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餐飲迷惑行為:排隊兩小時,吃飯兩分鐘

為了吃一餐飯,你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 unsplash
只能安慰自己,為了吃飯這樣的頭等大事,付出這么點時間也是值得的,就當鍛煉耐心。在這個美食面前人人平等的年代,外出吃飯要排隊等位已經是新常態。
問及一家店的時候,不再問“平日有排隊嗎”,而會直接問“平日要排多久”。
下班后,想和朋友去吃剛剛開新店的南京大排檔,結果一搜索發現不能上網取號。
心里大叫不妙,馬上在群里讓“先行部隊”趕過去,十分鐘后回復說“前面有一百多桌了”,下面一遍痛苦的表情包。
好餐廳的基本素養:門外人比門內多。/ 圖蟲創意
據某平臺2018年的統計,我們外出用餐的平均等位時間為19分鐘,算起來一年大約會有86小時花在排隊上。如果是最近比較火的餐廳,即使網上取了號,到現場前面還會有幾十上百桌。
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的年輕人,嘴硬說著“要排隊的話,我就不吃了”,身體卻很誠實上前取號,憑乖乖坐在等位區靜候美食。
排隊等位,和廣東人吃飯前涮碗一樣,已經成為餐前儀式了。不需要等的餐廳,總令人覺得是不是不夠好吃。
想到美食在等我,就愿意排隊了
要問堅持排隊動力是什么,在深巷點心店前的本地人說是“童年的味道”,“認準就只吃這一家”,在網紅早午餐店等候的姐妹們說是“這里的食物低熱量又健康”,火鍋店面前完全不用說理由,排隊等就對了。
最終的答案都是對美食的追求,因為“吃什么”已是當代都市人最具有儀式感的行為,對食物的講究能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在等位區坐塑料凳子的食客們一邊嫌棄隊伍的長,一邊暗自感覺自己就是個有眼光的美食家,和這么多人一起選了同一家,自得其樂。
2015年2月16日,除夕將近,上海市民為了準備年夜飯在熟食店前排起了長隊。/ 圖蟲創意過去的日子里,排隊等美食的儀式感通常在節日最大化。
每年正月十五,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美心湯圓八點才開店,凌晨四點就已經排起一條長龍。不少上海人只認定了這一家的湯圓,排隊的傳統便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等待時間,直接影響著我們對食物的評價。我們在等的過程總會默默掂量等待的性價比,排了四個小時的湯圓,誰都會倍感珍惜。也許吃得只是湯圓,心里已經覺得這就是山珍海味。
而且等待甚至能讓吃美食的幸福感來得更早。取了號知道預期等待時間后,心里開始自我催眠一樣默念很多遍“再等等吧,等一下就能吃上火鍋了”。人在路上,菜在鍋里,距離吃上火鍋還有一小時,心情就開始興奮。
如今的火鍋店,店外也得開臺。/ 圖蟲創意“如果你每天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間準備我的心情。”
正如《小王子》里面狐貍說的這樣,如果什么時候都能吃上火鍋,大概火鍋在食物鏈里面的地位也不如現在高了。
杭州每年春天大批市民為買青團排隊,隊伍如果移動得太快,一下子就到了,還有市民抱怨“怎么這么快”。可能放嘴里,嘴準備好了,心里還沒有準備好。
親身體驗過排隊等位的痛苦,美食才變得更好吃。演唱會買黃牛票的人,體會不到苦苦刷新網站才搶到票的心情。同樣買別人代購的青團也吃不出“排隊時間增加的好吃”。
這種對美食的執著,為了吃匠人親手做的拉面而一早打地鋪排隊的日本人最清楚,“親自排隊的過程才會讓一碗拉面更好吃嘛”。
排隊,可以讓你與食物的一期一會更有儀式感。/ unsplash排隊的時間,不僅僅給自己做好“要好好享受”的心理暗示了,當然還是朋友圈的常見熱門話題。拍一張四色鍋底,配上一句“排了兩個小時才吃上的”,馬上引來不少點贊,還有問這是哪家店的評論。
確實,工作這么忙,周末可能也要加班,誰還有時間去排兩小時隊吃火鍋,能去排隊反而是一種奢侈。
不是因為排隊而排隊
而是不得不排隊
