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配送龍頭“望家歡”的變革歷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暗流涌動,市場規模超萬億的食材供應鏈江湖可謂刀光劍影。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食材供應鏈公司的注冊數量逐年翻倍遞增。近7年時間,食材供應鏈一直被資本捧在手心。百余起投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高達億元級別。但是理性回歸,反觀美國食材供應鏈巨鱷SYSCO年營收超過600億元,國內年營收超100億元的食材供應鏈企業都屈指可數,無外乎望家歡、美菜網等頭部企業。數據顯示,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食材供應鏈服務商不超過100家,大部分企業仍處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毫無疑問,中國食材供應鏈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大企業仍有很大的掘金空間。
面對這塊超大的萬億蛋糕,我們廣大食材配送服務商應如何下手?相較于許多頭部企業對標SYSCO,筷農科技認為大部分企業仍應對標國內食材配送龍頭。這是由國內外餐飲差異化決定的,中國的食材配送企業無法復制國外SYSCO等企業的成功之法,而應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今天,筷農科技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望家歡”的變革歷程,希望可以給國內諸多食材供應鏈企業一點思考和啟發。
望家歡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農產品食材配送領域公認的領軍企業,2003年時營收就已超億元。它名義上是一家為黨政機關、教育系統、金融機構、大型工廠、酒店餐飲提供農產品食材配送服務的企業。實際上業務包括農業種植與養殖、農產品加工和配送、品牌農業與電子商務、中央廚房與餐飲管理、農業信息化服務與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它已成長為一家極具互聯網和科技基因的食配B2B企業。對于望家歡,筷農科技還是比較熟悉的,一方面它是國內農產品供應鏈行業經常談論的對象,另一方面筷農在望家歡的發展歷程中曾扮演著數字化轉型服務的角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望家歡的發展變革歷程。
第一階段:規范發展時期
1995年,望家歡在深圳成立,剛開始是給雙職工家庭配菜。1996年,望家歡轉型配送企事業單位食堂和小餐廳,月銷售額能達到100萬規模。這個銷售額都能趕上現在很多食配企業了,但業務訂單上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企業發展瓶頸。
據望家歡創始人高軍描述,當時很多攤位凌晨五點才開業,肉聯廠凌晨兩點才屠宰,六點才能采購到公司,七點就要發車,現場分揀上單的時間只有1個小時,配送現場管理非常混亂,客戶個性化要求多,送貨員按照自己客戶的要求配菜、裝筐、整理,現場常常出現搶菜,甚至打架的事情,缺貨、少貨的投訴更是家常便飯,因為一些餐廳拖欠回款影響資金周轉,每天都為籌集第二天買菜的錢發愁。
于是,望家歡停止了小餐廳的業務,專注福利性食堂配送、連鎖餐飲和品牌餐飲配送業務,現場管理實行統采、統配,并逐步規范流程,完善各項制度。
第二階段:快速擴張時期
1998年,望家歡步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每年營業額、利潤都有50%的增長。2003年,公司規模突破一個億,發展速度趨緩,判斷深圳市場趨于飽和。于是,開始花主要精力發展東莞、廣州等外區域市場,兩年時間在北京、天津、上海開了近二十家分公司,百分百由集團公司控股。
由于分公司管理團隊沒有股份,大家積極性不高,又沒有連鎖管理經驗,沒有精確的財務數據,信息管理系統不健全,業務支持力度不夠,總部的供應鏈也支持不到外區,外區公司運營處于失控狀態,每個分公司都是虧損,營業額越大虧損越嚴重。
第三階段:股份制改造時期
2008年,望家歡開始股份制改造,全員持股,分總占20%股份,暫停新開分公司,引進職業經理人。通過兩年的努力,逐步實現外區域整體扭虧為盈,但發展還是非常緩慢,由于考核激勵機制沒有及時建立,沒有統一的支持管理模式,完全靠分總個人能力,每個分公司自建體系,各自為政,個人色彩濃厚,管理粗暴簡單。
第四個階段:運營管理全面信息化時期
2012年,王軍接觸到SYSCO的高管,了解到SYSCO年收入高達幾百億美元,感到非常的震驚,并通過1年的不斷取經學習,深深感到管理和運營上的巨大差距。2014年,王軍組織公司高管前往美國、加拿大參觀學習,拜訪SYSCO、PMG、GFS公司,借鑒他們的標準運營模式、配送中心規模、物流倉儲機械化、信息化應用等,使得望家歡對食材供應鏈行業前景有了新的認識,開始對公司的運營管理進行信息化變革。
