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消費全國第二,這個面食大省低調太久了!

河北人干飯,全國第二!
2021年,河北省以全國人口排名第6的“劣勢”,頂著“美食荒漠”的壓力,一舉干飯3856.4億,成為全國餐飲收入第二的省份。
河北人都吃啥了?面食+面食≈河北美食。左圖攝影/大鵬16888,圖/圖蟲·創意 右圖/視覺中國作為我國小麥主產區,河北人獨愛面食。兩個大白饅頭下肚,消滅一碗大鍋菜!不想炒菜,走,吃碗面條去!在安徽沒能出人頭地的板面,都能受到河北人的寵愛,自己的面,河北人怎能不愛?剛出爐還冒著熱氣的燒餅套肉,再來一碗饸饹,絕了,啥山珍海味都不換!香河肉餅,肉眼可見的香!攝影/馬多,圖/圖蟲·創意驢肉火燒、香河肉餅作為河北面食的代表,已經沖出華北,走向全國。相比之下,其他的眾多面食就顯得十分佛系,不為外人所知。但河北的面食有多好吃,河北人自己最懂。
干飯能力全國第二的河北,怎么可能沒有好吃的面食!制圖/九陽河北的餅:
夾肉,才是走紅的流量密碼!河北人對各種燒餅、火燒的愛,無美食可取代。小麥、芝麻的香,從南飄到北,以至于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燒餅、火燒。河北人算是把面“烤”明白了。河北面食太多了,歡迎補充!制圖/孫璐在河北,凡是闖出些名堂的餅,都懂得跟肉搞好團結。驢肉火燒:死磕驢肉,成為全國人民的火燒不要問驢肉和火燒是什么關系,驢肉火燒,已經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就像肉夾饃。外地人認為的驢火是這樣的:細長、金黃,皮燙肉涼,一口下去,酥脆中帶著軟香。咬了一口,就忍不住咬第二口,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還沒仔細咂摸出味兒,一個就吃完了。實在不過癮,老板,再來仨!外地人以為的河北驢肉火燒——河間驢火。
圖/視覺中國
這是滄州河間的驢肉火燒。
但對河間人來說,這不是正宗的驢肉火燒。河間本地的火燒,要短一些,寬一些。看上去能給人提供加倍的麥香,而且似乎更能裝。正宗的河間驢火其實是這樣的。
圖/網絡
形狀決定口味,似乎有些道理。但保定人坐不住了:說到火燒,還得是圓的才好吃。作為河北驢火界的另一大派別,保定的圓火燒看著更加敦實、厚重,“含面量”更高,咬一口更加充實。喜歡面食的人,這種滿足感,你懂的。保定人定義的河北驢肉火燒。
攝影/大鵬16888,圖/圖蟲·創意
雖然兩地火燒的形狀不同,但它們都鐘情于驢肉。不同的是,保定驢火里的驢肉必須是當天現鹵,保定人要親眼看著它從熱鍋里撈出來,被剁得碎碎的,才滿意。河間人卻不這么看問題,在前一天把驢肉醬好,冷藏起來,隨吃隨切更方便。河間驢肉的制作方式,更利于大規模開店。
攝影/大鵬16888,圖/圖蟲·創意
所以,河間的驢肉就跟著方形的火燒走向了全國,而保定的驢火都被保定人自己吃了。作為河北驢火圈唯二的兩派,究竟誰才是正宗驢火的代表?爭論一直都在。但不管怎樣,在這個過程中,驢火代表著河北,成功走向了全國。河北美食成了最后的贏家。香河肉餅:多肉,是它的自我修養一張餅,不管看上去多么普通,只要它努力地裝肉,它就不再是普通的餅,而是香河肉餅!
巨能裝肉的餅,非香河肉餅莫屬。
攝影/serena3122,圖/圖蟲·創意
所以,怎么把面和好,就成了一門很難量化的玄學。香河肉餅的面,要用不冷不熱的水,和得不軟不硬,揉起來不費勁,抻起來又有韌勁,這樣它才能裹住體積遠大于它的肉餡。包好肉餡去搟,直到把它搟成皮薄如紙的一張大餅,都不能走漏一點兒餡。
剛煎好的香河肉餅,焦黃飄香,米字刀切成8個均勻的扇形,綿密的肉餡這才甩開餅皮,歪在一邊。每個香河肉餅的愛好者,都是不怕燙破上顎的勇士。還沒等它冷靜下來,這么一張大餅就下了肚。喝一口棒渣粥壓一壓,舒服!
標準的8塊扇形,快,趁燙吃!
攝影/pengs,圖/圖蟲·創意
香河肉餅好吃,更便宜,十幾塊錢就能管飽你一頓飯。上世紀,香河肉餅跟沙縣小吃一樣,成為率先進京的外來美食,受到進城打工人的歡迎。在北京,香河肉餅店迅速開到上千家,紅底的招牌上醒目地印著“香河肉餅”四個大字,為它在首都刷夠了存在感。
拿下北京,全國皆知。香河肉餅因此有了另外一個名字——京東肉餅,因為位于廊坊的香河在北京以東。
有菜、多肉,十幾塊錢一頓飯,太值了!