到哪兒吃飯都要排隊等位,也只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趨勢。說到底,還是外出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了。
過去經濟拮據的時代,一家人只有逢年過節才下館子,一年到頭幾乎都在吃家常飯,外食只是很少人的習慣。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加班就兩個小時,哪里趕得上回家吃飯。
如果是自己在外打拼的,誰還有力氣通勤一小時后買菜做飯,點外賣或者上街吃才是新常態。
就別提節假日,朋友聚會、家人團聚、戀愛行程哪個不是靠一頓飯連起來的。
一想到要飯后要洗碗,選擇外出吃飯的人更多了。/ unsplash據新華社網上調查顯示,44%的年輕人一周做飯不到2天,19%的人從不做飯,90后不少人一周平均5天在外用餐。
預測未來10年,在外用餐次數增長得比買菜次數速度更快。越來越多人家里的冰箱可能會只剩下飲料和速凍食品。
而且吃飯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事情了,還是重要社交活動。“手機已經成為身體一部分”的人們只有在飯桌上放下手機,除了上菜后偶爾拿起來拍照消毒、或者回回重要信息。
沒有了手機加持,長期在線打字聊天的我們不得不重新進行面對面交流。
所以“吃什么”這個問題需要尤其謹慎,要盡量讓食物自己成為一個話題,出現空氣突然安靜的冷場情況下,還可以轉向聊食物。所以餐廳也要選有知名度、話題度的,想不挑剔也難。
越是想不到吃什么,你就越有可能和別人走進同一家餐廳。/ 圖蟲創意挑選“吃什么”已經成為了每天最大苦惱之一。飯點前日常就是在手機各種app對比餐廳信息,口碑評價、價格、位置想來想去。
以全球美食匯聚的北京為例,美團排隊上顯示有超過138個美食品類可以選擇。每天嘗試一種不同的,一個季度也能不重樣。
結果大部分有選擇困難的人,不約而同選擇了口碑比較好的前幾家店。杭幫菜就吃新白鹿或者綠茶,火鍋來來去去就是海底撈、小龍坎,粵菜還是去那幾個老酒家。那你說能不排幾百桌嗎?
那不少人會好奇,既然這么多人排隊等位,熱門餐廳為什么不多開幾家分店。原因很簡單,對于不少投資人來說,多開分店是長遠之計,而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期望網紅店能火多久。
飲食業內普遍認為,一個網紅餐廳品牌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三年。
新店開業吸引來的隊伍只會越排越短,投資人總不希望看見排隊變短的一天,所以開店數量肯定不會多。當市場需求量遠大于開店數量,每家門店門口仍然天天大排長龍。
是誰在讓我們永遠吃不上飯?/ pexels即使是成功轉型扎根的網紅品牌探魚,擴張速度也遠遠不如我們想象得快。開業快五年的時候,探魚在61座城市開店156家,平均下來一個城市還不到3家店。
另一個網紅品牌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還專門說過,外婆家永遠只做100個店,一個城市就只開一家店。
最終結果是,盡管餐廳遍地都是,我們卻永遠都在排隊等位。
排隊等位,考驗食客也考驗商家
沒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苦苦等待中。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只有3.2%消費者能接受1小時以上的等位時間,大部分人只有耐心等半個小時。
半小時并不多,但是從每個消費者那里拿走半小時,這個數字還是很可觀的。本來現代人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休閑時間的選擇太多了,人已經很難一直集中在一件事件上。
排隊那半小時,就是一個什么都不做就會無聊的時間。就像通勤時候在地鐵上,明明我們只需要盯著有沒有過站,但是太無聊了,我們還要刷著手機、聽著歌才算滿足。
