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雞終止上市:餐飲企業上A股為啥那么難?

站在村頭土磚搭起的場地上,面對著一群質樸的村民,老鄉雞董事長、創始人束從軒指著黑板,訴說將加速布局全國市場的“宏偉計劃”。
老鄉雞“200元預算”發布會視頻截圖
了200元預算,但在社交網絡達到了不錯的“出圈”效果。也是在那一段時間里,束從軒手撕員工自愿無薪聯名信、老鄉雞邀請相聲演員岳云鵬代言、官微“咯咯噠”打卡……這家中式快餐品牌以頻繁的“土味營銷”吸飽了眼球。
氣氛造足之后,2022年5月,老鄉雞踏上了A股上市之旅,爭奪起了A股“中式快餐第一股”的位置。但是事與愿違,上交所8月28日晚間發布公告,終止了對老鄉雞上市的審核,原因系“公司和保薦機構主動要求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截至發稿,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沒有回復《財經》記者的采訪請求。
老鄉雞的失利是一個行業的縮影。在今年,仍在A股IPO等待隊伍中的餐飲企業還有蜜雪冰城、老娘舅、德州扒雞——每一家在遞交招股書時都曾引發廣泛關注,但隨后均再無進展。最近一個完成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為“紫燕食品”,于2022年9月登陸上交所,距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
從過往的歷史來看,A股對餐飲企業的上市申請一直較為審慎。2023年以來,全面注冊制的落地,以及A股階段性收緊IPO等,使餐飲企業在A股上市越來越難。
一些餐飲企業因此轉戰港股。2020年以來,九毛九、奈雪的茶、海倫司、達美樂成功在港股上市,但也有許多備受關注的餐飲企業在港股的IPO并無進展,如楊國福、綠茶、撈王等均處在招股書“失效”的狀態。
并且,港股流動性差、資金規模較小,近年來各個指數不斷下滑,新股破發率也持續高漲。餐飲企業即便在港股上市成功,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也不一定會為其買單。
中國餐飲企業如何擁抱資本化,依然是整個行業都在攻克的難題。
一、上市不成,老鄉雞擴張停滯
老鄉雞是一家成立于安徽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雞肉是其主打產品,包括肥西老母雞湯、香辣雞雜、鳳爪蒸豆米等等。除了餐廳,業務還涉及母雞養殖、屠宰、食品加工等環節。
在沖擊A股前,老鄉雞從2018年正式開啟資本化的道路,在這一年獲得加華資本2億元投資,2021年12月獲得麥星投資、廣發乾和各8900萬元、5000萬元的Pre-IPO輪融資。此時,老鄉雞估值達180億元。
在資本的加持下,老鄉雞從安徽走向全國,逐步進入上海、湖北、江蘇、浙江、廣東、北京等地,門店數量迅速擴張。據其招股書,截至2022年6月30日,老鄉雞擁有997家直營門店和102家加盟門店,合計1099家。
根據原計劃,老鄉雞此次主板IPO計劃將為其門店的進一步擴張提供動力。其融資金額為12億元,其中5.1億元用于新開直營門店,4.75億元用于華東總部項目,2.15億元用于數據信息化升級建設項目。
然而,在IPO遲遲未能獲批的情況下,老鄉雞的門店擴張陷于停滯。截至2023年8月2日,其門店數量為1126家。過去一年多僅增長27家。
當老鄉雞將門店開到了大本營之外,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也成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招股書顯示,除了老鄉雞大本營所在的華東地區保持著近20%的毛利率,華中、華南、華北區的毛利率狀態均不佳。
以2022年上半年為例,老鄉雞在華東有著18.91%的毛利率,而華中、華南、華北的毛利率分別為2.48%、-9.54%和-16.55%。
在營收上,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老鄉雞的營收分別為28.59億元、34.54億元、43.93億元和20.11億元。不過,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59億、1.05億、1.35億和0.76億,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發展態勢。