攝影/牛越,圖/匯圖網
有得也有失,“京東肉餅”拉近了肉餅和北京的關系;但缺點是,它不能體現——肉餅還是香河的香。棋子燒餅:個頭雖小,對肉的要求卻高
唐山的這一枚小如棋子的燒餅,如何就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
玩過中國象棋嗎?象棋多大,它就多大。
攝影/圈圈的骨頭,圖/圖蟲·創意
棋子燒餅的歷史已超百年。在今天,它仍然是唐山人日常喜愛的美食。別看它個頭小得像個小籠包,但是裝起肉來豪不含糊。在唐山,正宗的棋子燒餅,只接受大大的肉塊,要是把肉切碎了,它還不樂意了。
不讓裝肉塊,烤熟了以后,就鼓不起來。多沒排面!
棋子燒餅,酥不酥?
圖/視覺中國
剛出爐的棋子燒餅酥得掉渣兒,拿在手里一捏,燒餅皮就碎了,但里面用肉塊做成的餡卻絲毫不亂。一把送進嘴里,一口一個,先是餅皮和芝麻的香,嚼到最后,是肉的香。買上一盒拿上手里,保證你一會兒一個,好吃到停不下來。等到吃夠了,也就吃飽了,一頓飯就這么解決了。
作為唐山燒餅界的百年網紅,棋子燒餅不像驢肉火燒、香河肉餅,它更愿意守在唐山,低調地等待慕名而來的每一位食客。
面條大省河北,
只捧紅了別人家的面
在河北,面條永遠是面食中的王者。北部的張家口、承德喜歡莜面、蕎麥面,中部、南部的河北人更多用小麥做面條。河北人可以一天三頓面條,吃不重樣,也吃不膩。板面——被河北人捧紅的面條。
攝影/吳學文
唯一的遺憾是,河北沒能把自己的面吃紅。正宗安徽牛肉板面:被河北捧紅的面板面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的家鄉默默無聞,卻在燕趙大地走紅了。
在河北的很多地方,尤其石家莊、唐山、承德等城市,“正宗安徽牛肉板面”隨處可見。甚至市區間公路、高速路的休息區,也都有它的身影。
在河北,安徽牛肉板面店隨處可見。
攝影/吳學文
走在河北,容易讓人產生到了安徽的錯覺。
可是,安徽人卻很少知道“安徽牛肉板面”。板面原是安徽北部阜陽市太和縣的地方小吃,而且,太和板面是搭配羊肉來吃的。上世紀90年代,隨著安徽等地勞動力北上務工,太和板面就被帶到了河北。
石家莊的一些板面店里,還保留著“太和板面”的叫法。
攝影/李青
河北人對面條是來者不拒的,多多益善。但一開始,河北人不喜歡太和板面的羊肉味道,而且羊肉價格更貴。靈活多變的板面店老板,便根據河北人的口味需求和當時的消費水平,保留了面條的優良傳統,改用牛油做鹵湯的底味,再象征性地放幾粒牛肉。這樣,來自安徽的板面就在河北重裝上市了。
羊肉板面被河北改造成了牛肉板面。
攝影/吳學文
安徽的羊肉板面,就成了河北的“安徽牛肉板面”。它高鹽、高油、高辣,跟河北人愛吃的燒餅很搭,又經濟實惠,慢慢地竟成為了所有打工人的美食,在河北一路封神。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安徽牛肉板面不光融入了河北的味道,深度參與了河北美食的建設,還見證了建設河北的勞動人民的酸甜苦辣。
壩上莜面:不因河北而紅,卻在河北很紅被冬奧會帶火的河北張家口,最愛莜面的味道。
張家口莜面的各種吃法。
攝影/藍太陽TNT,圖/圖蟲·創意
在河北北部,華北平原用最小的空間過渡到內蒙古高原,向北出了張家口市區,地勢便急劇上升,陡峭如大壩。大壩頂端,是平坦的壩上草原。這里溫度低、溫差大,不適合小麥生長,卻成了莜麥的天堂。
內蒙人喜歡吃莜面是出了名的,可是,莜面自己明白,張家口人對它的愛有多深。
顏色誘人的莜面。
圖/視覺中國
從莜麥粒到莜面,這個過程要復雜得多。莜麥要歷經“三生三熟”之劫,才能成為成熟的面團。但是在這個過程,也充分地打磨出了它獨特的香。蒸莜面的過程中,空氣里彌漫的味道,總能攪得人肚里的蛔蟲大鬧五臟廟。
莜面也可以很好看。
圖/視覺中國
在張家口,莜面的吃法很多:推成窩窩、搓成魚魚、包成餃餃、壓成條條,統統上鍋蒸十幾分鐘就好。春天,可以下到燴好的酸菜山藥里;夏天,拌上黃瓜水蘿卜絲兒;秋冬,蘸上一碗羊肉口蘑湯。每個季節,都有值得惦記的味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