘汰。
上海三分之二的冷庫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國有資本仍然占有絕對的優勢。如今這些冷庫逐步進入修繕期,國家的補貼沒有了,冷庫也只能拖一天算一天,勉強能維持下去就行。
當然,上海的冷庫中也不乏佼佼者,新天天配送冷庫和二十一世紀冷庫就是肯德基等著名餐飲企業的寵兒,這兩個冷庫基本達到了現代冷庫的概念,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引入外資建造。
世博為冷庫行業帶來機會
“現在正是進軍這一行業的好時機。”因為上海的不少冷庫都建造在黃浦江沿岸,世博會將對這些地方進行整體改造,原有的冷庫面臨選址重建,這也正是提升冷庫設備、選擇合作伙伴的良好時機。“一般每投資一噸冷庫的資金在4000元左右”,劉秘書長介紹道。據了解,薛家浜冷庫、彭浦蔬菜冷庫都在規劃范圍之中。
另據記者了解,上海冷庫總量是比較少的。美國人口是我國人口的六分之一,日本人口是我國的十分之一,但冷藏庫容量分別是我國的3.5倍和2倍,所以上海的冷庫投資潛力很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下一篇:如何選購復合氣調保鮮包裝機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