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進口商品安全嗎?張文宏:買它感染新冠概率比空難還低

張文宏表示,他只是看概率,“到現在為止一例都沒有發生,就是我因為去買了一件國外進來的東西我被感染了,也就是說我們的海關經過這么多一次次消殺,事實上它做得挺好,當這個概率已經接近于比空難都低的時候,你自己決定。”
對于進口冷鏈包裝上核酸檢測陽性問題,張文宏表示,“表面包裝有陽性是很正常的,國外疫情現在暴發很厲害,我們這些輸入的風險事實上還是會有。”
張文宏談到,“如果你在國際上訂購的是俄羅斯套娃,你怎么消殺呢?所以我們的消殺一般只能做到外包裝的消殺,但是還好,(2020年)4月份國際上其實當時已經一塌糊涂了,到目前為止中國消費了無數的海鮮,買了無數的東西。”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截至目前,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消息,尚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進口冷鏈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張文宏稱,現在沒有,但是也不能保證將來一定會沒有。
張宏文也強調,“如果你真的能夠早期發現,事實上在沒有展開進一步的連續性的社區傳播病例的時候,我們通過精準的防控,是可以做到城市不停擺。”
此前,2020年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網宣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并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新冠病毒冷鏈傳播隨后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重點。2021年1月22日,江蘇無錫市梁溪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通報稱,1月21日,梁溪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進口食品開展常態化監測中,發現一份進口車厘子內表面核酸檢測陽性。
1月24日,浙江舟山也對“某企業進口阿根廷凍紅蝦外包裝檢測陽性”一事進行了通報。1月23日,舟山市在對普陀某企業進口的阿根廷凍紅蝦檢測中,發現集裝箱內壁及貨物外包裝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也對進口水果新冠陽性問題作出回應,他表示,保存水果的溫度比冷凍魚肉等食品溫度高,病毒在保存水果這樣的溫度下存活時間短;核酸檢測呈陽性,有可能是活病毒,也可能是死病毒或病毒片段,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只要我們注意手衛生,吃水果前用流水清洗,應該就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上海疾控微信公眾號1月25日也發布《多地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陽性,接觸快遞外包裝會有感染風險嗎?》,對公眾如何有效防范、減少自身感染風險進行了科普。
前述文章稱,在處理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冷鏈食品,建議:佩戴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在通風環境下拆開外包裝;清洗時,宜浸泡清洗;肉類食品烹飪熟透后食用;烹飪所用廚具進行煮沸消毒;處理完食品后,及時使用“流動水+肥皂/洗手液”按照“7步洗手法”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口、鼻、眼等部位;口罩及手套等垃圾使用濃度為500-1000mg/L的84消毒液噴灑后及時清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