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早該涼了

問個問題,預制菜有五方利益:品牌、消費者、批發商、連鎖渠道、地方政府,歸根結底,哪方獲益。
01
渠道
2022年,湖南,長沙,鳳凰海附近,開了一家陸正耀的舌尖英雄,隨后不到90天就倒閉了。
店長和我們說過,外賣單量超過線下門店,附近人來人往,但都不知門店為何而開,“門店是賣啥的,每天都有人詢問。”店長每次苦口婆心解釋一通,但大爺大媽的表情,仿佛生吞了一只青蛙,神色凝重,隨后門店安靜落幕,截止門店關閉,大爺大媽百思不得其解,快手菜實屬累贅,完全是脫褲子放屁。
河北、石家莊、周邊縣域,一家叫銀食的品牌,拔地而起,然后迅速歸于平靜,加盟模式,迅速滑落,產品分量較大,直接把b端預制菜搞過來,沒有核心爆品,火不起來。
福建、福州、三餐有料,很久不再調研,估計已成政府項目,老板能說會道,估計不差錢,但加盟商難受,品類雜且多,從西餐面點到快手菜,面面俱到,平平庸庸。
線下一地雞毛,線上一團亂麻,叮咚買菜自身難保,消費降級,覆蓋城市有限,轉型供應鏈,極限反殺,自身渠道太小,供應鏈能力需要基礎設施搭建,這是日積月累的硬功夫。
目前有實力的就是樸樸超市、美團買菜,但還是體量太小,無法真正引爆市場,再加上消費遇冷,搞不成當年羅敏那種酸菜魚盛況了。
而那些廠家,則繼續參會,埋頭搞b端餐飲客戶,當做沒事發生一樣。
02
獲益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品牌、消費者、批發商、連鎖渠道、地方政府,哪方獲益,我認為應該是渠道獲益,先有業務,再拉動供給側前進,比如鍋圈先做爆品,再做貼牌,然后挖掘單品價值,再從上游做產業鏈升級。
但由于政府環節接入,使得這個局面開始尷尬,開始大興預制菜產業園,而隨著產業園規模化,一連鎖問題出現,整個預制菜產業鏈偏供給端。
第一個就是“硬推”,c端渠道就這么點,預制菜工廠整個產能理所應當都圍繞b端來搭建,而對于c端布局,預制菜工廠直接把b端產品端上c端,試圖用b端產品強硬打開c端市場,這種為打開渠道而打開渠道的方式,簡稱“硬推”,打法非常尷尬,就像直男尬聊,兩個渠道完全不同,隨便換個包裝就想打c端,這導致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商品同質化。
把b端產能釋放給c端,這就造成了商品同質化,一窩蜂的梅菜扣肉、佛跳墻、酸菜魚、豬肚雞,從c端角度來看,這商品池單調且乏味,全靠“硬推”來拉銷量,最關鍵的是b端產能限制了c端品類的創新,由于c端一開始沒有單量,新開產能線會導致成本加劇,所以大家都只在限定類目內卷,而品類產品缺乏創新,最終也導致了c端市場開拓的失敗。
而單一品類內卷,則加速了小品牌廠家的衰落,再加上產能泡沫讓這些傳統食品企業杠桿率大幅飆升,他們的唯一貢獻是,曾經借貸開創了一個所謂的細分品類,然后資不抵債,把這個品類免費貢獻給了頭部品牌商,小廠家非常難活下去。
由于渠道沒有完全打開,預制菜廠家仿佛被一只看得見的手,懸在半空,沒有渠道接著,下不來臺階,只能自己去開店,但難度很高,核心還是在于產品,用b端產品去開店,成果可想而知,而有決心去開拓一條全新的c端生產,又不現實,目前真正獲益可能是那只看得見的手。
03
發展
本質問題還是廣大消費者根本不認賬,從目前偏供給側形勢來看,預制菜賽道早該涼了,要想發展賽道,還是要靠連鎖渠道,推倒重來吧。
預制菜交流群
備注某平臺+供應商或服務商,添加六哥:
liuge4000
進群:
- End -
往期推薦:
先驅變先烈,預制菜第一批陣亡名單
我就知道你“在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