在尋求A股上市期間,老鄉雞還曾因員工社保問題引發爭議。有媒體報道,在2022年6月之前的三年中,老鄉雞累計有1.6萬名員工未繳納社保。
從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老鄉雞在2021年之前員工社保參保率的確較低,2019年,老鄉雞員工人數12844人,參保人數僅4809人,參保率37.44%;2021年參保率才快速提升到90%以上。
這一定程度上對老鄉雞的A股上市增添了阻力。在2022年10月,證監會對老鄉雞的上市文件的反饋意見中,曾就實控人行賄、食品安全、關聯交易、勞務用工、信息系統等問題,向老鄉雞提出質疑。
二、餐飲企業“上A”難
老鄉雞終止A股上市并不讓人意外,對餐飲企業而言,尋求A股上市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2020年之前,僅有西安飲食、全聚德、中科云網(湘鄂情)、廣州酒家四家餐飲企業成功登陸A股。
消費投資機構宸睿資本董事長胡維波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歷史上,餐飲企業上A股一直比較難,主要是因為存在多個層面的合規問題。比如在缺乏線上支付的時代,現金結賬時,許多消費并不開票,上游采購也存在同樣問題。因此在監管層看來,餐飲企業的收入、成本和稅收真實性存在核查的難題。
此外,餐飲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社保繳納比例較低,這也是長期以來被詬病的問題。連鎖品牌擴張多靠加盟模式,企業總部對成百上千家門店的管控力有多強,會不會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也是監管層的擔憂。
上述問題目前大都得到解決或大幅改善,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覆蓋了90%以上的支付,收入有證可查,企業數字化系統則加強了對加盟商的管理。但是,監管層對餐飲企業上市的批準依然審慎。
早期成功登陸A股的餐飲企業大多有國資背景。以1997年上市的西安飲食、2007年上市的全聚德為例,其大股東分別為西安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且有“中華老字號”為品牌背書。
2009年11月,湘鄂情在深交易所掛牌上市,打破了過去的定律,成為了首個A股上市的民營餐飲企業。但此后,湘鄂情便深陷資金鏈斷裂、轉型失敗的困局,于2014年更名為中科云網,其主要業務也變成了互聯網游戲推廣及運營和餐飲團膳兩大板塊。
在湘鄂情之后,長達8年的時間中,再無餐飲企業登陸A股,直到2017年廣州酒家上市。這期間也有不少民營餐飲企業試圖A股上市,但無一成功。
在2011年、2012年之中,俏江南先后沖刺A股、港股,均以失敗告終,這也使得俏江南與投資機構鼎暉投資的對賭失敗,并陷入了長期的股權糾紛。創始人張蘭也離開了公司。如今,張蘭頻繁出現在兒子汪小菲的“麻六記”直播間里,而俏江南則因不斷關店,多地公司已注銷。
狗不理集團曾于2012年、2014年兩次沖刺A股IPO未果,最終于2015年選擇了新三板掛牌。同期,也曾試圖主板上市的百富餐飲、望湘園、紫羅蘭等均選擇了新三板掛牌。
“太二酸菜魚”的母公司九毛九從2015年開始尋求A股上市,等待三年無果,于2018年撤回A股上市申請。2020年1月,九毛九成功登陸港交所。
在20開融資渠道。
也是在2020年,A股為餐飲企業短暫地打開了窗口。安徽老字號同慶樓于7月登陸A股,“巴比饅頭”的母公司巴比股份也成功上市,均對市場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而后,味知香、千味央廚在2021年A股上市成功,紫燕食品也在2022年成功登陸A股。幾家食品供應鏈企業也在A股完成了上市,比如為茶飲連鎖品牌提供植脂末的佳禾食品、為元氣森林提供赤蘚糖醇的三元生物,以及為肯德基麥當勞提供新奧爾良腌料、燈影牛肉醬、炸雞粉等調料的寶立食品、生產果汁原漿的田野股份等。
這也刺激了餐飲、食品企業A股上市的信心。據證監會披露的A股IPO排隊企業名單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正常排隊企業308家,滬市主板176家和深市主板132家。從行業來看,食品企業IPO排隊有20家,其中就有蜜雪冰城、德州扒雞等。
三、資本化的出路在何方?