1、產品溯源方面。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感知設備、通訊網絡和應用平臺,利用RFID標簽和二維碼等設備技術,實現產品從源頭到流通環節全程無縫連接和監管。
2、成立質量認證公司。對所有供應商的生產環境和過程按國家標準進行審核,認證合格才能成為公司供應商,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產品不定時抽檢,有效控制了食品安全風險。
3、著手打造標準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建立產品質量和包裝標準,崗位職責標準,運營流程模塊化、IT化,將客戶下單、統計、采購、配貨、上單、物流、結算等運營操作的每個環節標準化,并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達到全程無紙化辦公、基本實現“零庫存、零現金、零損耗、零散購”的目標。
4、整合區域物流共享。實時倉儲、物流冷鏈監控,將配送現場前置給供應商,開發供應商BS平臺,采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BS架構,搭建從供應商到合伙人、再到客戶的多用戶共享使用的大數據供應鏈平臺;有效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倉儲物流費用控制在4%以內,鮮活類商品的倉儲物流費用控制在8%以內,遠低于這個行業平均水平。
5、建立全國源采平臺。通過數據分析預估客戶一年的采購訂單,量大的單品直接與基地對接實現訂單農業,確保質量、價格的穩定;量小的品種盡量找與基地合作的一級批發商合作,經營的標品實現廠家直供,全部是全國經銷代理的產品。通過大數據預處理打通了全國供應鏈系統,實現了供應鏈全國共享有效支持。
通過這幾個方向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有效支持到全國各分子公司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公司競爭力,15、16年公司每年營業額、利潤實現30%左右的增長;但與公司制定的50%的目標還存在差距。同時人才培養嚴重滯后制約了新市場的發展。
第五個階段:全員合伙人計劃發展時期
2016年,望家歡開始向平臺化公司轉型,推行合伙人計劃。建立基于互聯網信息化、城市100平臺為載體,以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為終極目標,通過合伙人計劃、采購資源整合、產品標準化、管理精細化、行業領先的信息系統建設、供應鏈金融支持等措施、構建以專業運營管理和高效配送中心為主的核心競爭力。望家歡通過合伙人制度,合作區域化的公司和上下游公司,在全國迅速擴張。2017年達到了快速增長目標,與合伙人實現了雙贏。
今天,望家歡已經不止是一家傳統的食材配送公司,而是一家專注食材供應鏈服務的大型科技企業,是國內食材供應鏈產業的創新者和領軍者。20多年行業積累,望家歡已擁有200多家分子公司,20萬畝無公害種蔬菜種植基地,上千臺冷鏈物流車,數十萬平方米的冷凍庫、保鮮庫和配送中心,服務全國20000多家大型機構客戶,年銷售額近150億元,近兩年獲得3輪近20億元融資。望家歡是值得國內食材供應鏈企業共同學習的典范。
在疫情下,農產品供應鏈對于城鎮居民的食材供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疫情讓大家對農產品流通越來越重視,政策也給農產品開了一些綠色通道。但是,當疫情真正來臨的時候,企業仍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在疫情封控的情況下,農產品貨源并沒有出現太大問題,但農產品在路上配送花掉的時間卻是平時的5-10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農產品供應鏈更要未雨綢繆,加強食安溯源、標準化運營、智能化操作、信息化管理等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建設。筷農科技將與全國農產品供應鏈企業勠力同心、互助共贏。
筷農科技,中國領先的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幫助客戶打造集農產品銷售、采購、倉儲、分揀、生產、配送、溯源、財務等業務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實現企業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品牌化營銷、數據化運營,全面開啟企業增長新動能。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一家火鍋店,湊了三個IPO
下一篇:第三屆消博會引進特色餐飲供應商 每日可滿足大約4萬人次用餐需求小學生作文《爸媽半夜的秘密》火了,畫面感極強,老師繃不住笑了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