明知道消費者不會乖乖留住原地,卻還是能把他們半小時的活動范圍都圈在這個餐廳附近、這個商場里面,本來就是一個商機。于是,等待經濟應運而生。
有商家瞄準了你的無聊時間。/ 圖蟲創意
等位區舒服的座位,免費提供的零食、茶點已經不在話下,各種各樣半小時內能快速體驗的娛樂項目都被搬到了等位區。走幾步就能看見一排排按摩椅、唱K亭、抓娃娃機、手機相片打印機,任意一個都能讓你耗上好一會兒。
比起網上聞名的折紙鶴換優惠卷,還有的火鍋店邀請食客玩游戲,贏了可以獲得優惠卷,甚至有人專程前來,不是為了美食而是為了體驗游戲。
商場作出的這些努力,本質上都是為了消費者等位的時候,能找個別的事情做做。體驗上感覺等位的時間并沒有浪費,一轉眼回頭叫號就到自己了。
如果是不在商場里、而是在路邊的飯店,排隊等位的體驗可能就沒有那么好。
這時,大部分人取過號,都會在附近先逛逛,差不多時間再回來。以成都為例,其平均排隊時間在全國名列前茅,喜歡吃的成都人為了一口涮毛肚愿意等兩個小時。
曾有報道探訪過晚上六點半的春熙路,火鍋店排號能到達六百桌以上。
只要一家店紅了,隔壁的也多少會跟著沾光。/ unsplash每當夜色降臨,成都的男男女女在各大火鍋店門口取號后,開始尋找附近解饞的小吃,于是他們排起了隔壁零食店、奶茶店的隊伍。
知道人流聚集后,攤攤兒車也趕過來了,天蠶土豆、雞爪、冰粉這一類的小吃最適合了,僅能暫時填飽肚子也不會影響后面吃火鍋的食欲。
排隊等位創造的是一個個美食熱點,哪條街只要火了一家新店,帶動起這片區域的生意,游擊隊一樣的攤攤兒車也向這里聚攏。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各大生活美食平臺都推出了在線取號甚至是預點餐的小程序,甚至智能取餐柜。
在線取號就能知道什么時候輪得到自己,可以靈活調整當天的行程,看見超過兩個小時排隊預警時,就知道晚飯順其自然變成了夜宵。
對于喜歡吃的年輕人來說,即使明白餐廳的排隊時間都是各種營銷的戰略,為了想吃的店還是會去排隊。
有了公正無誤的叫號機,食客們也就更心安理得地等下去了。/ 圖蟲創意
排隊經濟、等位服務、智能餐廳上線可能會改變我們取號點餐的習慣、聚會活動的前后,但是排隊時間還是沒有從源頭上縮減。
只能安慰自己,為了吃飯這樣的頭等大事,付出這么點時間也是值得的,就當鍛煉耐心。
排隊等位的困境仍然存在。但愿有一天,各位美食家飯點想吃火鍋,就馬上能吃上。
參考資料:
艾瑞咨詢:2018年中國新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艾瑞咨詢,2018-07-19
排隊,一場餐飲業的派對?,鳳凰網,2019-04-24
我寧可排隊等吃飯,也絕不自己下廚做頓飯,中國新聞周刊,2018-07-28
你算過你一年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去排隊吃飯嗎?,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017-09-04
排隊幾百桌,等位3小時,成都人吃飯為何如此愛排隊?,簡途旅行,騰訊網,2019-05-30
從光明村、喜茶到Lady M,上海人那么喜歡排隊的原因?,iTaste周末畫報,2018-02-28
等位的時候,還能干點啥?,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08-15
美團排隊吃飯城市圖鑒:杭州人最耐心?一頓飯能等6個半小時,北國網,2019-01-02
?作者 | 黎二千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推 薦 閱 讀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別再拿對90后的眼光,看待00后
25年后,肖申克沒有救贖,只有中年危機
共享單車退潮,鳳凰不再永久投一份簡歷,讓新周刊養你 | 招聘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順豐上市給餐飲行業當頭一棒!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