但A股留給餐飲企業的窗口期并不長。
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這對排隊上市的餐飲企業上市流程、進度有一定影響。在規則頒布后,幾家餐飲企業均調整了招股書,但而后就沒有了下文。
其中,蜜雪冰城的上市計劃似乎已經“擱淺”——全面注冊制宣布實施后,滬深交易所于2023年2月20日至3月3日接收主板首發、再融資等在審企業的“平移”申請,但蜜雪冰城“缺席”了平移申報企業名單。蜜雪冰城方面就上市計劃回應《財經》記者:不予置評。
近日,證監會又出“大招”,推出了降低印花稅、規范減持行為、階段性收緊IPO等政策。對于上市企業的再融資,證監會表示,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盡管沒有官方消息,但投資界普遍相信監管層面會對IPO企業設置“紅綠燈”,且多家餐飲企業上市無疾而終也是事實。
事實上,在2020年之后實現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中,屬于中式正餐品類的僅有同慶樓一家。紫燕百味雞為中式佐餐,企業控制生產鏈,產品本身就是加工好送到各個門店,在品類上接近預制菜。中飲股份的主打品牌為“巴比饅頭”,為速食面點,同樣是“成品模式”。味知香、千味央廚則屬于餐飲供應鏈企業。
相比以門店業務為核心的餐飲連鎖品牌,這些企業的標準化程度更高、生產鏈更簡單,品控也更加可控。
餐企的資本化之路還得轉向港股。
2014年—2018年前后,呷哺呷哺、周黑鴨、絕味食品、海底撈等餐飲企業相繼登陸港股。其中,海底撈在2021年初,市值一度超過了4000億港元,這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餐飲企業的上市潮和一級市場的餐飲投資熱。
在2020年之后,港股又一次掀起了餐飲企業上市熱,以九毛九、奈雪的茶、海倫司為代表的餐飲企業成功在港股上市。2022年以來,七欣天、鄉村基、楊國福、達美樂中國、撈王、綠茶、上井、特海國際均向港股發起沖擊。
不過,這些沖刺上市的餐飲企業中,目前僅有達美樂中國和海底撈的海外業務特海國際成功上市。鄉村基于2022年1月和7月向港交所遞表,均因業績起伏不定而未獲成功。今年4月,鄉村基再次交表,狀態為“處理中”。綠茶集團、楊國福、撈王、七欣天的招股書則在2022年就處于“失效”狀態,暫無更新。
港股雖然是餐企的一種選擇,但是能不能上市還要看是否有“窗口”——包括市場的熱度、情緒面、資金面。在過去兩年中,一些餐企過會之后并沒能上市, “今年大概率也很難出現好的發行窗口。”胡維波說。
近兩年以來,港股市場交投整體萎靡,恒生指數于2021年及2022年分別下跌14.08%及15.46%。2023年截至上半年末,恒生指數下跌4.4%。另據Wind數據統計,在上半年港股上市的新股中,破發率達到了48.4%。
“餐飲企業要在港交所過會不難,但是過會之后也不一定能把股票賣出去。”一位投資人表示。
二級市場向餐企緊閉大門,一級市場也處于同樣的冰點。
《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3年上半年,餐飲相關領域披露的融資事件數共98起,同比2022年上半年減少了50余起。在融資金額方面,據紅餐大數據,2023年上半年披露融資總額僅有54.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63.0%。
胡維波認為,未來餐企擁抱資本化,可以考慮一些新的形式。
優秀的餐飲企業從來不缺現金流,即便身處低迷的市場周期,也有能力審視自身,調整姿勢,抵御風險。對它們而言,資本化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上市窗口是否放開,或許并沒有那么重要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熟財經 (ID:Banshu-Caijing),作者:胡苗、楊立赟,編輯:余樂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